以科学之名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ysky97 网络上虚假的东西很多,而此地尽可信其真实……

博文

【改变未来的科技】Adv.Sci. 研究:肠道外泌体如何推动肝祖细胞 “变身” 肝细胞?

已有 240 次阅读 2025-7-9 10:39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肠道 “信使” 揭秘:肝祖细胞变身肝细胞的关键推手,肝病治疗有了新方向

晚期肝病患者常面临一个困境:肝脏内的肝祖细胞明明被大量激活,却很难分化成成熟肝细胞,导致肝脏无法有效再生。而肝移植,至今仍是终末期患者的唯一希望。

近期,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彭青等团队在《Adv. Sci.》(影响因子 15.8)7月 6 日最新发表的研究,为这一难题带来了突破性答案。他们通过创新的 “ - 肝芯片” 模型,首次发现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的外泌体,能像 “信使” 一样推动肝祖细胞向肝细胞分化,为肝病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

Details are in the caption following the image

图. 具有细胞系和类器官的肠道-肝脏芯片一体化系统

一、突破传统!肠 - 肝芯片还原器官 “动态对话”

过去,科学家用 2D 细胞培养或 Transwell 系统研究肠肝关系,始终难以模拟体内真实的动态环境。

这次,研究团队设计的 - 肝芯片堪称微型人体

1.              三层结构精准还原小肠隐窝 - 绒毛、肝窦状隙和血管通道

2.              左侧培养肠道类器官,右侧培养肝脏类器官

3.              微流控系统实现营养物质、信号分子的动态交换

实验证明,在这个芯片里,肝祖细胞的分化效率远超传统静态培养,肝细胞标志物(如 ALBHNF4A)表达显著升高,干细胞标志物则明显下降。这说明,动态微环境对肠肝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

二、外泌体:肠到肝的 “信号快递员”

既然肠肝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那么信号是如何传递的?研究团队把目光锁定在外泌体—— 这种细胞分泌的微型包裹上。

关键实验结果令人振奋:

1.              向共培养系统加入外泌体抑制剂后,肝祖细胞分化能力大幅下降

2.              直接补充肠道上皮细胞外泌体(直径 30-100nm,含特征标志物),肝细胞功能指标(如尿素合成)显著提升

在肝纤维化小鼠身上,更看到了治疗潜力:注射人源肠道类器官外泌体后,小鼠肝脏纤维化面积减少,血清 ALTAST 等指标改善,肝细胞标志物重新活跃,胆管细胞标志物则减少 —— 这意味着,外泌体真的能引导肝祖细胞走对路,向肝细胞分化。

三、分子机制揭晓:miRNA 簇是 “开关”

外泌体里藏着什么关键物质?通过测序分析,研究团队找到了核心 ——miR-371-373

这个分子开关的作用路径清晰可见:

1.              外泌体将 miR-371-373 簇精准传递给肝祖细胞

2.              这组 miRNA 共同靶向抑制 RPS6KA2 基因

3.              解除 RPS6KA2 CREB2-HNF4A 通路的抑制,激活肝细胞分化核心转录因子

实验进一步验证:敲除 RPS6KA2,能模拟外泌体的促分化效果;反之,过表达该基因则会抑制肝祖细胞成熟。

四、临床转化:从实验室到肝病患者的希望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肠肝轴的新机制,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治疗思路:

1.              外泌体疗法:肠道类器官外泌体可直接静脉注射,靶向肝纤维化区域,激活内源性修复

2.              药物开发miR-371-373 簇或 RPS6KA2 抑制剂,有望成为提升肝脏再生的候选药

3.              筛选平台:肠 - 肝芯片可快速测试影响肠肝对话的药物,加速研发进程

目前,团队已完成外泌体制剂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估,正与药企合作优化生产工艺,计划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未来,晚期肝病患者或许不用再苦等肝源,依靠自身肝脏的再生潜能就能重获健康。

原题:

Exosomes From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Promote Hepatic Differentiation of Liver Progenitor Cells in Gut-Liver-on-a-Chip Models(来自肠上皮细胞的外泌体在肠-肝芯片模型中促进肝祖细胞的肝分化

链接:

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417478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68569-1492966.html

上一篇:【改变未来的科技】声波在微流控芯片中的创新应用
下一篇:《浮生一日 —— 蜉蝣书》
收藏 IP: 183.241.78.*| 热度|

2 石晓燕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1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