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独立,个性自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s111 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为我们的未来而努力 http://baike.baidu.com/item/张亮生

博文

泸定百合和嘉兰基因组

已有 279 次阅读 2025-7-3 15:0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微信图片_2025-07-03_150624_323.png

泸定百合是云南和四川等地一种百合品种,抗性很强。

微信图片_2025-07-03_150511_192.png

嘉兰是一种切花,像火焰花。

微信图片_2025-07-03_150523_488.png

  1. 一段话总结:该研究公布了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35.66 Gb) 和嘉兰(Gloriosa superba,5.09 Gb) 的参考基因组,揭示泸定百合巨大基因组由近期长末端重复反转录转座子(LTR-RTs)扩张塑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百合栽培品种起源多样且独立,泸定百合基因组中参与蔗糖和淀粉代谢的基因家族显著扩张,XTH22、SOC1 和 AP1/FUL-like 基因的关键同源物调控百合鳞茎发育、芽生长转换及花芽生长转换,嘉兰中鉴定出秋水仙素生物合成基因簇而泸定百合中缺失,为百合目进化研究及育种提供基础1

微信图片_2025-07-03_150817_927.png

一、基因组组装与特征

物种基因组大小组装指标(contig/scaffold N50)注释基因数量重复序列占比
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35.66 Gb0.93 Mb / 2.85 Gb47,139 个38.77 Gb(LTR-RTs 占 47.4%)
嘉兰(Gloriosa superba5.09 Gb0.48 Mb / 0.56 Gb54,617 个4.45 Gb(LTR-RTs 占 57.9%)

  • 组装质量:BUSCO 完整性评估显示,泸定百合和嘉兰的基因组完整度分别为 90.8% 和 91.8%,蛋白集完整度分别为 88.3% 和 85.9%,组装质量较高2

  • 基因特征:两者基因平均长度较长,主要因内含子较长,泸定百合平均内含子长度 9.1 kb,嘉兰 5.0 kb,远高于其他被子植物(约 0.5 kb)7

二、进化分析

  1. 全基因组复制(WGD)

    • 泸定百合和嘉兰均经历两次 WGD 事件,其中泸定百合特有 WGD 事件发生在 95-103 Mya,嘉兰在 72-78 Mya4

    • 与单子叶植物共享约 120-130 Mya 的 WGD 事件(τ 事件)4

  2. 基因组扩张机制

    • 泸定百合巨大基因组主要由长末端重复反转录转座子(LTR-RTs)扩张导致,近期(0-3 Mya)LTR-RTs 活性显著,尤其是 Ty1/Copia 类型58

    • 嘉兰 LTR-RTs 扩张程度较低,基因组中 LTR-RTs 占比 57.9%,但总量少于泸定百合5

  3. 系统发育与栽培品种起源

    • 百合属分为两大分支,包含 7 个分类组,其中 Sinomartagon 和 Leucolirion 为多系群6

    • 栽培百合品种起源多样,如 trumpet(T)杂交种、Oriental × Trumpet(OT)杂交种等均为独立起源,泸定百合是 T 和 OT 杂交种的主要祖先36

三、关键性状的分子机制

  1. 鳞茎与根茎发育

    • 泸定百合中蔗糖合酶(SUS1/4)、淀粉合成酶(SS2) 等基因家族通过串联重复显著扩张,参与鳞茎中碳水化合物存储910

    • XTH 基因(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 / 水解酶)在鳞茎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沉默该基因会降低鳞茎诱导率,过表达则促进鳞茎形成11

    • 嘉兰根茎中GsuSUT2(蔗糖转运蛋白)和 GsuGBSS1(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 特异性高表达,调控蔗糖运输和淀粉合成14

  2. 生长转换调控

    • 泸定百合含 107 个SOC1 同源物,远多于嘉兰(3 个),沉默 LoSOC1 会抑制低温处理下的芽生长转换12

    • AP1/FUL-like 基因(如 lili00G414190)在休眠解除的鳞茎中高表达,参与花芽生长转换,沉默后 flower bud 数量和转换率显著降低12

  3. 秋水仙素生物合成

    • 嘉兰染色体 5 上存在CYP75A109-OMTs 基因簇,包含 OMT(O - 甲基转移酶)和 CYP450 基因,参与秋水仙素合成1316

    • 泸定百合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簇及秋水仙素,表明秋水仙素合成是 Colchicaceae 科的独立进化特征15

四、研究意义

  • 提供了百合目首个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揭示了巨大基因组的进化机制。

  • 解析了百合鳞茎发育、生长转换及嘉兰秋水仙素合成的分子基础,为百合育种(如缩短育种周期、改良观赏性状)提供靶点。

  • 明确了栽培百合的杂交起源,为种质资源利用提供指导1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593-1492175.html

上一篇:王莲基因组工作被选为Plant Comm封面论文
收藏 IP: 210.13.227.*| 热度|

2 刘进平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4 0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