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的功劳不在于指导过多少优秀的学生,而在于让学生得到了多少提高与成长。指导过的学生越多,让学生成长的责任就越大;指导过的学生越优秀,这种成长与提高的责任就越大。完全类似的道理是,研究人员的最大功劳不在于占用了多少科研经费和得到多少头衔,而在于取得了多少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更为具体的阐述如下。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育人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与功劳,最重要的不在于培养了多少成绩优异的学生,更不在于培养过多少天资原本就优秀的学生,而在于是否真正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了有质量的成长与自我超越。学生的成长不仅表现为学业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增强、品格的塑造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点燃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点燃他们对于未来的美好信念,帮助他们建立既有充分理性又富有以友善、包容和博爱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也因此,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指导的学生越多,教师的责任就越大。而且,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因此,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和研究生导师,需要因材施教,要尽量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尤其是对于研究生和博士生来说)。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他们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的耐心与职业责任感。面对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不仅是作为为人师者的职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对于教育的公平性要求。因为,教育的公平性体现在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和投入上,而不是仅仅聚焦于少数优秀学生,尤其是对于大众化的中小学教育来说,这种公平性的要求就理应更高。而对于大学生教育和硕士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来说,也必须要在保证录取公平和入门后的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依学历等级的不同而逐级提升对于学生的优秀程度的门槛要求(包括入学要求和毕业要求)。
当然,追求优秀是教育的一种本能冲动与目标追求,能够遇到优秀的学生更往往是作为教师的一大幸事。但是,当教师指导的学生越优秀时,这种成长与提高的责任就越大。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更高的自我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需要教师的引导。相反,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掌握足够高超乃至高明的教育方法,以避免出现要么因‘拔苗助长与内卷攀比导致灵性枯萎’、要么因‘显摆荒废与低层次满足导致伤仲永式’的人才耽误和人才浪费现象。任何层次的人才培养,都需要通过松紧有度的方式方法来帮助他们突破自我,这样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更为具体地,对于天资优秀的学生培养来说:教师一方面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及时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松紧状态,既要避免他们因过高的学业强度导致自主探索的时间不足或自我思考空间不足,也要避免‘或是因过高的自我期望或是因为过大的竞争压力’而产生的自我烧焦现象等等。天资优秀的学生的成长不仅关乎其个人的未来,也对社会在未来的高层次发展与智慧升华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选拔尤其是培养这类学生时,教师的责任相比而言要更加重大,既要有更大的责任心,也要有更大的谨慎之心,更需要有在惜才爱才基础之上的对人才成长规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敬畏之心。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研究人员。科研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取得真正有意义的成果,而不是追求经费的多少或头衔的高低。科研经费和头衔固然重要,但它们只是实现科研目标的工具和手段,而非目的本身。研究人员应当将精力集中在解决科学问题、推动技术进步和造福社会上。真正的科研成果能够为人类的知识体系或技术体系增添新的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甚至改变世界。这种贡献才是科研人员最大的成就。
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误区。有些教师和研究人员过于注重外在的指标,比如学生的考试成绩、科研项目的经费规模或个人的荣誉称号,而忽视了内在的成长和实质性的贡献。这种倾向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和科研资源的浪费。教育不应沦为应试的工具,科研也不应成为追逐名利的舞台。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价值应当通过他们对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影响来衡量。
为了回归教育的本真和科研的初心,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评价标准。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应当成为衡量其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这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对于研究人员而言,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影响力应当优先于数量和形式。社会应当为教师和研究人员创造更加宽松和公正的环境,鼓励他们专注于实质性的工作,而不是被外在的指标所束缚。
总之,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真正价值在于他们为学生和社会带来的积极改变。教师的功劳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而研究人员的成就则在于取得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这种价值观的树立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我们应当尊重并弘扬这种以实质贡献为导向的精神,让教育和科研回归其最初的使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5 0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