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界的“第六唯”:也不合理
冯兆东(2025-07-01)
I: “第六唯”问题
一、“一级教授”头衔的封建化蜕变
当“一级教授”名单成为高校"挖人大战"的价目表时,这个诞生于现代科学体系的荣誉制度已彻底异化为学术界的"九品中正制"。某高校为引进“一级教授”开出8000万科研配套资金的案例,暴露出学术评价体系已沦为简单的"头衔兑换游戏"。
二、利益固化的三重枷锁
1. 学术垄断:数据显示,近十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负责人中76%具有“一级教授”头衔,形成"马太效应"的恶性循环。
2. 评价失灵:某学科领域5位“一级教授”联合抵制某项颠覆性成果的案例,揭示出学术权威对创新的压制机制。
三、制度改革的五个突破口
1. 建立“必须被刚性执行的一级教授退休机制”,彻底和全面地以及不留死角地打破终身制特权。
2. 立法禁止学术头衔与科研资源直接挂钩。
3. 引入国际同行匿名评审制度。
4. 大量设立"中青年科学家讲习教授席位",以制衡学术寡头。
四、结语
改革不是要否定那些做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贡献,也不是要否认那些做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被认可和被尊重”,而是要打破那套将学术荣誉异化为封建等级的制度牢笼。
.......
II: 举例:
a) 一个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或教育部实验室,甚至校属实验室)或基金单位的“学术规划会”,参与者是全员的“一级教授”!
b) 一个“大数据建模”的学术会议,请来了一群与大数据毫不相干的“一级教授”做主旨发言,以显示会议的高级度!
c) 一群类似哥儿们的“一级教授”向有关部门提出“重要课题指南”,然后这群哥儿们”垄断了“申请重要课题的机会!
d) 几份被国家定为“顶级刊物”的杂志的出版过程,完全由一群“一级教授”给公开地把控啦!
e) 一个学术会议的主旨发言者往往是“一级教授”,虽然这些“一级教授”的发言PPTs是由研究生做的“不高于研究生水平”的PPTs!
等等,等等,等等。
.......
III: 学界需要“平等氛围”
曾有资深/著名学者公开表示:“学术界应该是没有权威意识的,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才能真正造就人才”。为什么平等就那么重要呢?因为平等可以让所有的人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去启动他(她)的大脑;因为平等可以让所有的人去自由地和“昂首挺胸”地表达他(她)的想法;因为平等可以让所有的人有机会去大胆地尝试他(她)的想法。 只有做到整个学界人格的平等、学格的平等、社会地位的无屏障、乃至由“物质待遇相对平等导致”的许多“平等”,学者们(无论是高级段位的还是初级段位的)就可以敞开大脑地去想啦,就可以敞开胸怀地去讲啦,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创造啦。
......
IV: 举个美国人的例子
哈佛大学物理系的最牛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诺奖获得者)与刚刚入职的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享有完全同等的学术权力,而且这些最牛教授与助理教授之间的“物质待遇”也不是差别很大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2 0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