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癌生物标志物的“机制作用”指的是这些生物标志物分子在卵巢癌的发生、
发展、转移以及对治疗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中所扮演的具体角色。
理解这些机制对于开发新的诊断方法、预后评估工具和靶向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卵巢癌主要生物标志物及其关键机制作用的概述: CA125 (MUC16): 是什么: 一种由MUC16基因编码的高分子量粘蛋白糖蛋白,是临床最常用的卵巢癌标志物。 机制作用: 肿瘤发生与进展: 细胞粘附和迁移: CA125 可能通过干扰细胞间的粘附(如与钙粘蛋白的相互作用)
或促进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脱离、迁移和侵袭。 免疫逃逸: 大量分泌的CA125可能形成物理屏障或通过其糖链结构干扰免疫细胞
(如自然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 细胞信号传导: CA125的胞内结构域可能与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增殖、
存活或迁移相关的信号通路(如Src激酶通路)。 促进转移: 研究表明CA125可能参与癌细胞在腹膜腔的播散和定植
(例如,通过与间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临床应用机制: 其血清水平升高主要反映肿瘤负荷和代谢活动。
癌细胞表面过度表达并脱落或分泌到血液中,使其成为检测疾病存在、监测治疗反应和复发的指标。 HE4 (WFDC2): 是什么: 人附睾蛋白4,一种由WFDC2基因编码的小分子分泌蛋白,是重要的补充标志物。 机制作用: 肿瘤发生与进展: 蛋白酶抑制: HE4 属于乳清酸性蛋白家族,具有蛋白酶抑制剂的功能。
它可能通过抑制特定的蛋白酶(如丝氨酸蛋白酶)来参与肿瘤微环境的调节,
影响细胞外基质降解、组织重塑和潜在的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和侵袭。 细胞增殖与存活: 一些研究提示HE4可能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
(如EGFR/MAPK通路)促进癌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 免疫调节: HE4 可能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等方式,调节局部免疫反应,
创造利于肿瘤生长的微环境。 临床应用机制: 其血清水平升高与卵巢癌(尤其是子宫内膜样癌和浆液性癌)相关,
机制与癌细胞过度表达和分泌有关。与CA125联用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有助于区分良恶性盆腔包块。 ROMA (Risk of Ovarian Malignancy Algorithm): 是什么: 这不是一个独立的生物标志物,而是一个结合了 CA125 和 HE4
血清水平以及绝经状态的数学算法。 机制作用: ROMA本身没有直接的生物学机制,但它利用了CA125和HE4各自的
生物学机制(见上),通过整合两者的信息以及绝经状态(影响基线水平),
更准确地评估盆腔肿块患者罹患卵巢癌的风险。 其他新兴标志物及其机制: 循环肿瘤DNA (ctDNA): 机制作用: 来源于坏死或凋亡的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DNA片段。
ctDNA携带了肿瘤特有的基因组变异(如TP53, *BRCA1/2*突变、拷贝数变异、甲基化标记)。 意义: 反映肿瘤的基因突变谱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可用于早期检测(甲基化标志物)、
识别治疗靶点(如BRCA状态指导PARP抑制剂使用)、监测治疗反应
(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变化)和早期发现耐药克隆。 微小RNA (miRNA): 机制作用: 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结合靶基因mRNA抑制其翻译或促进降解,
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在卵巢癌中,特定miRNA的异常表达
(如miR-200家族、miR-21、miR-205等)参与调控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增殖、
凋亡、血管生成、转移和化疗耐药等关键过程。 意义: 作为诊断、预后和预测标志物,具有组织和体液(血清、血浆)来源的潜力。 循环肿瘤细胞 (CTC): 机制作用: 从原发或转移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代表具有转移潜能的细胞群体。 意义: 可用于评估转移风险、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研究肿瘤异质性和耐药机制。 自身抗体: 机制作用: 肿瘤相关抗原在癌变过程中异常表达,
被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如抗p53抗体)。这是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意义: 作为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可能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就升高。
总结生物标志物机制作用的共同点:
反映肿瘤生物学活动: 标志物的产生、释放或改变直接或间接反映了肿瘤细胞的增殖、
代谢、死亡(如ctDNA)、侵袭转移(如CA125, HE4, CTC)、免疫逃逸(如CA125, HE4)
等关键过程。 参与肿瘤发生发展: 许多标志物(如CA125, HE4, miRNA)不仅仅是旁观者,
它们本身在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着促进或抑制(抑癌基因相关标志物)的活性角色。 指示特定通路异常: 标志物(如ctDNA突变、特定miRNA)
能揭示驱动肿瘤生长的特定信号通路(如PI3K/AKT, RAS/MAPK, 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异常激活或失活。 作为治疗靶点: 理解标志物的机制可能揭示新的治疗靶点
(如针对CA125或HE4的单抗或ADC药物,针对ctDNA检测到的突变基因的靶向药如PARP抑制剂)。 重要性: 深入理解卵巢癌生物标志物的机制作用,有助于: 开发更精准的诊断方法: 基于机制选择互补的标志物组合。 改善预后分层: 与特定恶性行为机制相关的标志物可预测侵袭性和复发风险。 指导个体化治疗: 机制性标志物(如BRCA突变、HRD状态)
能预测对特定靶向治疗(如PARP抑制剂)的反应。 监测治疗反应和耐药: 了解标志物水平变化背后的生物学原因(如耐药突变出现)。 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对关键机制性标志物(如HE4)的研究可能催生新的药物。 因此,研究生物标志物不仅是为了找到检测疾病的“信号”,
更是为了深入理解卵巢癌的生物学本质,从而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2 0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