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文明的起点 - 一万年前认识到了人有灵魂,轴心时代理性的觉醒,才认识到物与灵的区别。
从丝绸之路到大航海时代,威尼斯-泉州-长崎-鹿特丹港口贸易,3大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发展了工程与科学的体系建构。
中国古代发达的自然观测和工程与手工业技术,转型升级到近现代科学机理揭示与机器化工业,发展到人工神经网络和转基因生物技术。
-Bj.Zeng画作(2005年英国伯明翰)
开拓类型的前沿领域探索
- 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漫长,在源头的另辟蹊径与传承的持续发展,在学问的客观求证与头衔的荣耀光环,科学与人文的双重思想启蒙,依然是任重道远。
从逻辑实证到历史实践的过程,形成了第3世界的客观知识 - 人工智能检索与分析的资讯和数据库。
1980年代,在物理生物学-心理生物学-社会生物学的交叉与综合层面,形成组织化系统的结构理论,1990年代,在计算机科学-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层面交叉融合,形成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转化模式。
Bj.Zeng提出第4个世界 - 仿生学与遗传学整合方法的有机(neuron computer和organic robots,2008年国际期刊)机器人,并探索人工智能与合成神经遗传学(synthetic neurogenetics,2023年国际期刊) - 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人工生命设计。
注*:
1991年发表的“科学的结构与中国的未来”专论,提出系统科学和人工智能与基因工程整合的研究。
1996年北京中关村-1999年德国汉诺威,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 转换到系统层面的生物科学与工程,并扩展了人工生命与进化的概念,阐述了系统分析与综合的结构论,及其计算IT-软件模拟与实验BT-数据分析和工程设计的方法体系。
人类 - 走出非洲,发展到全球化文明,本世纪的目标:
实现地球-月球-火星文明模式,建造太空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并开掘小行星带的矿物资源,带来文明的转型升级,并为揭示宇宙之谜开辟新的途径。
……2025年5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8 0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