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1年,山西平遥古城开始旧城改造,已经拆除近200座明清建筑及部分城墙,平遥古城即将不保。
带学生实习出差平遥的阮仪三等人看到后立即向平遥县政府建议迅速停止拆除工作,同时马不停蹄冒着雨,一身泥浆上北京请示建设部、文化部等部门,保下了平遥古城。又与山西省建委商定,帮助平遥县重新做总体规划。
1983年6月阮仪三团队为平遥做了第一个保护规划。得到建设部、文化部罗哲文、郑孝燮、王景慧等专家领导的一致认可。郑孝燮先生(时任建设部总顾问、全国政协城建组组长)在规划方案上写下“这个规划起到了‘刀下留城’的作用,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评语,山西省很快批复了这个规划,并要求平遥县建设要按照规划来实施,文化部拨了八万元专款支持平遥维修平遥古城墙。
平遥古城得以规划保护和修缮。
————————————————
1997年,郑孝燮、罗哲文和阮仪三专程为平遥撰写了世界文化遗产推荐的报告。当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了将我国的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业的重大成就。如今,平遥古城已成为全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成功范例,是世界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一面旗帜。
平遥古城从晋中盆地的一个小县城,变身为文化旅游城市。现在平遥到处可以见到很多中外游客,端着啤酒或要杯咖啡,坐在那里发呆。平遥的旅游进入了“休闲”的高级阶段,全国能发呆的文化旅游城市屈指可数。
除此之外,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中国年等为桥梁,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外国游客用镜头、用画笔、用文字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印痕,用心感受,传播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平遥真正成为了一座“世界之城”。
————————————————
2017年12月3日,山西平遥举行世界文化遗产地山西平遥古城申遗成功20周年纪念活动。纪念仪式上,平遥县委县政府决定将环古城的4条道路,以为申遗成功做出突出贡献的4位功臣的名字命名,分别为阮仪三街、王景慧街、罗哲文路、郑孝燮路。东南西北依次为罗哲文路、阮仪三街、郑孝燮路、王景慧街,好似四人手拉手环抱着古城。
————————————————
主要参考:
(央视纪录片:罗哲文与古迹)
(平遥县融媒体中心赵永平的报道)
《文化人物 | 阮仪三:“刀下留城”救平遥》(北方网)
——————————————————
附:阮仪三、王景慧、罗哲文、郑孝燮等四人曾被山西省政府授予“申遗功臣”称号。
阮仪三: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
王景慧:原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副司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曾任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郑孝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原理事长,城市规划专家,设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倡议人之一。
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
(图片取自网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0 1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