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有人吐槽现在的电视机操作复杂,都不会看了,特别是老年人。关注这个现象,我发现主要是不会用的老人,往往是没有理解机顶盒与电视机功能关系,同时现在的机顶盒(或电视机)的操作界面上又比较容易混淆。
以前的模拟时代的电视机,信号往往只有两种,一种是闭路电视的电缆来的模拟信号,一种是天线(典型的如八木天线)或卫星锅提供的模拟信号。但不管哪种模拟信号,解码都是电视机自动搞定的,因此只需要用一个遥控器控制电视机的开关/音量/频道等就可以了。
也正是这种习惯了的简化模型,造成了很多人潜意识中电视机遥控应该很简单的感觉。
然而到了数字电视时代,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电视机上可以有多种外接信号来源,电视机自己也是一个计算机,可以自己处理网络数据。因此就非常复杂了:
1)外来的数字信号有不同接口的,需要切换不同的多媒体信号源。比如来自DP接口或HDMI接口。同样是HDMI接口,往往还有2~4个不等。多数情况下,机顶盒就是连接的就是这种外接接口。更复杂的是,有的机顶盒 也是一台小电脑,还可以在上面装app来获取信号,或者机顶盒有USB接口可以连接硬盘或U盘,利用APP实现播放多媒体的功能。除机顶盒外,有时还有其它信号源(和其它的遥控器)。但总之,这种情况都是用外接信号源(如机顶盒)的遥控器来控制的。
2)电视机自己处理网络信号,电视也可以安装各种APP接收网络数据而生成多媒体信号。不管电视机接收的是闭路的数字信号还是网络数据经APP而生成的信号,这部分都是用电视机的遥控器来控制的。
虽然这些情况非常复杂,但对于放电视而言,其实就是要搞清楚两件事,一是信号源用哪个,二是用正确的遥控器控制相应的设备,前提就是理解了两者的关系,加上熟悉遥控器的按键。
首先,明确电视机用的是哪个信号源。先用电视机的遥控器开电视机,再用(电视机的)遥控器按“源“或“信号源“,通过上下左右按钮选定要用的信号源。外来信号源在电视机的信号源清单中,显示为接口名称(如 VGA,HDMI1,HDMI2,等)或指定的名称。 如果你不知道该是哪个接口名称,可以看机顶盒的信号线是物理连接到电视机的哪个接口的,在电视机接口旁边有标识的。
如果只用外部信号源(如机顶盒),电视机开机就是上次选择的信号源,也不需要每次都要变动或调整,只要接下来继续开启 机顶盒就可以了。但如果弄乱了,就需要这一步。
如果不用外部的信号源,只使用电视机的网络功能,也可以看新闻或看视频,只要一个电视机的遥控器就可以控制。(我家的电视机,其操作系统上商店的APP比较少,能看的内容不多,因此这种方式不常用, 还是得有机顶盒), 这个要研究一下电视机的遥控器各个按钮的功能是什么。
其次,如果使用的机顶盒这样的外部信号源,需要用机顶盒的遥控器开机或选择节目(当然要保证机顶盒在供电状态下),然后用机顶盒的遥控器选择节目。通常情况下,机顶盒开机有启动画面。这时一般就能正常观看了。
如果上面的内容理解了,这个流程其实可以简单描述为:
检查电视机或机顶盒的220V供电是否正常(通常可省略) → 用电视机的遥控器开机→(如果弄乱了,就用电视机的遥控器选择信号源) → 用机顶盒的遥控器开机(对准机顶盒操作) → 正常看电视。
关闭的流程建议是先关机顶盒,再关电视机。这样可以避免“关了电视机,忘记关机顶盒“造成的浪费电能,机顶盒的耗电可能比你以为的要大一些。
那么,不会放电视的人,他们遇到的困难一般在哪里呢?
第1种是不熟悉机顶盒的遥控器的功能。如上下左右移动,确定(或OK),返回等功能,对于熟悉电脑鼠标操作的人不难,但对不会的老人可能还没有建立这种意识。这种情况要让老人多练习 上、下、左、右、确认、返回这几个基本操作。同样,电视机的遥控器往往也有这些按钮,同样需要熟悉一下 。
第2种情况,默认APP与加装的APP容易搞混。这个确实也是机顶盒或电视机平台的UI设计方面的粗糙导致的。由于很多APP进入之后占用了全屏,导致了用户不了解自己到底在哪个程序中,更别提对APP没有概念的老人了。这种情况下,多用返回键并观察效果就能弄清楚。如果给老人用的,尽量不要加装APP或者卸载掉不必要的app。
第3类情况,就是供电问题,如遥控器电池亏电不工作或控制不了,或机顶盒插板开关没有打开,遥控时没有对着相应的设备也会造成莫名其妙的问题。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对不会的人都是障碍,但好在年轻人一般都能搞定。
我觉得要简化电视机的操作,最重要的是电视机操作系统要进行设计上改进:
无论是哪个外部接口或内部程序或是加装APP,只有通过电视机上唯一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进行播放。这样避免各自控制一块导致的多个遥控器并存。
统一遥控器的信号,让一个遥控器可以解决各种设备的控制问题,就像电脑上有不同的程序,但操作它的是同一个鼠标或同一个键盘。
电视机作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信息平台,不应该让这些粗糙的设计或粗糙的系统隔离了用户的热爱,从而消灭了自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5 1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