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日,星期天,青年节。
我在办公室加班写标书。休息的时候打开biying,习惯性地把自己研究的基因输进去,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最新的进展。
忽然看到有一篇报道,做的正是我的目标基因,而相关的通路正是我现在正在做实验完善的机制。
顿时有点五雷轰顶的感觉。
然后顺着线索百度了一下,是国内一个著名大学发的。更为恼火的是,我指导的学生做的相关研究的毕业论文信息和摘要居然原封不动地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到,进了万方数据库居然可以全文下载。别人是24年底发表的,而我的内容是2023年9月在万方上公开发表的。
明明是申请了论文不公开的!
记得当时学生毕业的时候,因为相关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还没有,我让他申请毕业论文保密,但学校说不符合相关规定,只能申请不公开,就让学生填写了相关的不公开申请。谁知道居然公开了!泄密了!
我从直辖市回到现在的中西部,其实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科研效率的差异,条件的差距,学生质量的差距,往往我读博时候半年能做完的东西,回来之后需要2、3年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别人如果看到我的研究内容,很容易就在短时间内复现出来,抢在我前面发表。
我知道自己想得有点多,别人做的是病毒,我做的是肿瘤,但是相同的基因,相同的机制,说别人借鉴了自己的思路,这根本无从证明,更大程度上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但没了这个首发权,还是很让人郁闷啊,很打击积极性啊。
毕竟,没办法比条件,比经费,比环境,只能拼自己的创新性,偶尔灵光一现的科研思维,可现在这个也没了。
郁闷啊!
希望学校以后能做好论文的保密工作吧!
也希望自己以后能加快科研速度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8 0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