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畜生殖健康是保障畜牧业生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牛繁殖作为受多层级生理机制精密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其功能紊乱可直接引发繁殖障碍,导致受胎率下降、群体健康受损及养殖经济效益降低。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内分泌调控机制研究、微生物组学分析以及疾病诊断方法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使得科研人员对牛繁殖生理学机制及其病理学基础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为优化繁殖管理策略、提升繁殖效率以及构建精准化疾病防控体系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Animals 期刊诚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栋副教授、河北农业大学刘明超副教授及中国农业大学杨贵燕副教授担任客座编辑,共同创建特刊“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Bovine Reproduction (牛繁殖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本特刊旨在深入探讨牛繁殖生理调控机制及其病理学基础,重点关注影响繁殖效率的关键因素,现面向国内外学者征集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
特刊主题涵盖以下研究方向 (包括但不限于):
牛繁殖内分泌调控网络与分子机制
繁殖效能的细胞生物学基础与遗传调控
卵巢-子宫轴生理功能与病理损伤机制
繁殖系统感染性疾病 (子宫内膜炎/子宫炎等) 的致病机理
生殖道微生物组与宿主互作机制
现代牛繁殖生物技术创新与应用
繁殖相关炎症反应与免疫调节机制
繁殖障碍早期诊断新技术与生物标志物开发
本特刊将为繁殖生物学领域的学者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欢迎相关领域专家投稿最新研究成果。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12月31日
客座编辑介绍
周栋 副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执业兽医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等。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陕西省微生物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研究领域:家畜胚胎附植机理、家畜卵巢疾病致病机理、基于纳米抗体的布鲁氏菌病创新诊断技术研发、布鲁氏菌防控及致病分子机制。
刘明超 副教授
河北农业大学
博士,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内科与临床诊疗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影像技术学分会理事,执业兽医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项目。长期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兽医内科学、动物营养与免疫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
研究领域:益生菌防治牛病的机制研究、益生菌调控动物微生态环境与黏膜免疫的应用研究。
杨贵燕 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高级会员,执业兽医师。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临床兽医学专业,2019~202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等,参与2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研究领域:感染与免疫、营养代谢病、大数据整合分析、人工智能、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
特刊主页:https://www.mdpi.com/si/211406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animals
联系我们
想要了解更多特刊详情,请联系期刊办公室:animals@mdpi.com
Animals 期刊介绍
主编:Clive J. C. Phillips, Curtin University Sustainability Policy (CUSP) Institute, Australia
期刊主题涵盖动物学、兽医学、动物科学、动物伦理学和动物福利等方面。
2023 Impact Factor:2.7
2023 CiteScore:4.9
Time to First Decision:16.1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5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 2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