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7ZiYJE9E/?spm_id_from=333.1387.homepage.video_card.click
1859年,达尔文和华莱士同时提出自然选择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要解释鸟雀各种外表,我们可用飞行性能、物种隔离、伪装隐蔽、威胁…解释。但是还有大约20%的鸟的外表不能直接用自然选择来解释。
比如:雄孔雀美丽但是累赘的长尾巴。为此,达尔文提出:雄鸟华丽外表是为了赢得雌性的青睐,以便在性选择中获胜,从而得到更多后代。
上世纪80年代,鲁晨光提出需求美学,认为人和鸟雀的审美趣味来自需求关系。首先,需求关系选择了雌孔雀的审美趣味,有了这样的趣味,雌鸟寻求浆果更有动力;后来雌性的这种趣味选择了雄孔雀羽毛上的球形,有球形羽毛的雄性就有了更多后代。随后,于90年代, 美国的Merle Jacobs也提出孔雀模拟浆果的观点。2002年,Rodd等人发现有的鱼尾巴上有他们喜欢的水草花的形状,还得到Science上的评论文章的高度赞扬。最近20年,作者又发现更多例子支持需求美学的例子。详见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7ZiYJE9E/?spm_id_from=333.1387.homepage.video_card.click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3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