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生高尚的人
1)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伯夷叔齐二人正赶上武王伐纣。武王伐纣功成,伯夷叔齐隐居求志,不与武周为伍,谢绝周武王的封赏和高官厚禄。至此,夷齐兄弟”采薇而食“,直至饿死首阳山。
2)木心的故事。木心是著名画家和文学家。陈丹青说:木心是他见过的最高尚的人。陈丹青在介绍木心时说:木心多次入狱,监狱尝试了各种办法,想让木心低下他那高傲的头颅和拜服于暴力,但木心都挺过来了。事后,木心说:他们想让我低贱,我偏不。
3)我们办公楼的上一届保洁阿姨。我与她时常聊天,她和我(还有与其他男教授)聊天的神态看起来,比那些“女教授们”与男教授们聊天的神态更要自如得多。虽然她也从垃圾箱里挑“可卖钱”的废品,但她根本没有表现出“卑微”来(但是,新来的保洁阿姨的神态则与我们大家想象的保洁阿姨神态一模一样)。
...
二、跟好人学好人,跟坏人学坏人的人(裴矩的故事)
刘进平在他的博文“学术经济人”(链接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1468171.html)里引用了池陶在《湘声报》发表的《由裴矩直谏想到的》一文。文章说: "裴矩在隋炀帝朝中当吏部侍郎,他做官极尽阿谀逢迎。在隋炀帝纵情声色穷奢极欲的时候,裴矩虽是朝廷命官不仅不劝阻,而且一味地粉饰太平悦媚取容。" 然而同一个裴矩, 到了唐朝, 却敢于在唐太宗面前批评皇帝。作者认为"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是因为两个主子不同:隋炀帝恶闻其过,沉溺享乐。所以裴矩专门拍马屁,但终不能长久。而唐太宗乐于纳谏而且是力图治理国家,所以裴矩敢于坚持真理。",根本原因在于裴矩与我们大多数人类似, 都 是"经济人",都在算帐, 追求成本低而效益高的行为,本身无可厚非,关键在于顶层设计,上面提倡什么, 鼓励什么。将官场"经济人"移植到"学术圈"也无不可。学术圈"经济人"也是在算账, 什么样的学术行为收益大,成本低, 就做什么。是全身心集中科研, 还是到处积攒人脉拿基金得大奖, 都在算计之内。
...
三、天生低贱的人
电视剧里多有表现的和珅,算是有权有势和富可敌国的人吧?但他的那副神态和他的作为不能不算做下贱吧?我曾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我认识的一位“官阶”很高的学者,他在“比他官阶更高的人”面前的神态与和珅有得一比的(此事让我膈应了好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5 2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