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大学生如何减缓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的迷茫感?—回答大学生的几个问题 精选

已有 5804 次阅读 2024-12-31 09:58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生如何减缓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的迷茫感?—回答大学生的几个问题

王德华

前些日子,与几位大学一年级学生聊了会天,回答了他们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您是如何接触和选择动物生态学这个专业的?

回答:我大学读的是生物学专业。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专业是生态学中的动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中的动物生理生态学。我选择这个专业是从1985年读硕士研究生开始的。我们那个时代与你们现在的理念有些不同,在那个时代能够有机会继续读书和深造,是我们很向往的一种追求。所以,大学毕业前就报考了研究生,考取了研究生就可以继续读书了。

为什么选择了动物生态学(动物生理生态学)呢?这有点机缘巧合吧。在报考研究生前,一般都需要了解全国的招生专业信息。那时主要就是给招生单位写信去索取招生简章,我当时也联系了一些高校和研究院所,记得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等,报考的时候选择了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我的硕士导师王祖望先生是从事动物生态学和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刚读研究生懵懵懂懂,自己知道得很少,一般导师的研究方向,就决定了你的研究方向。

说起来很有趣,我们当时大学里没有《生态学》课程,也没有《动物生态学》课程。在《普通动物学》课程的最后,有介绍动物生态学的内容。我还记得我考试的科目有《动物生态学》,我去学校图书馆借书自学,当时图书馆里有翻译国外的生态学教材。后来在新华书店竟然发现了有《动物生态学》(上下册)的教材,当时不贵,就买了回来读。我的本科论文做的是土壤动物生态学,后来才知道我们的指导教师田教授是学校很有名的教授。大学实习期间也跟着老师去济南周边的山上观察过鸟类。有了这些经历,我对动物生态学也就有了一点理解,对兴趣培养很重要。回过头来看,喜欢一个领域,有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只要坚持下来,逐渐深入下去,慢慢积累就会有成绩了。学术成绩都是逐渐积累起来的。科学研究需要静下心来才能做好。大学阶段主要是打基础阶段,要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

问题二:现在有一部分大一的学生在经历了高考后,进人大学后逐渐变得有些懒散,您有什么好建议让他们改变这种状态吗?

回答:我觉得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首先要改变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大学与中学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了,老师管得少了,个人的自由时间多了。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规划自己的未来。要打好基础,多学科交叉;养成好习惯,训练思考能力。兴趣学习很重要,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优势。

大学时期是人生中最青春的一段时光,也是人的一生中精力、思维、创造力等最活跃最旺盛的时期。大家还是要珍惜美好时光,把握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让自己的青春更亮丽一些。

问题三:您对生物专业或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建议?

回答:我读书的时候,所在的系叫生物系(Department of Biology),生物学(Biology)逐渐发展为生物科学 (Biological Science),又逐渐发展为生命科学(Life Science)。你们现在都知道生命科学学院(School of life Sciences)。从这些名称的变化,就反映出从生物学到生命科学,学科的内涵逐渐拓展和加深,学科领域也越来广泛,新的学科领域不断出现,如现在的基因组学、信息生物学等。

生物科学或生命科学,其研究范围和知识范围,从基因、分子到个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等不同组织层次,所形成的学科领域都是认识生命现象的不同层次。生命科学涉及的内容很宽广,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也很多。所以打牢基础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每个学科领域都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新思想新理论的产生和提出,每个学科都会不断在深入。大家也会看到一些报道,科学家在各个科研领域不断有新的科学发现。说到科学研究,大家要明白什么是科学,科学研究就是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自然界中有各种谜团,需要人们去解开、去回答,如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现象、人类的各种疾病等,都需要科学家去揭示、去解决。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各个学科迅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近年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也需要改变。知识需要综合,技术手段需要综合,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整合生物学(integrative biology)”, Integration 整合”就是这个意思。作为学生,涉及到知识和能力的专和博之间的关系,知识面要宽,思维开阔,还要有深度,有高度,在专业上深下去。所以,要学好生物学或生态学,需要下功夫读书读文献,掌握各种技术,思维要开阔,要博学。

理论与实践需要结合,知识是为人类服务的。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除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以后还要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社会做出贡献。

问题四:有些同学对专业学习和未来就业感到迷茫,您有什么建议吗?

回答:说到就业大方向,大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上有需要,大学生就能够学以致用,毕业后为社会做贡献。生命科学相关的领域,如生物医学领域、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建筑设计、医疗器械,甚至刑事侦探等,可以列出很多社会上需要生物学背景的职业。再细一点,就说科研和教学吧,也是一样的,如生物学领域中的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等这些主干学科,与物理、化学、数学、地理、信息等学科交叉融合,会产生很多的交叉学科,如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数学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从分子细胞到整体不同生物学组织层次,又可以衍生出很多很多新的学科领域,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遗传学等。再深一个层次,如生态学领域中的环境生理学、生理生态学、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学、保护生理学、保护遗传学、生态基因组学等。从这些学科领域中,我们会有什么感觉和认识呢?就是学无止境,知识是无边的,知识需要拓展,知识需要融合,一个人需要终身学习,一辈子都要不断学习。这样看来,我们在大学期间就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和能力,最重要的有:1)学好基础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自学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通过学习和思考,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华,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有哪些优点?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幸福的事情,也一定会做好的。

问题五:您觉得我们从事生物学科学研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回答:从事生物学科研所需要的品质与其他学科是一样的。从事科学研究,需要有兴趣、有激情,也就是要喜欢和热爱。内心喜欢的事情,一般就能够做好。生物科学主要是实验科学,需要掌握各种实验技术。所以,要手勤、眼勤、脑勤,勤动手实验,勤动手写作,勤动脑筋思考,勤读书和文献。我们都知道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要做好的科研,科研思维方式和学术眼界也是很重要的学术素养,这个说起来有点大。

问题六:我们该如何发现自己的研究方向?

回答:大学生早些进入学院老师们的实验室是很好的体验和学习方式。大学生从事科研的时间很有限,大学时期主要还是学习为主。从事科学研究,发现科研方向有多种方式。大学生进入老师的课题组,在课题组以前研究积累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科学问题是我喜欢推荐的方式。科学研究就像爬坡,一个课题组关注的科学问题有了积累后,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容易发现新的突破点。科学研究切忌低层次重复,更不能井底之蛙式做科研。要了解国内外的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趋势,知道哪些是重要的科学问题,才能做好的科研。我这些建议对研究生发展比较合适。

问题七:大学阶段我们该如何选择阅读书目呢?

回答:当今学科交叉和学科融合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普遍,科学研究也需要学科交叉和融合。新一代大学生要珍惜读书的机会,博览群书,除了学好专业课程,也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物理、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也要涉猎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很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在工作中学习和掌握的,现在的科学研究也不是用单一仪器设备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多学科、多途径,学科交叉是很重要的,这需要学术视野和学术胸怀。我建议大学生要多去图书馆,进了图书馆看到一架一架的图书,就会激发读书的欲望。多读书才能开拓视野,才能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1466740.html

上一篇:研究生导师的角色是帮手
下一篇:关于授课的一点个人体会:课堂上需要激情
收藏 IP: 223.80.110.*| 热度|

24 王从彦 马鸣 钟定胜 徐大彬 张红光 许培扬 董鸿晔 信忠保 李东风 郑永军 张坤 晏丽红 崔锦华 吴斌 王涛 谢钢 池德龙 张忆文 孙颉 周忠浩 孙南屏 朱林 李学宽 yangs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