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ming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mingcheng

博文

弱相互作用与万有引力是互为反作用力的实验根据

已有 177 次阅读 2024-9-6 10:49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1.弱相互作用与万有引力是互为反作用力的实验根据.docx

弱相互作用与万有引力是互为反作用力的实验根据

现代物理学认为弱相互作用只适用于微观世界,可是微观与宏观没有截然的界限,这显然存在着不协调性.广义相对论认为万有引力时空用黎曼几何表述,笔者认为弱相互作用空间应该利用罗氏几何表述,这样才符合对称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原理.黑格尔说:“虚空,所谓原子的另一补充原则,实即是斥力自身,不过被表像为各原子间存在着的虚无罢了.…象近代科学这样于斥力之外假设一个引力与之并列,”《小逻辑》第215页.斥力与引力的两种对立的分布规律与之并列,斥力与引力是客观事物自在自为的矛盾,斥力与引力相互作用是自然界万事万物千变万化的终极原因.力学就是物质绝对自身的矛盾.引力的分布规律:引力产生实物结构(原子、分子、天体),引力产生上下密度差、产生上下压强差.斥力的分布规律:斥力破坏实物结构(产生虚空、真空、空隙),斥力消灭密度差、消灭压强差.

万有引力与弱相互作用是互为反作用力,是对称的绝对性的表现形式,其变化规律不同,是对称的相对性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说明了对称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原理的正确性,这样在宇宙中它们大体处于平衡之中,应该近似满足欧式空间,这样对于宇宙学原理认识就深刻了.

笔者认为,既然中微子具有引力质量,那么除了弱力外,还有万有引力,现代物理学中所指的引力可能是引力与弱相互作用的合力,由于弱相互作用比引力减小的快,这样可以解释上述问题.万有引力与斥力同时存在,是对称的绝对性的表现形式,它们的变化规律不同,是对称的相对性的表现形式.

下面的一些现象说明了引力与弱相互作用是相互反作用力——

美国发射的4颗航天器在飞向太阳系行星方向飞行时所观察到的“来自背后太阳方向一个附加的力”!

美国发射的阿波罗登月飞船在飞到月充背后时,地球上的观测站本应无线电中断,却有52秒钟在月中天时观测到了来自月亮背后飞船的信号,“为有史以来同类型最强的信号”.

阿波罗登月飞船15号和17号在飞引月亮背后与月亮与地球接收站成“三点一线”时,地球接收站不但收到了来自月亮背后飞船发出的信号(没有被挡往),而且收到了的是“有史以来同类型最强的信号”.“美国发射的4颗航天器在飞向太阳系行星方向飞行时所观察到的‘来自背后太阳方向一个附加的力’”.

与“美国1972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1号在飞向太阳系行星方向飞行时当时少走了40万km的原因所在(美航72约翰•安德森说:先锋10号经历一种朝着太阳的神秘减速,约1亿分之一的微力.有持久性,并不断扩大,如先锋距太阳距是日-地距的80倍,比原定计划落后了40万km,相当于月地距离.1995年与先锋11号联系,它也经历着同样的减速.)”.

与“2002年9月12日《参考消息》报导的英国新科学马库斯•乔恩称:在太阳系最黑暗的边缘冥王星以外,好象有股神秘力量作用于宇宙飞船.在240亿km之外的另一个方向,另一个探测器也受到了相同的力量”.

与“2007年3月30日《参考消息》报导的美国太空网2007年3月27日塔里克•马利克的文章1972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1号在目前(2007年)都距离地球有数十亿英里,而现在(2007年)它们正在以3万英里的时速从相反方向向大阳系边界飞出去的状态下,目前(2007年)其和太阳的距离和按目前(2007年)常态未发现新理论情况下的牛顿引力定律计算的距离相比跟太阳接近了24万英里,而按目前常态未发现新理论情况下的牛顿引力定律,引力是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的,从而产生出这种飞离太阳系的时候,所受到的不可解释的力量的回拉牵引的‘先驱者号异常’”.

⑺与“伽里略木星探测器和尤里西斯太阳探测器出现了受到来自太阳方向的额外的引力异常影响”等的定量的理论证明!

(8)为什么所有的航天飞行器在飞临地球、木星、火星、小行星带时,会获得意外的加速度,而飞离太阳系时做减速运动.【1】

(9)本报讯 记者王杰铭、丁柯报道:目前人们认为在宇宙中有四种力决定着原子结构,即磁力、重力、强作用力和弱作用力.但据美国物理学会1月6日出版的一期《物理通讯》报告说,一些物理学家在对20世纪早期的一些实验作新的分析研究之后,认为宇宙中还存在未被发现的第五种力——“超电荷力”.

新的研究认为,与伽利略的结论相反,在真空中从同样高度落下时,羽毛比金属币落得快.这是因为对物体超作用的不仅是重力,另外还有一种称作“超电荷”的力.它使不同结构的物体产生稍为不同的加速度.

这个新的研究是由以印第安那州普杜大学物理学教授阿弗雷姆·费赫巴赫博士为首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完成的.费赫巴赫博士的小组重新分析研究了匈牙利科学家罗兰德·冯·埃特伏斯在20年中所进行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是1922年公布的.

埃特伏斯的实验包括把不同结构和质量的物体悬挂在一个扭力秤上.它的实验结果与伽利略在17世纪早期的观察基本相符.17世纪末期,牛顿根据伽利略的实验提出了他的重力公式.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他的相对论时,也根据埃特伏斯的实验认为,在一个统一的重力场里,所有物体以同样加速度下落.但根据费赫巴赫的研究,即使在埃特伏斯的研究中也已记录了与伽利略的理论不符的结果.但他认为这些数字没有重大意义,所以被忽略了.在详细的研究了这些数据后费赫巴赫发现,在“原始实验”数据中一些不符合伽利略理论的数字已大到足以使人认为,除重力以外,还可能有其它的力作用于物体.根据报告认为,“超电荷力”是重力的百分之一.这是已知的力中最弱的.它的作用距离为600英尺多一点.

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新研究结果如果为以后的实验所证实,将对物理学和宇宙学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注:这里的“超电荷力”可能就是弱相互作用,当然需要进一步分析.宇宙正是在“平衡趋势”与逆“平衡趋势”的双重作用下,不断地进行着循环变化的过程.所以,她是永恒的、并且是美丽的.万有引力和弱相互作用是物质的同一属性.物体在一个环境里,它有一个趋势,就是本身的引力场强度要和环境的引力场强度相一致.如果把引力场定义为时空弯曲的曲率,那就可以说,物体本身所产生的时空曲率和环境的时空曲率相当才能使得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趋势不变.否则,就会改变原来的运动趋势以适应环境.这种适应,既可以是靠近的趋势,也可以远离的趋势,取决于曲率差的方向.科学家就是将人们实践中的自然现象连结起来,得出高一些层次的概念与规则,知识越丰富,站的层次越高,事实证明,以前人类认为是天生的、内禀的概念被一个个的突破,变为可掌据的,与其他现象有共生存,同发展,相互转换的关系,人们也从中得益,走向自由.

美国伊利诺伊州巴达维亚市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最近在美国《物理学回顾》上撰文指出,构建现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可能存在一些漏洞,这些基础原理需要修正.研究人员称,他们几年前开始进行一项实验,观察中微子束穿过粒子探测器的状态.结果发现,这种不带电荷、几乎没有质量的粒子大部分都“穿场而过”,但有一小部分中微子束却发生了偏移,轰击了粒子探测器的铁原子,并下起了一场“粒子雨”.在对数百万次的粒子碰撞分析后,科学家们发现,实验结果与按照现代物理学原理推测出来的结果相差0.25%.科学家们称,根据现代物理学原理,仅仅在弱力的作用下,不应该有那么多的中微子发生了偏移.他们认为,如果实验没有大的误差的话,那么就表明现代物理学一些原理可能存在漏洞,必须由更先进、更准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引力以物体为主体,物体具有系统特征,将现象组成一个系统去进行研究物理学一开始就有牛顿范式和非牛顿范式之分.非牛顿范式的现象论物理学坚持把现象组成系统,去发现“那些始终不能被观察到的现象的实际秩序”,而“不追求自然界中这些现象的真正原因”(董光璧:《世界物理学史》).爱因斯坦在总结回忆时说:“它象在爬山一样,越是往上爬,越是得到宽广的视野,并且越能显示出我们的出发点与其周围广大地域之间的出乎意外联系.”王令隽认为:爱因斯坦引力方程是一个包含六个独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方程组.这还不足以说明其复杂性.这个方程组包含一阶偏微分的平方(高度非线性).如果把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复杂性加进来,任何数学家都只能望洋兴叹.简言之,爱因斯坦建立的这么一个极其复杂的高度非线性的张量偏微分方程组不仅不存在一个一般的解析解,就连寻求这样的解析解的一般方法都没有.难怪爱因斯坦建立了这个方程以后,自己都找不到解.

参考文献:

【1】2007年3月30日《参考消息》塔里克.马利克

附录:新华网华盛顿1121专电美国伊利诺伊州巴达维亚市费米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最近在美国《物理学回顾》上撰文指出,构建现代物理学的一些基础原理可能存在一些漏洞,这些基础原理需要修正.

研究人员称,他们几年前开始进行一项实验,观测中微子束穿过粒子探测器的状态.结果发现,这种不带电荷、几乎没有质量的粒子大部分都穿场而过,但有一小部分却发生了偏移,轰击了粒子探测器的铁原子,并下起了一场粒子雨”. 在对数百万次的粒子碰撞分析后,科学家们发现,实验结果与按照现代物理学原理推测出来的结果相差0.25%.科学家称,根据现代物理学原理,仅仅在弱力的作用下,不应该有那么多的中微子发生偏离.他们认为,如果实验没有大的误差的话,那么就表明现代物理学一些原理可能存在漏洞,必须由更先进、更准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弱力是物理学中与强力、电磁力以及引力并列的四种最基本的力之一.发生弱力作用的粒子质量非常小,约为90吉电子伏.

笔者认为,这是弱相互作用与万有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色列约贝肯斯坦因引力黑洞陷阱(爱因斯坦并未认识到这点),试图以相对论结构内部的缺陷来否定相对论.这里所说的引力陷阱,是指吸引力条件下一个圆球,在双曲圆表面作斜平面圆周运动时,产生逐渐收敛(缩小)偏心的椭圆形轨迹.这个现象正是广义相对论的产物,这是个玻色子现象,成为引力场的基础.反之,斥力条件下这个圆球,在双曲圆表面作圆周运动时,产生逐渐发散(扩张)椭圆形轨迹.同理,这个圆球在椭圆形表面作圆周运动时,亦产生双曲形轨迹,这是个费米子现象.广义相对论仅仅只提到了引力椭圆空间,爱因斯坦本人也未对斥力双曲圆空间和中性的圆作进-步描述.加上纯数学的复杂推导,让人一时不易掌握.倒是其他科学家在意它,利用广义相对论拓展为量子论中的能量方程,也就是说“斥力能加引力能加中性力能”组成的万能能量方程.标准模型,规范场等也还得依靠广义相对论的框框建立.上述物理现象还可用:黎曼-克莱因空间,特别是圆对数等都能很好地统一解释.“玻色子现象”与“费米子现象”两种场现象具有通过中性圆实现相对对称(加上相对两字可以处理CP不对称)、共生、互补、转化.它们都是大自然普适规律之一.争议促进了相对论拓展与完整,看来新相对论作为新型分析工具,以其在数学物理领域的普适性,使相对论又一次经受考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09997-1449880.html

上一篇:重新认识三体问题
收藏 IP: 60.217.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7 1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