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奕安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iyian 关于未来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技术方案,能源,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等

博文

西游传经之罗马篇

已有 234 次阅读 2024-9-6 14:45 |个人分类:生活其它|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序

一如既往,传经之路并不顺利。不过这次的问题几乎全部出现在出行之前。来来回回,差点不能成行。攒个九九十八难应该也差不多。都是琐事,费时耗力,按下不表。

这次参加的是八月一到八号在罗马举办的世界哲学大会第二十五届会议(XXV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会议的主题是跨越边界的哲学(Philosophy across Boundaries)。

参加这次会议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量子力学基础研究已经式微,专门讨论量子力学基础的会议已经没有了。而以量子力学或者量子物理为主题的会议要么涵盖范围特别大,包括凝聚态,原子分子,光学,材料,粒子物理等,要么就是集中在量子计算或者称为量子信息方向。量子信息目前也是一个庞大的学科,分支很多,包括理论,实验,算法,等等,但都不关心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理论物理特别是量子力学,跟哲学的渊源很深。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和毕达哥拉斯曾试图通过逻辑和数学来理解宇宙。这种对自然界根本问题的哲学探讨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牛顿、笛卡尔、马赫、爱因斯坦等人不仅是科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物理研究中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哲学常探讨存在的本质,而理论物理则试图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验结果来回答这些问题。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相对论中的时空概念等,都引发了关于客观实在本质的哲学讨论。哲学特别关注知识的性质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直接影响了科学方法的形成。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库恩的科学革命范式等哲学观念,对物理学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原理、非定域性概念的出现,挑战了传统因果关系,促使哲学重新思考关于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问题。量子力学中的测量问题是哲学讨论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经典物理中,物体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但在量子力学中,这些属性在未测量之前是没有确定值的。这引发了哲学关于实在性的讨论,即世界在没有观察者的情况下是否是确定的。

在我看来,这些来源于包括哥本哈根诠释和多世界诠释的实在和测量概念扰乱了哲学原有的格局,物理学家们将不完善的理论当成真理,颠覆了以前人们对实在和测量的理解,造成了认知的混乱,其实应该为自己的自负道歉。但是毕竟,物理学与哲学相互的交流讨论,有助于人类从更多更广的角度思考宇宙的基本问题,最终还是有益与人类知识体系健全的。

全局近似诠释对测量和客观实在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与传统的哲学思维相容,即使是针锋相对的流派,也可以将他们妥协统一,本来就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因此我这次参加哲学大会也是理所当然。

第三、会议时间非常合适,不但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而且在暑假中间,我在学校负责的业务这段时间最少。

第四,罗马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城市,被誉为“永恒之城”。它是古罗马的代表,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不论是宏伟的古罗马斗兽场、令人叹为观止的万神殿,还是承载着宗教和艺术瑰宝的梵蒂冈城,都让人对这座城市充满向往。罗马的历史影响力也深远地塑造了西方文明的许多方面,包括法律、政治制度和语言等。在城市的每一角落,都可以感受到从古罗马、文艺复兴到现代的文化沉淀。

对罗马,早就心向神往,早几年听说秩序有点乱,没有去的计划。这些年也不知道怎么样,但是也该去感受一下了。

**会议

罗马之行是这两年出行最方便的目的地。中午首都机场起飞,直飞罗马菲乌米奇诺国际机场,很方便换乘快速铁路,半小时到罗马市中心火车站,下火车步行三四百米就到订好的旅店。旅店用手机直接入住。顺利的不得了。以前都会带些现金,这次一分钱没带。这次行程是自己在网上订的,因准备时间稍晚,会议建议的酒店已经住满了,就在市中心订了一个小旅店,目测到会场距离步行半小时。

会议在罗马大学举行。

罗马大学(Sapienza Università di Roma)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约15世纪初开始有“Sapienza”(智慧)的别称,所以也译为罗马智慧大学。是罗马历史最悠久的大学。现有11个学院,63个系,60个各级图书馆和21个博物馆,先后有1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学习或任教,3位沃尔夫奖得主,2位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得主以及众多政商界人物。罗马大学于1303年由教宗博尼法斯八世创建,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1980-1990年代,罗马大学分出一部分设立罗马第二大学和罗马第三大学,为了区别这两所大学,它亦称罗马第一大学。

到了旅店已经晚上九点了,来不及熟悉道路。但早知道罗马大学在市中心火车站的对面,要去大学要绕过或者穿过火车站。第二天提前一点往学校去,提前下载了地图,购买了流量,可以很方便跟着手机走。旅店和火车站就隔一条很窄的马路,过了马路发现一个地下通道口,猜测地下通道应该可以直接到对面,不需要绕行车站了。地道就是车站的地道,有十几对出口对应上面的二十几个站台。穿过地道另一边出来,离学校就很近了。也就是说,从旅店到会议地点一路直线,十来分钟步行路程,太方便了。

欧洲的火车站都是可以不买票上车的,站台不封闭。不像国内,没有票候车室都进不去,接送人还要卖站台票。罗马火车站近三十个站台,规模很大了,就在市中心,但是没有候车室的概念。围着车站,或者站台旁边是各种商店,直通站台。横跨车站有三条人行或机动车道,穿过车站很容易。

我的报告是关于客观实在的。客观实在本来是一个很清楚的概念,传统的哲学各流派并不存在严重的争议。但是量子力学,或者说哥本哈根诠释颠覆了传统的客观实在观念。将世界诠释为完全随机的,不存在客观实在。实际上这是量子力学或者说哥本哈根诠释的问题,不是客观实在,或者传统哲学的问题。我的报告属于物理哲学。报告安排在3号周六的下午。我报名较晚,所以报告的时间也偏后。

由于上面说的原因,其实这次会议是我的报告最应该出现的场合了。物理类的会议很难找到贴切的主题。至少中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二十个方向,就没有物理学基础的容身之处。

哲学大会对报告几乎是不挑选的,谁报名都可以报告,有一两个报告不怎么靠谱。有几个报告跟我讨论的主题有关。很想听,但是报告人没有出现。

会议有八十几个主题,物理哲学是比较小的一个,有十几位报告人。报告的会议室也比较小,只能坐下三十多人。会议开始的时候人比较多,听众坐不下,但后来人越来越少。到我前面一位,只剩下六位听众了。但我讲的时候,居然又进来十来位,我讲过以后,又走得只剩几位了。我讲之前,趁空档跟旁边一位教授聊了聊,他还挺感兴趣的。想请我在参加月末同样在罗马的一个会,但我来不及办批文,就拒绝了。

我讲完之后,到八号走,还有好几天。如果我早知道这种安排,可能我就会早点走,但会议日程很晚才出来,而我们出国开会是一个大工程,很早就要做好各种准备,只能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否则可能把自己的报告时间错过了。

会议还是有些主题我很感兴趣的。宗教类的很多,很多不是英语的,听不懂。跟人工智能,还有生物相关的一些报告听了一些。我原来就对这类哲学问题感兴趣。现在的人工智能当然还没有达到自我意识(conciousness)的程度,但是不是有自我感知(sentinence),已经很难说了。

传统上我是偏向唯物主义的。但我的量子力学全局诠释里的一个推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统一的,所以可以说我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也是一个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无论是AI,还是其它生物,都是有感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程度(知识量,细节度等)不同而已。

关于生物的自我意识或自我感知,有一个报告是讨论小块脑组织的。既然人类胚胎到某一程度已经是完整的人,有了自我意识,那么小块脑组织或者神经组织呢?

还有一些关于决定论,自由意志方面的讨论也听了一下。因为全局诠释中也讨论过,与现有的讨论出发点和结论都不同,感觉可以就这一问题再做一个报告。也许下次。

我出来开会,是出于对物理学界或者学术界的应有尊重(due respect),但我不会太执着(pushy)。全局诠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当然可以讨论很多基础问题。再过几年,我需要把书更新一下,很多内容需要加上去。中间我还要写一本关于量子计算的书。

信息革命以来,信息大爆炸,各种理论思潮也大爆炸,技术和基础科学在向所有的方向发展,很多发展方向可能是错的,很多发展方向有各自的适用范围(生态位),但是长期演化沉淀之前,很难判断哪个理论的对错。一个错误的理论未必有多么不堪,它的流行足以压制一个更合理理论很长时间。比如地心日心说之争中,地心说就统治了几千年。

几十个会场,上千个报告,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要讲的内容,对别人讲的感兴趣的不多。我把这种现象叫做嘈杂时代(babbling era),有好些报告人就在自己报告的时候出现,讲完就走,还是自己母语,也不管别人听懂了没有。物理学已经很乱了,哲学可以更平民化。

但是多数大会场报告还是值得一听的。讨论也很激烈。人类未来,全球变暖啊,平等与发展,妇女儿童权利,人工智能如何规范,……。

**一些流水账

*会议用品袋子

image.png

和国内的会议相比,会议发的东西可以说有点寒酸了^_^。袋子是用回收棉做的,一个记事本,一支圆珠笔,还有一个遮阳帽和一张半圆形的硬纸片。纸片让我楞了一下,心想不会是扇子吧?但是又想,如果是扇子,完全可以发一把折扇啊,又不贵。后来看很多人拿它扇着,竟然真的只是把扇子。扇子和遮阳帽侧面说明罗马是很热很晒的。

*错过的活动

会议组织了几场叫“星空下的哲学”音乐晚会,在斗兽场旁边的帕拉蒂尼体育场(Palatine Stadium)。晚9点开始,提供啤酒,有乐队助兴。我前两天准备报告,没注意。第二天检查会议日程,想参加的时候,所有场次的票都没有了。到了晚上,还是想过去看看。到了现场,马路边有人排队,但遗址还要走一段进去,在高处,看不见。我对仪式感很强的活动,一般并不热心。但这次活动,我还是动心了。人类先贤群集之地,同一幅星空,同一片广场,同样的困惑,同样的感悟,……

licensed-image.jpg

帕拉蒂尼体育场(官方宣传图)

*特种兵夜游

星空哲学闲谈会去不了了,只好旁边走走。看了一眼地图,发现台伯河在附近,就绕过遗址,走到河边,并沿河走了一段。河道边很热闹。河堤很高。对于一座延续了几千年的古城,很高的河堤显然是时间留下的印记。千年一遇的洪水也该发生过很多次了。河堤下面还有较宽的道路,应该也是为了大洪水来的时候辅助行洪的。现在是一条很长的夜市街。有很多餐饮,酒水,纪念品店,还有游乐场。夜市开在河堤下很有道理,首先大家愿意到河边走,其次不扰民,还没有机动车,也安全。

image.png

台伯河,高堤,桥,与夜市

我想探访一下台伯河是因为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也就是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公然背叛共和,率兵跨过台伯河,最后灭亡罗马共和国的行为。凯撒叛国是从跨过卢比孔河开始的,台伯河是他悬崖勒马的最后机会。这次事件的深远影响并不是他自己能想到的。他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西方共和时代的覆亡,西方从此进入黑暗漫长的中世纪,人类文明倒退了一千多年。直到黑死病之后的文艺复兴,才慢慢回到正轨。

发生在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的轴心时代,尤其是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有史以来人类文明重大突破的时期。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罗马的西塞罗、塔西佗,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等,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影响至今。由于地中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古罗马当时生产力发展已经逼近工业革命,冶金,建筑,加工业、文化与社会制度都已经发展到很高的程度。但这一切被凯撒戛然终结。根据当时工农业与文化科技发展程度计算,凯撒是人类第一罪人。如果不是凯撒,很可能人类在一千年前就已经开发月球了。

夜市街走到头,回到堤坝上面后,看了看地图,觉得梵蒂冈也没有多远,可以过去看看。走了一点弯路,到广场的时候已经快11点。梵蒂冈前面的广场是开放的,三三两两有不少人。两边走廊上有人搭帐篷睡觉。还有直接躺在石板上睡的。喝了口饮水泉的水,打卡,返回,回到住处已经12点了。这一趟两万五千余步,小20公里,还上上下下的。

image.png

夜里十一点的梵蒂冈外广场

梵蒂冈作为天主教的中心,自中世纪以来在西方世界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教皇不仅是宗教领袖,也直接控制大量世俗事务。教皇常常可以决定欧陆各国君主的政策。一些特殊时期,如十字军东征期间,教皇的号召力尤其突出。通过神学教育、教会法和各类宗教追求,梵蒂冈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然而,反面也有对异见和异端的打压,如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和对科学探索(如哥白尼日心说)的抵制,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自由思想。但现代大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教会的推动。梵蒂冈及其属下的修道院、教堂等在教育活动和知识传承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中世纪的许多大学,如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始于教会学校。修道院和教会的图书馆还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文献与文物,在文艺复兴时期被重新发掘利用。作为文艺与建筑的甲方,梵蒂冈对西方艺术和建筑影响巨大。建筑师,艺术家们,可以在上千年的时间尺度内建设和雕琢一座大教堂,也是让大量珍贵古代艺术品留存至今的守护者。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内的米开朗基罗壁画等都是举世闻名的艺术瑰宝。

*地中海气候

罗马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天阳光普照,很晒,热,但不潮湿。在罗马呆了一周,只有一天阴了一段,下了一点雨,其它每天都死晒。所以罗马虽然是一个旅游城市,但是白天出来的人还没有晚上多。我虽然可以翘会,但不想受晒的罪,就只在傍晚以后出来逛。

*紧凑城市

罗马是古城,非常拥挤,工业化时期建铁路系统已经占了部分土地,地铁系统不发达。但古城的实际面积并不大,我体力还行,原来计划买张几天有效的公交票,后来发现主要景点走走就到了,而且罗马城几乎到处有景点,走几步就有,后来一次公交车都没坐。我住的旅馆边上就是敞篷双层观光巴士站,游客也不多。大家以走路为主。

罗马古城的楼有点像唐朝的里坊,或者福建的碉楼,一座楼占一个街区,围得严严实实,可能里面有空的小广场。又很高,一般六到十层。相比起来,很多街道很窄,走在路上像通过一线天。很窄的路,还占道经营,有些地方市政车辆需要挤过去。

*夜游万神殿

我来罗马,并没有旅游计划,想着临时有空再说。除了第一天太晚,第二天准备报告,后面有四五天晚上时间。有了第一天夜游的体验,后面几天,吃完晚饭,临时看看地图,挑一条新路,一个景点走。第一天回来的时候,发现不远处有万神殿,于是计划第二天去万神殿。这一路非常热闹,路上都是人。很窄的路上还有占道经营的饭店,水雾风扇降温。突然人群涌动,出现一块小空地,旁边楼面雕塑很好看,前面是一个大水池。这不是《罗马假日》里的喷泉池吗?

image.png

特雷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许愿池

灯灿人稠词难念,

浪细光柔扰月乱。

合掌抚胸轻闭眼,

神明可知我所愿?

image.png

万神殿

宝殿恢宏立古都,千年未惧雨风逐。

顶穹空阔纳星月,神众悲慈佑义徒。

***

残墙古塔寄尘埃,巷陌独行客影乖。

石路危楼深未入,遥闻人唱恋情哀。

***

罗城论道忆先贤,恨未玄谈静海边。

此辈学人不爱乐,何须心乱苦拨弦。

***

日暮方行游古城,遗存处处使人惊。

千年世变沧桑改,只愿年年无血争。

*嘈杂时代

理论,学说太多了,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套。主流的声音,理论,著名人物,IP,并不意味着是对的,或者持续保持主流、著名,进入史册,……,

一套理论,一种产品,一种思潮的流行,很多情况下,只是偶然。有时机,资本或大人物支持,等等。很多人的支持也只是机遇之一。

本来,每个人也应该专注于自己理论的质量,包括自洽,符合实际,与其它理论的关系,等等。别人的褒贬可以参考,但不能太在意。

*石匠与共济会传说

古罗马建筑主要是砖石结构。可以想象,砖石工人就是当时的产业工人,当时规模庞大而且技术高超的建筑工业需要大量专业工人和工程师,砖石行业(masonry)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masonry,包括石匠(mason),砖瓦工,水泥工,玻璃工等,长期有组织的工作形成行会(guild)。大家耳熟能详的神秘组织共济会,就叫freemasonry。

*免费饮用水

罗马街头和其他公共设施中,都会提供免费饮用水。不像其他地方,饮用水是没有开关的,一直在流淌,还很冰凉,像我们以前喝的井水。我们现在的饮用水一般都是先经过净水机处理的。罗马机场允许带水过安检,我就把准备路上安检前喝的水带回北京了,一瓶是酒店免费的,还有用保温杯自己在饮水喷泉中灌的。用普通水质表检测了一下,发现都是消毒后的自来水,没有用净水机处理过。

作为公共设施,免费饮水喷泉在古罗马时期就有了。想想也很合理,罗马那么热,饮水是随时需要的。古时候不会设置开关,这一传统就一直保留下来。

Random happening or facts:

电脑终于在报告完了之后坏掉了。

不太偏僻的路也有尿味。

我没带现金,刷信用卡,但时代变了,很多收银员不会刷我的磁条卡。都以为碰一下就行了。

碰到很多学哲学的国人。

量子力学基础研究已经式微,但这是一种不光彩的退出,因为问题并没有解决。可以说,多数著名科学家反对。end up wrong, mysteque, brain washing, coersing

罗马城在很古代的时候就很“现代”了,雄伟的建筑,很高的艺术价值,公共设施,需要配套的发达生产力,已接近工业化,这一科技文化进步过程止步于“伟大的”凯撒。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8546-1446480.html

上一篇:本体实在的客观性与认识论实在的相对性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3 刘全慧 王从彦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7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