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自2021年初春踏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那一刻起,我便怀揣着满腔热忱,投身于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中,与学生并肩作战,在知识的田野上共同耕耘,见证彼此的成长与喜悦。
在广外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的汗水如同甘露,滋养着梦想的种子,让它们在时间的见证下茁壮成长。每当夜深人静,图书馆那盏盏不灭的灯火,不仅照亮了书页,更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我们学会了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自由翱翔,捕捉智慧的火花;更在实践的舞台上勇敢磨砺,将所学化为前行的力量。面对挑战,我们从不畏惧,因为正是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铸就了我们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勇气。
在这段追梦的旅程中,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梦想启航的港湾。每一位学子,都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闪烁着独特的光芒,照亮着前行的道路。为激励更多的学子从这里走向世界,我鼓励每一届毕业生留下自己的感悟,为后来者提供参考借鉴。今天分享的是一位高级翻译学院优秀本科生的心得体会。她的分享,是其在广外四年美好青春最真实的写照,是对奋斗、挑战与超越最深刻的诠释。这份分享,犹如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充满力量,它不仅照亮了学子们前行的道路,更在每个人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让我们携手并肩,不负这大好时光,以梦为帆,以志为舵,勇敢地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让我们共同书写属于青春的华丽篇章,让梦想在不懈的努力中绽放光彩,共创属于我们的时代辉煌!【戴光荣记于2024年暑假】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本科学习生活心得体会
黄思思
写下这行字的时候,我已经顺利完成本科学习任务,毕业离校了。收到戴光荣老师发的撰稿邀请,我一方面为老师的认可而欣喜不已,另一方面又觉得想说的内容太多,不止从何下笔。思来想去,便还是决定用几个关键词为我的本科生涯作结,也用自己的经历为各位学弟学妹提供一些参考。
先简单地和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吧。
我本科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推免至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学习成绩优异(GPA:3.92/4.0,排名:1/58),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校级综合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共青团员标兵”、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参与各级别专业赛事若干,曾获得“中外传播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三等奖、“21 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广东赛区决赛二等奖、第二届中国-东盟大坝科普讲解大赛优秀奖等奖项;实习实践经验丰富,曾于新华社、广交会、广州市外办实习,参与多场大型国际会议和外事活动。
关键词一:目标
刚入学的时候,我还处于一个比较“无知”的状态,既不清楚考研、保研和出国留学的区别,也不了解怎样参加各种各样的赛事和活动,甚至连最基本的专四专八是什么也不知道,更别谈给自己定什么目标了。后来在学院的新生周活动中,有幸听到了几位保研师姐的经验分享,我才醍醐灌顶般醒悟,并着手定下自己的目标。
我的第一个目标是取得高绩点,取得高排名。无论是保研还是留学,都对绩点有一定的要求,有了高绩点才能有更多的主动选择权。从大一到大四,我都按时出勤,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保质保量完成课堂作业,不敢有片刻松懈。临近期末周时,我也会成天泡在图书馆里。正是因为这样一天天的坚持,才让我的成绩能够排在年级前列。
我的第二个目标是拿到国家奖学金。每年我们学院分配到的国家奖学金名额只有一个,想要脱颖而出,除了要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要在科研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所以,我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主动挑战专业赛事,修身养性,培养实力,最后以综合测评第一名的成绩将国奖收入囊中。
我的第三个目标是顺利保研。在确定自己有较大可能保研后,我便开始筛选合适的院校。从院校和专业的适配度来说,北外、上外和外交学院都是很好的选择,所以我锁定了北外英院、北外高翻、上外高翻和外交学院英语系。从综合实力和学校名声来说,复旦、上交、浙大、中大、厦大值得一试,因此我报了这几所院校的夏令营。从地域和国际视野来说,港中深的条件也不错,所以我也提交了材料。遗憾的是,或许是因为自身履历还不够丰富,我并未获得投递的五所985院校的入营资格。但我也没有因此气馁,而是在接连收到港中深、上外、北外、外交学院的入营通知后好好准备。以下是一些我用来备考的素材,仅供参考:
笔试(笔译) | 韩刚;武峰;三笔/二笔模拟题;公众号“翻译硕士魔法部” |
面试 | 复述+交传(无笔记):Speech Repository;中国网;CI会议口译 |
交传:华研外语;CI会议口译 | |
视译:XXLIN1987 |
参与考核的院校出题方式各有千秋,但万变不离其宗,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要求很高,既要会口笔译,又要掌握一定的演讲和辩论技巧。六月底七月初,我相继获得了上外高翻和北外高翻的offer。这两所学校都是我心目中的“白月光”,能受到它们的青睐,我深为感激。后来经过权衡,我最终选择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译专业。
我的第四个目标是获得“优秀学士”称号。优秀学士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毕业论文,所以我早早地开始了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构思。在此之前我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文献和写论文的经验,再加上有戴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写作的整个流程还算顺利。但不得不承认,临近答辩的时候我还是很焦虑,担心老师问的问题我可能答不上来,因此我对论文进行了“挑刺式复盘”,熟悉各章节内容,并给自己拟了30个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的侧重点总结出答辩的方法技巧。虽然这些刁钻的问题在正式答辩的时候都没有用上,但是能够从自我反思中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对我来说受益良多。我的答辩成绩在同小组内排名第一,也顺利地以“优秀学士”的身份毕业了。
关键词二:机遇
在和很多师弟师妹或者是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有一个思维误区,就是觉得很多资源和机会是要等学校或者老师主动“给”才能拥有的,其实不然。大学能给大家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只有主动挖掘和争取,才有可能尽可能多地获得锻炼的机会。与其被动地等待机遇找上门来,不如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人际网络,把机遇变成促使我们进步的阶梯。
就以我的大创项目为例吧。大二下学期我选了一门戴老师教的《媒体文本译写》,虽然这门课主要是关于国际新闻编译的,但是老师在课上提到的中外媒体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报道引起了我的兴趣。当时恰好碰上新一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计划申请立项,我便结合了自身兴趣和社会热点,思考出了“中西媒体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英文报道”这一选题,并询问戴老师是否可以担任我的指导老师。戴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后来经过他的指导,我决定将中西媒体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英文报道做成新闻语料库,并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对这些报道进行分析。在项目进行的整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阅读文献、论文写作和语料库工具操作的方法,这些都为我的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当大家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讲的一些让你感兴趣的学术研究点时,不妨在课后进行深挖,将想法变成实实在在落地的研究项目,还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论文并投稿发表。
找实习也是如此。我的第一份实习是通过学校开设的“医学认证类笔译工作坊”微信群找到的,当时工作坊的课程结束后,有一家医药语言服务公司在群里发布了招募线上实习生的通知,我便第一时间投递了简历,入职后在这家公司实习了半年,积累了不少关于新媒体广告、文案翻译和课程管理的经验。后来,学院有同学在新华社的实习结束,知道我对国际新闻传播感兴趣,就把在新华社的实习岗位内推了我,我便开始了第二段实习,期间连续参与了两届“读懂中国”会议的媒体运行工作。第三段实习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广交会实习,这里就不再赘述。最后一段实习始于大四下学期,当时教过我同传课的钱老师问我想不想去广州市外办实习(此前钱老师给我介绍过在广外中文学院-孔子学院座谈会口译的机会),刚好我对外办的工作很感兴趣,又有比较多的空余时间,所以就开始了为其三个月的实习生涯。在此过程中,我先后给时任旧金山市长伦敦·布里德和广州-洛杉矶友好协会代表团做过陪同口译,锻炼了自己的口译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外事场合变通能力。
人们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当机会来临时,又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其实,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无所谓“准备好”与“没准备好”。当我们发现机遇的时候,就要善于、敢于抓住它,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尽力一试。倘若凡事都犹豫不决,怀疑自己的能力,又怎么能获得宝贵的实践机会呢?
关键词三:坚持
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觉得自己的英语还不错,但这一想法在大一入学后便被击个粉碎。同班同学在课堂上对答如流,用批判性思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侃侃而谈,既会演讲、辩论,又写得一手好作文,说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式英语,上语音工作坊的课程时,助教更是指出我发音的诸多缺陷……我开始反思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诸多不足,并尝试通过长期练习来让自己的水平更上一层楼。诚然,练习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轻松,在没有看到明显成果的时候,我总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之中。但当我终于拿到了院级、校级、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的竞赛奖项时,当我的能力得到了认可时,我才意识到,坚持的力量远比自己想象得要巨大很多。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他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愿屏幕前的你我也能坚持以这“一万小时定律”为信条,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学习的道路上。
回头看自己在相思河畔度过的四年,虽不能说一帆风顺,但也算是学有所成。在这里曾迎着清晨六点的霞光背诵课文,也曾踏着午夜十二点的月色离开图书馆;曾在操场上与友人慢跑聊天,也曾在迎新舞台上随音乐起舞;曾因为学业压力大而默默流泪,也曾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在讲台上侃侃而谈。除了追忆,我想说的更多是感谢。感谢广外的国际化平台,感谢戴老师和高翻其他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好友的善意,感谢白云山下的一草一木,描绘了我多姿多彩的本科岁月。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希望我的分享能为迷茫焦虑的你点亮前进的灯塔,也能为停滞不前的你提供继续奋斗的动力。最后,祝屏幕前心怀鸿鹄之志的你我,都能乘风而上,搏击长空,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