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孙海舒:《<针灸学>知识体系研究》摘要和目录

已有 73 次阅读 2024-7-4 10:45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届博士研究生论文

一、论文摘要

1.研究意义:针灸知识来自于医疗实践,即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过多人、长期的积累,凝炼之后,在一定的地区为人们普遍接受,则形成了针灸理论。现存的《内经》《难经》是针灸学的经典理论来源。无论是公共科目或者针灸专科书目,历代作为国家颁定的教材有《脉经》《素问》《甲乙》《难经》《黄帝针经》《脉诀》《铜人针灸经》《圣济总录》等。此后,经过漫长的筛选与构建,逐渐形成了现存的《黄帝内经》《难经》为来源的古典针灸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不同作者的构建,针灸理论也有着相应的发展轨迹,“知识是现实的镜面反映”。针灸知识的演化路途,是现实的反映。针灸知识不仅仅反映了现实,还是建立在社会构建现实的基础之上。

考察针灸知识及其在历代针灸教材体系中的异同,发现理论的构建基于以下几点:解决现实疾病问题;受到背景因素的影响以及不同作者的构建;理论自身发展的需求。针灸理论经过多次构建,逐渐发展到1949年以后,以《针灸学》为代表的针灸理论体系,纳入了一部分来自古代医籍的内容,也有结合现代技术、受到背景因素影响的“新”知识纳入。1949年以后,以“针灸学”命名的针灸专书到2012年的第九版《针灸学》,其知识体系经历了探索、初创、改革、完善、发展、成熟的阶段。

虽然《针灸学》教材作为针灸知识的特殊载体,承担着扩散针灸知识、塑造(学生)针灸理论的重要功能,然而遗憾的是,长时期以来。对于这些规规矩矩、对医生乃至人类健康都具有非凡意义的教材,学术界尤其是学院派的学术界,并没有将教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至少没有从理论角度审视教材知识体系对整体针灸理论的贡献与影响。最重要的文本,却缺乏最恰当的关注。

因此,对于《针灸学》研究的意义在于:(1)深入研究针灸理论的需要;(2)探索《针灸学》教材研究的现实意义;(3)是理解针灸理论在当代发展特点的需要;(4)为针灸理论研究提供先行研究的基础。

2.研究目的:探索《针灸学》知识体系的特点,研究《针灸学》知识体系与针灸理论的关系。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围绕历版《针灸学》,限定时间范围,采集《针灸学》教材资料,对内容进行梳理、比较。

(2)文献计量学方法:以“针灸学”为检索词,建立公开发表和出版的原始文献数据库,对纳入文献用分类统计的方法对文献进行分析。

(3)历史研究方法:引入目录学方法、背景因素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基于目录学方法研究《针灸学》知识分类;研究背景因素对《针灸学》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的影响。

(4)理论分析法:分析《针灸学》知识纳入与排除,归纳《针灸学》知识体系及其构建的特点;试分析《针灸学》知识体系与针灸理论的关系;试归纳《针灸学》知识体系与针灸理论的关系。

4.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面向中医本科学生的《针灸学》教材(1961年-2012年)。

研究内容:(1)建立公开发表和出版的以“针灸学”命名的原始文献数据库。包括两部分:①截止2012年,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数据库纳入文章30,000余篇;②书籍图片库,数据量2.0GB。

(2)考证古代针灸教材,通过《针灸学》知识体系与古代针灸知识体系的比较、与对外交流教材的比较,分析《针灸学》知识体系与针灸理论的关系。从经络分部、腧穴主治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古代针灸知识体系与《针灸学》知识体系之间的互相影响。

(3)梳理《针灸学》教材,呈现、分析其知识分类、知识体系、知识构建。通过考察某些知识点的纳入和排除,分析针灸知识体系对针灸理论的影响与联系。

(4)按教材的历史阶段,分析社会背景因素等对教材涵盖的针灸知识的影响,以及对针灸知识体系构建的影响。

(5)描述以教材为载体的针灸知识体系的主要构成,并分析特征。

(6)从知识论的角度认识针灸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教材知识体系的变化对于针灸理论的影响。以“赤医针”“针刺麻醉”“组织疗法”等现象加以分析。

5.研究结果

古代针灸教材中的针灸理论:《黄帝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政和圣济总录》。

上述教材涉及的针灸理论包括:相同或相似的针灸知识,由于编撰者构建方式的不同,即层级结构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古代教材中存在的经络分部,有不同的排列方式,而《针灸学》只拣选了其中一种,随着历版教材的固化,《针灸学》中所选择的排列方式,有取代其他方式的趋势。

关于腧穴主治,由于某些理论没有被纳入《针灸学》知识体系,对腧穴的定位与适应症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教材的发展,某些既有的针灸理论,被教材选中纳入教材的理论体系当中,由于被纳入的范畴不同、层级设置不同,反而影响了该理论对于临床的指导作用。

背景因素对《针灸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影响明显。《针灸学》知识体系的设置,对“新”治疗方法纳入方面,提供了一个“入口”,并逐渐完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1)1961年之前冠以“针灸学”的文献,是对知识体系的探索。以南京中医学院为代表,前贤对于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做了许多基础性研究。

(2)《针灸学》知识体系,与背景因素息息相关,尤其是“赤医针”“穴位注射”“针刺麻醉”等知识的纳入,显示了《针灸学》知识体系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3)古代针灸教材,面对的是类似或相同的针灸知识,然而编制者不同,依然影响其知识体系的构建。

(4)对外教材与古代教材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对于基础理论的拣选。

6.结论

(1)《针灸学》知识体系,是理论与知识的融合体,理论能够达到预测的作用,及对于临床的指导作用;知识是对现象的解释,可以升华为理论,没有升华为理论的针灸知识,对临床的意义在于规范。

(2)《针灸学》知识体系与针灸理论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者之间互相影响。处理好知识体系与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意义深远。

(3)《针灸学》知识体系,并非基于“新”知识的新体系,而是面对相同或相似针灸知识,受到不同因素影响,编制者拣选了不同的知识排列方式而进行的知识体系重构,《针灸学》知识体系不能代替针灸理论,但是可以纳入既有而未被拣选的理论或知识,同时需要考虑纳入的标准,纳入后知识层级的设置。 

二、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s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针灸学》教材概况

    1. 《针灸学》教材基本情况

    2. 《针灸学》教材多元化

    3. 《针灸学》研究现状

    4. 对外《针灸学》教材概述

    小结

  综述二 古代针灸教材研究概况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1. “针灸学”教材体系

  1.1 基于神经理论的“新针灸学”

    1.1.1 《新编针灸学》知识体系

    1.1.2 《新针灸学》知识体系

    1.1.3 《针灸学手册》知识体系

  1.2 基于经络学说的“针灸学”

    1.2.1 “针灸学”教材体系概述

    1.2.2 “针灸学”教材体系的知识设置

  1.3 以“针灸学”命名的其他参考教材(1949-1961)

  小结

2. 《针灸学》教材知识体系

  2.1 第一版至第五版《针灸学》知识体系

    2.1.1 知识体系概况

    2.1.2 第一版与第二版教材的知识体系比较

    2.1.3 《针灸学》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的特点

  2.2 第六版至第九版《针灸学》知识体系

  小结

3. 古代针灸教材知识体系

  3.1 古代针灸教材

  3.2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及其知识体系

    3.2.1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概况

    3.2.2 《针灸甲乙经》知识体系

  3.3 《黄帝内经太素》针灸知识体系

  3.4 《政和圣济总录》知识体系

  小结

4. 古今教材知识体系比较

  4.1 古代教材对《针灸学》知识体系的影响

  4.2 《针灸学》知识体系对于腧穴排列的影响

  4.3 《针灸学》对于腧穴知识的影响

  4.4 《针灸学》教材知识体系的层级设置

    4.4.1 不同类型《针灸学》知识体系比较

    4.4.2 对外教材知识体系举例

  小结

5. 《针灸学》知识体系影响因素

  5.1 背景因素概述

    5.1.1 地域资源

    5.1.2 学术传承

    5.1.3 社会因素

    5.1.4 文化传播

  5.2 背景因素与知识体系

  小结

6. 知识体系与针灸理论的关系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440899.html

上一篇:[转载]姜姗,张大庆:针灸的概念·理论·文献——近30年研究成果述略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4 1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