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p630 致力于传播和普及气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了解和关注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博文

[转载]地质氢:深藏于地下的绿色能源宝藏

已有 298 次阅读 2024-6-25 07:06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地质氢:深藏于地下的绿色能源宝藏

马志飞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2024-06-24 20:48 甘肃

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因此,寻找清洁、可再生、低碳的能源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在这其中,地质氢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01 氢气的“彩虹家族”

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几乎无处不在。氢气无色、无味且极易燃烧,通常需要一定的能量从其他化合物如水(H₂O)、甲烷(CH₄)和氨气(NH₃)等分离出来。在工业上,氢气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依据其生产方式的的不同,主要可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种。灰氢(Gray hydrogen)是通过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的燃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氢气。这种氢气的生产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在全球氢气产量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不足之处就是在制备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并非清洁能源。蓝氢(Blue hydrogen)同样来源于化石燃料,但与灰氢不同的是,蓝氢在制备过程中会对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和封存,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相对于灰氢而言,蓝氢显得更为环保,然而这种氢气只能算是一种过渡性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毕竟其生产仍然依赖于化石燃料。绿氢(Green hydrogen)则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整个生产过程无任何温室气体排放,因此被认为是最环保、可持续再生的氢气类型。尽管目前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绿氢有望在未来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image.png

绿色氢气可再生能源生产管道-用于清洁电力太阳能和风力涡轮机设施的绿色氢气

除了上述三种类型之外,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维多利亚氢中心甚至还进一步划分出了黄氢(Yellow hydrogen)、褐氢(Brown hydrogen)、青色氢(Turquoise hydrogen)、粉氢(Pink hydrogen)、白氢(White hydrogen),这八种不同来源的氢气分别用五彩斑斓的颜色命名,组成了奇妙的“彩虹家族”。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最近又出现了金氢(Gold hydrogen)、天然氢(Natural hydrogen)的说法,这又是哪种类型的氢气呢?

02 潜力无限的地质氢

其实,所谓的白氢、金氢、天然氢都是我们今日讨论的主角——地质氢,它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天然生成的氢气资源。1987年,在西非内陆的马里共和国,一个油气田勘探公司在布拉凯布古村进行钻探时发生意外,钻孔因不断释放易燃气体而引发爆炸,事故发生后钻孔被封存。到了2012年,当工程师再次打开这眼钻孔时惊奇地发现,它还在继续冒出易燃气体,经检测发现其中的氢气含量高达98%。

image.png

全球H2和CH4的自然排放分布图(https://www.renewablematter.eu/en/natural-hydrogen-a-geological-curiosity-or-the-primary-energy-source-for-a-low-carbon-future)

随后,当地在这里安装了一台发电机,建立了一座简陋的氢气发电站。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历经十多年排放,钻孔内气体压力未见减弱的迹象,这表明地下深处正在源源不断的产生和补充着氢气。地质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可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打破了“地球表面附近几乎不可能存在纯氢”的传统观念,更是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地质氢的开发领域。

地质氢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地质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地质氢是地下水与地幔中富含铁的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地下水在高温高压下遇到富含铁的岩石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例如,水与橄榄石发生反应变成另外一种矿物蛇纹石同时释放氢气

橄榄石是一种镁铁硅酸盐矿物,通常为翠绿色橄榄绿色,有时也会呈现出淡黄色或灰绿色,因恰似橄榄果的颜色而得名。在地质学家看来,橄榄石并不稀有,它遍布地球,橄榄石及其变种占据了地球上地幔物质的50%以上,而且地球上的各种喷出岩中几乎都含有橄榄石。正是由于橄榄石在地下广泛分布,才给地质氢的形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image.png在Bourakebougou(马里)发现了大量天然氢的积累,位于PETROMA第25街区以东、靠近Gassola村的圆形结构的表面地球化学。还介绍了氢浓度(以ppm为单位)的剖面图。DOI:10.1016/J.IJHYDENE.2018.08.193)

据媒体报道,法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地质氢的形成原理,并发现加入催化剂能显著加速氢气的产生。科学家们将水、橄榄石以及氧化铝(催化剂)置于一种被称为金刚石压腔的微小的高压锅里(内部微小的空间大约只有一个铅笔芯那么宽),在200℃至300℃的高温和2000帕的高压下,经过24个小时的反应,成功获得了氢气。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氧化铝能使地质氢的自然形成过程加速7到50倍,这种大量快速生产氢气的新配方有望推动地质氢的开发和广泛应用。

03 地质氢“淘金热”

许多学者将“地质氢”视为一个非凡的机遇。原因在于,地质氢的生成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开发过程不仅比蓝氢或绿氢更清洁、更便宜,而且储量巨大,预示着在未来的能源开发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每年氢能需求量约9400万吨,预计到2050年全球氢能需求将增至现在的10倍,而美国地质调查局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地下蕴藏着高达5万亿吨的氢资源,尽管其中的绝大部分以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开采,但即便是获取其中的一小部分,也足够满足人类数个世纪的氢气需求。

image.png

学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地质氢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能源公司也纷纷开始启动地质氢研究项目,掀起了一股“淘金热”。美国《科学》杂志更是将“发现地表以下的天然氢源”列为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近年来,多个国家均报告了地质氢的发现案例,例如,2023年5月,法国洛林矿盆地发现了储量可达4600万吨的高浓度地质氢,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地质氢矿床;2023年10月,澳大利亚在南澳试钻了第一口地质氢井,在地下240米深处发现气体中含有高达73.3%的高浓度氢气,但作为地质氢气田的商业化可行性尚需进行进一步评估,预计2024年底可实现试用投产。

image.png

           氢气在地球深处循环。来源:©科学中国出版社

不过,勘探和开发地质氢目前仍面临多重挑战。首要任务是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找到储量丰富的矿床;其次,需要探索有效方法(如注水、加热岩石等)来刺激地下岩层的产氢反应,提高氢气生产效率以满足商业开采的需求;第三,开发过程中还需考虑如何确保易燃易爆、体积庞大的氢气能够安全地从生产地运输至使用地,还需要解决气体压缩、化学合成以及管道建设等诸多问题.(文章原载:科普中国)

附图

image.png

橄榄岩是一种深色火成岩,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它是一种重要的地幔组成岩石。图为我国河北张家口市万全县大麻坪村在地幔玄武岩中发现橄榄石矿床发现了含有二辉橄榄石包体,这里也因此成为我国橄榄石的重要产地。根据大量研究,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不仅产生氢气,还可能生成烷烃,如甲烷,尽管其量通常较氢气少,特别是在纯橄榄岩的蛇纹石化过程中,氢气和烷烃的产量要高于包含玄武岩成分的混合物。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的碳循环、生命起源以及潜在的能源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橄榄岩的蛇纹石化不仅是地质学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探索自然氢气以及与之相关的碳氢化合物生成机制的关键。(照片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油气资源研究中心气体同位素实验室提供)

image.png

在这个交织着科学奇迹与自然奥秘的宇宙里,每一种元素、每一个同位素都承载着地球漫长历史的印记,它们如同地球这部宏伟史诗中的字符,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秘密。欢迎来到“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一个致力于搭建专业深度与科普广度桥梁的公众号平台。我们专注于解开气体元素与气体同位素在地球化学领域的神秘面纱,不仅深入浅出地解析基础理论,更紧跟国际科研前沿,第一时间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发现。从稳定同位素的微妙差异揭示古气候变迁,到放射性同位素计年技术揭秘地质事件的时间尺度,每一期内容都是对未知世界的一次深情探索。在这里,不论是深奥的地质学、环境科学,还是跨学科的行星科学、生态学,我们都能找到它们与气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交集,展现这些领域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与独特魅力。我们相信,地球科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广博深邃,更在于它与每个人生活的息息相关。无论你是深耕于此的资深学者,满怀激情的学生,还是对地球奥秘充满好奇的普通探索者,“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都是你不可多得的知识宝库和学术交流平台。我们提供专业论文解读、科普文章、在线研讨会信息,乃至科研工具与数据库推荐,旨在促进知识共享,激发灵感碰撞,共同推进地球科学的发展边界加入我们,一起踏上这场跨越时空的地球化学之旅,让我们在探索元素的微观世界与地球宏观历史的交织中,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共同揭开地球母亲那既熟悉又神秘的面纱。在这里,每一次点击,都是一次智慧的启迪,每一篇阅读,都可能是解开自然密码的关键钥匙。让我们携手,向着更深层次的地球科学真理迈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9522-1439592.html

上一篇:碳酸岩化橄榄岩:地球的天然碳汇与无机成因甲烷的新探索
下一篇:火成碳酸岩:全球分布与独特生成机制的新洞察
收藏 IP: 122.97.17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1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