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紫薇药用价值高,茎花叶根均可药

已有 1338 次阅读 2024-6-25 07:00 |个人分类:好摄之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紫薇花》

白居易

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IMG_20240606_125329.jpg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薇

【拼音注音】Zǐ Wēi

【别名】搔痒树、紫荆皮[四川]、紫金标[江西]。

【来源】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以根、树皮入药。夏秋采剥落的树皮,晒干;根随时可采。

【性味】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肿。用于各种出血,骨折,乳腺炎,湿疹,肝炎,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0.5~2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IMG_20240606_125321.jpg

《中药大辞典》:紫薇花

【拼音注音】Zǐ Wēi Huā

【别名】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曲洧旧闻》),佛相花(《八闽通志》)、满堂红(涌小品》),怕痒花、猴刺脱(《群芳谱》),紫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痒痒花(《滇南本草》整理本),宝幡花、五爪金龙(湖南药物志)。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花。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园。分布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

【原形态】紫薇(《酉阳杂俎》),又名:猴郎达树(《酉阳杂俎》),不耐痒树(《曲洧旧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枝条光滑,幼枝具4棱,叶对生或近于对生,上部的互生;叶近乎无柄;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7厘米,宽1~4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平滑无毛,或下面沿主脉上有毛。圆锥状花序顶生,长4~20厘米;花萼长7~10毫米,萼筒外部不具棱槽,顶端通常6浅裂,裂片卵形;花瓣6,近圆形,紫色,边缘皱曲,基部成爪;雄蕊36~42,外侧6枚的花丝较长,花药较大,呈绿色,花粉粒紫色;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圆球形,长9~13毫米,宽8~11毫米。花期5~8月。本植物的根(紫薇根)、叶(紫薇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滇南本草》:"性寒,微酸。"

【注意】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治产后血崩不止,血隔症瘕,崩中,带下淋漓,疥癞癣疮。"②《岭南采药录》:"治小儿烂头胎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治风丹:紫薇花一两。煎水煮醪糟服。(《重庆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IMG_20240606_125316.jpg

《中华本草》:紫薇花

【拼音注音】Zǐ Wēi Huā

【别名】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佛相花、满堂红、怕痒花、猴刺脱、紫梢、痒痒花、宝幡花、五爪金龙、狗骨头、紫金标、紫兰花、阿米荼、紫荆花、紫金花、蚊子花。

【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Crapemyrtle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

【采收和储藏】5-8月采花,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喜生于阴湿肥沃的土壤上。资源分布:吉林、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落叶灌木小乔木,高达7m。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贡,小枝纤细,有4棱,略成翅状,叶互生或有时近对生;几无叶柄;叶往纸质,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7cm,宽1.5-4cm,先端短尖或钝形,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无毛或下面沿中永有微柔毛;侧脉3-7对。花淡红色、紫色,常呈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3-15mm;花萼长7-10mm,萼筒外部无棱槽,先端通常6浅裂,裂片卵形;花瓣6,皱缩,长12-20mm,有长爪;雄蕊36-42,外面6枚着生于花萼上,比其余长,花药大,绿色;雌色;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椭圆状球形,长1-1.3cm,成熟时紫黑色。种子有翅,长约8mm。花期6-9月,果期9-12月。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30℃左右,稍耐旱,耐修剪。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向阳和技地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栽培技术:用扦插繁殖。在春季3月,植株萌芽前,先择二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枝条,栽成长15cm左右,按行株距35cm×cm,斜插于苗床上,入土的深度为插穗的二分之一,压紧,浇水保湿。约经1年育苗后,于第2年早春,插苗萌芽前,按行株距300cm×300cm开坑,每栽1株。此外,引种上多以种子繁殖,于春季播种育苗。

【性状】性状鉴别:花淡红紫色,直径约3cm;花萼绿色,长约1cm,先端6浅裂,宿存;花瓣6,下部有细长的爪,瓣面近圆球而呈皱波状,边缘有不规则的缺刻;雄蕊多数,生于萼筒基部,外轮6枚,花丝较长。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花含紫薇碱(lagerine),印车前明碱(lager-stroemine),又氢轮叶十齿草碱(dihydroverticillatine),十齿草明碱(decamine),十齿草吹碱(decinine),十齿草碱(decodine),矮牵牛素-3-阿拉伯糖甙(petunidin-3-arabinosede),锦葵花素-3-阿拉伯糖甙(malvinidin-3-arabinoside)等花以甙。

【性味】味苦;微酸;性寒。

【注意】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上血。主疮疖痈疽;小儿胎毒;疥癣;血崩;带下;肺痨咳血;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复方】治风丹:紫薇花一两。煎水煮LAO糟服。 (《重庆草药》)。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治产后血崩不止,血隔症瘕,崩中,带下淋漓,疥癞癣疮。2.《岭南采药录》:治小儿烂头胎毒。

——摘录 《中华本草》

 

 IMG_20240606_125334.jpg

 

《中药大辞典》:紫薇叶

【拼音注音】Zǐ Wēi Yè

【出处】出自《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叶。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薇花"条。

【化学成分】叶含生物碱:德新宁碱(Decinine)、德洒明碱(Decamine)、印车前明碱 (Lagerstroemine)、紫薇碱(La-gerine)、双氢蔚剔雌拉亭(Dihydroverticillatine)、德考定碱(Decodine)。 以上各种生物碱集中含在豆荚中。

【药理作用】德洒明碱有抗真菌作用,体外杀白色含念珠菌之浓度为8微克/毫升,对白喉杆菌也有作用(有效浓度为4微克/毫升);如白喉患者同时有真菌感染,德洒明碱与其他抗菌素(如红霉素)合用,则抗菌作用可显着增强。叶、茎有某些抗菌作用,但未经证实。据报道,种子含某种麻醉成分。有人称树皮有兴奋、退热作用。

【功能主治】治痢疾,湿疹,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白痢:紫薇叶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②治湿疹:紫薇叶捣烂敷或煎水洗。(湖南药物志》)。③治创伤出血:紫薇叶一两,野南瓜根一两,六月冻一两,胎发灰一钱半,研细末,外用。(江西《中草药学》)。

——摘录 《中药大辞典》

 IMG_20240606_125345.jpg

《中华本草》:紫薇叶

【拼音注音】Zǐ Wēi Yè

【英文名】Commen Crapemyrtle Leaf

【出处】出自《湖南药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rstroemia indeca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原形态】落叶灌木小乔木,高达7m。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贡,小枝纤细,有4棱,略成翅状,叶互生或有时近对生;几无叶柄;叶往纸质,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7cm,宽1.5-4cm,先端短尖或钝形,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无毛或下面沿中永有微柔毛;侧脉3-7对。花淡红色、紫色,常呈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3-15mm;花萼长7-10mm,萼筒外部无棱槽,先端通常6浅裂,裂片卵形;花瓣6,皱缩,长12-20mm,有长爪;雄蕊36-42,外面6枚着生于花萼上,比其余长,花药大,绿色;雌色;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椭圆状球形,长1-1.3cm,成熟时紫黑色。种子有翅,长约8mm。花期6-9月,果期9-12月。

【化学成分】叶含紫薇碱(lagerine),印车前明碱(lager-stroemine),双氢轮叶齿草碱(dihydroverticillatine),十齿草明碱(decamine),十齿草次碱(decinine),十齿草碱(decodine)等生物碱。还含紫薇缩醛(lageracetal),戊醇(amy lalcohol),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

【药理作用】德洒明碱有抗真菌作用,体外杀白色念珠菌之浓度为8μg/ml,对白喉杆菌也有作用(有效浓度为4μg/ml);如白喉患者同时有真菌感染,德洒明碱与其他抗菌素(如红霉素)合用,则抗菌作用可显着增强。叶、茎有某些抗菌作用,但未经证实。据报道,种子含某种麻醉成分。有人称树皮有兴奋、退热作用。

【性味】味微苦;涩;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主痈疮肿毒;乳痈;痢疾;湿疹;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0-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白痢: 紫薇叶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②治湿疹: 紫薇叶捣烂敷或煎水洗。(《湖南药物志》)③治创伤出血: 紫薇叶一两,野南瓜根一两, 六月冻一两,胎发灰一钱半,研细末,外用。 (江西《中草药学》)。

——摘录 《中华本草》

 IMG_20240606_125303.jpg

《中药大辞典》:紫薇根

【拼音注音】Zǐ Wēi Gēn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薇花"条。

【化学成分】根含谷甾醇和3,3′,4-三甲基并没食子酸。

【注意】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治痈肿疮毒,牙痛,痢疾。《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行血。"

【复方】①治痈疽肿毒,头面疮疖,手脚生疮:紫薇根或花研末,醋调敷。亦可煎服。②治牙痛:紫薇根煮猪精肉食。③治白痢:紫薇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④治赤白痢疾,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紫薇根、叶各五钱,煎服。(江西《中草药学》)⑤解黄藤中毒:紫薇根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IMG_20240606_125238.jpg

《中华本草》:紫薇根

【拼音注音】Zǐ Wēi Gēn

【英文名】Root of Common Crapemyrtle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落叶灌木小乔木,高达7m。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贡,小枝纤细,有4棱,略成翅状,叶互生或有时近对生;几无叶柄;叶往纸质,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7cm,宽1.5-4cm,先端短尖或钝形,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无毛或下面沿中永有微柔毛;侧脉3-7对。花淡红色、紫色,常呈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3-15mm;花萼长7-10mm,萼筒外部无棱槽,先端通常6浅裂,裂片卵形;花瓣6,皱缩,长12-20mm,有长爪;雄蕊36-42,外面6枚着生于花萼上,比其余长,花药大,绿色;雌色;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椭圆状球形,长1-1.3cm,成熟时紫黑色。种子有翅,长约8mm。花期6-9月,果期9-12月。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有分枝,长短大小不一。表面灰棕色,有细纵皱纹,栓皮薄,易剥落质硬,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白色,无臭,味淡微涩。

【化学成分】根含谷甾醇(sitosterol),3,3`,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3,3`,4`-tri-O-meethylellagic acid)等。

【性味】味微苦;性微寒。

【注意】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血;止痛。主痢疾;水肿;烧烫伤;湿疹;湿疹;痈肿疮毒;跌打损伤;血崩;偏头痛;牙痛;痛经;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痈疽肿毒,头面疮疖,手脚生疮: 紫薇根或花研末,醋调敷。亦可煎服。②治牙痛:紫薇根煮猪精肉食。③治白痢: 紫薇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④治赤白痢疾,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紫薇根、叶各五钱。煎服。 (江西《中草药学》)⑤解黄藤中毒: 紫薇根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各家论述】《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行血。

——摘录 《中华本草》

 IMG_20240606_125252.jpg

紫薇皮

【拼音注音】Zǐ Wēi Pí

【别名】紫荆皮、怕痒树树皮、怕痒树根皮。

【来源】药材基源:为千层菜科植物紫薇的茎皮和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tex Lagerstroemiae Indicae

【采收和储藏】5-6月剥取茎皮,秋、冬季挖根,剥取根皮,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喜生于阴湿肥沃的土壤上。

【资源分布】吉林、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落叶灌木小乔木,高达7m。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贡,小枝纤细,有4棱,略成翅状,叶互生或有时近对生;几无叶柄;叶往纸质,椭圆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7cm,宽1.5-4cm,先端短尖或钝形,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无毛或下面沿中永有微柔毛;侧脉3-7对。花淡红色、紫色,常呈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3-15mm;花萼长7-10mm,萼筒外部无棱槽,先端通常6浅裂,裂片卵形;花瓣6,皱缩,长12-20mm,有长爪;雄蕊36-42,外面6枚着生于花萼上,比其余长,花药大,绿色;雌色;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椭圆状球形,长1-1.3cm,成熟时紫黑色。种子有翅,长约8mm。花期6-9月,果期9-12月。

【性状】1.性状鉴别:树皮呈不规则的卷筒状或半卷筒状,长4-20cm,宽0.5-2cm,厚约1mm。外表面为灰棕色,具有细微的纵皱纹,可见因外皮脱落而留下的压痕。内表面灰棕色,较平坦,质地轻松脆,易破碎。无臭,味淡微涩。2.显微鉴别:茎皮横切面:外侧有时可见颓废组织(落皮层)或数列石细胞层,石细胞为圆形或长圆形。皮层细胞1-2列。韧皮部有1-2列径向延长的多孔性薄壁细胞相间排列,韧皮射线宽。薄壁细胞中含棕色物质。有的1个细胞内含1个方晶。

【化学成分】茎皮中含紫薇碱(lagerine),印车前明碱(lagerstroemine),双氢轮叶十齿草碱(dihydroverticillatine),十齿草明碱(decamine),十齿草次碱(decinine),十齿草碱(decodine)。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祛风;散瘀止血。主无名肿毒;丹毒;乳痈;咽喉肿痛;肝炎;疥癣;鹤膝风;跌打损伤;内外伤出血;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或浸酒;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20240625103833.jpg

相关博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439590.html

上一篇:路边无闲草认识皆是宝:五爪金龙
下一篇:扶桑花开赛牡丹,植株全身均可药
收藏 IP: 120.230.19.*| 热度|

22 宁利中 刘进平 许培扬 高宏 郭战胜 杨卫东 杜占池 周少祥 张忆文 孙南屏 杨学祥 马丽丹 杨正瓴 孙颉 崔锦华 刘炜 钟炳 李学宽 朱晓刚 钱大鹏 汪运山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