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zhanch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zhanchi

博文

诗咏《圆明园盛期四十景》

已有 787 次阅读 2024-6-12 10:28 |个人分类:诗词摄影|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今七言)

圆明园盛期四十景

圆明盛期四十冠,各领风骚景色灿。

欲知各景独特点,下文逐一分篇赞。

规模大者园中园,规模小者为古建。

帝王将相游乐所,能工巧匠之贡献。

 

注释:

圆明园,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其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厅、馆、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街市、村居等。

清康熙末年,圆明园开始兴建。乾隆继位后,进行调整扩建。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而今,只能从瓦砾想象亭馆,于芒苇遐想湖沼。

 今珍藏的《圆明园四十景图》,是2004年首次出版绢印的画卷。长约28米,宽约38厘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绢制彩色工笔画。

圆明园四十景名称与分布:

(1)宫廷区:正大光明勤政亲贤、洞天深处。

(2)九洲景区: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山高水长、曲院风荷

(3)福海景区: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

(4)北部景区: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

(5)西北景区:武陵春色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坐石临流西峰秀色

                 本附图来自互联网

圆明园.png

                         

1宫廷区

 

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之首,心天乐民境绝尘。

玉笋嶙峋峭石立,山静草青水泻银。

紫檀宝座悬福字,兢兢业业为黎民。

正气凛然威武肃,出入贤良忠诚心

注释:

正大光明,位于圆明园大宫门内,位居圆明园四十景之首。原为清代皇帝在圆明园内朝会听政、举行重大庆典的场所。每年皇帝、皇后生日,都要在这里庆贺。此外,还还是接见外藩首领、外国使节和科举殿试之处。

殿内,有雍正手书楹联:“心天之心而宵衣旰食  乐民之乐以和性怡情”。

勤政亲贤

清帝园内政务所,功能类似养心殿。

 规模较大多御书,雍正御笔为君难

用膳场所芳碧丛,富春楼画秀蔚然。

 早餐之处怀清芬,众多楼阁在周边。

 

注释:

   勤政亲贤殿,位于圆明园南部,正大光明东侧,洞天深处西侧是清帝在园内听政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其内,有雍正书额“为君难”、乾隆《创业守成难易说》及《为君难》。

       勤政亲贤殿周边,有不少景点,如:芳碧丛、怀清芬、富春楼、保合太和、库房院等。

洞天深处

位于宫门东南隅,皇子书房兼住处。

缘溪径曲如蚁盘,纷红骇绿植卉木。

岁岁不夜日日春,亭亭松月瑟瑟竹。

别有天地神仙居,腾云驾雾逍遥游。

 

注释:

   洞天深处,始建于雍正年间。位于圆明园宫门区东南隅福园门内。其主体建筑为东西二所及西部南北二岛的上书房

 

(2)九洲景区

 

九州清晏

河清海晏地九洲,天下升平江山固。

九洲清晏皇帝寝,天地一家后妃住。

乾隆书房乐安和,无私殿中筵宴厨。

轩宇高敞清晖阁,弘历此居看贤书。

 

注释:

  九洲清晏,位于圆明园西部。寓意为九洲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九洲清晏殿为皇帝的寝宫,天地一家春为后妃的所居。乐安和是乾隆的书房。奉三无私殿是举办宗亲筵宴之处。清晖阁是乾隆弘历看书之地,有“御园第一避暑地”之誉。

 

镂月开云

 镂月开云牡丹亭,太平盛世之象征。

 主体建筑纪恩堂,楠木为材古松青。

 而今古建荡无存,百年牡丹摇随风。

  遥想当年昌盛世,乾隆御诗众啸咏。

 

注释:

①镂月开云,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南角。雍正年间称“牡丹亭”。当年,盛世太平时节,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曾在此观赏牡丹。

②乾隆御诗:云霞罨绮疏,檀麝散琳除。最可误几暇,惟应对雨余。殿春饶富贵,陆地有芙渠。名漏疑删孔,词雄想赋舒。徘徊供啸咏,俯仰验居诸。犹忆垂髫日,承恩此最初。

 

天然图画

主体建筑一方楼,朗吟竹薖临湖建。

登楼近看湖风光,放眼远眺西山岚。

翠竹万竿桐相映,景象万千画天然。

植物配置匠心独,点缀文石卧碑轩。

 

注释:

   天然图画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岸,镂月开云之北。朗吟竹薖,指朗吟阁和竹薖楼,皆建在湖岸。

 

碧桐书院

九洲景区一书房清帝读书作画地。

四面环山林木茂,桐树高洁正直谧。

方形水池石栏残,英法焚毁仅存迹。

当年盛景今安在,请看乾隆御词诗。

 

注释:

碧桐书院,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北角。现存遗址仅有水池和石栏残迹。

当年书院的盛景,可从清乾隆御诗略知一二。诗曰:月转风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厌清喧。即声即色无声色,莫问倪家狮子园。

慈云普护

宛然天台石桥幽,偎红倚绿莺丽鸣。

刻漏钟表音脆悦,景区处处皆可闻。

凤凰铜鸟楼顶卧,仅留残迹辨别风。

当初佼技渐衰落,后期闭关难再兴。

 

注释:

慈云普护,初名涧阁,建自清康熙后叶。位于后湖北岸。清朝帝后在园居住时,常前来拈香拜佛。宛然天台、偎红倚绿、刻漏钟表、凤凰铜鸟等均为园中的景点或建筑。

 

 

上下天光

雍正年间已建成,波澜不惊碧万顷

两翼曲桥湖面架, 蜿蜒百尺建榭亭。

主体建筑涵月楼,巧妙唯美俯凌空。

朝晖夕阳霞光射,皓月千里赏绝景。

 

注释:

上下天光,后湖而建,两层楼阁。凭栏俯瞰, 上下水天一色,水天上下相连。当年曾是观赏后湖风光及中秋赏月的极佳处。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今仅存主体建筑的基址。

 

 

杏花春馆

情趣淳朴园中园,矮屋疏篱杏花烂。

石土叠山技艺高,意仿西北昆仑山

纸窗木榻小板凳,麦苗菜蔬绿田园。

闲暇无事小圃坐,品茶饮酒赛上仙。

注释:

   杏花春馆,亦称杏花村。其意境取自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歌《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位于圆明园后湖西北隅,东邻上下天光,南接坦坦荡荡。

 

 

坦坦荡荡

四面环水锦千头,光风霁月园半亩

太湖石围成鱼窝,观赏金鱼最佳处。

人站叠石观鱼乐,焉知鱼乐水中游。

富余吉祥金鱼兆,诗情画意乐悠悠。

 

注释:

坦坦荡荡景区,位于圆明园后湖西岸。建成于康熙年间,初名“金鱼池”。曾是皇帝观赏金鱼的最佳处。池内建有太湖石围成的鱼窝数个;窝较深,温较高,鱼可在鱼窝内过冬。景区的景点有:半亩园、素心堂、澹怀堂、双佳斋、萃景斋、知鱼亭、碧澜桥、光风霁月等。

 

 

茹古涵今

建于清代乾隆年,没有高山四周坦。

茹古涵今五间殿,装修豪华韶景轩。

嘉树丛卉香蓊葧,松柳茂竹香斋前。

博学多闻论今古,读史研经为国安。

 

注释:

茹古涵今,亦称韶景轩。位于九洲清晏西侧,东临后湖。建于乾隆四年 (1739) 前后。主体建筑为韶景轩,是皇帝冬季读书以及与大臣谈古论今、吟诗作画的地方。

 

长春仙馆

 四面环水四个院,跨溪亭桥鸣玉溪

松龄千秋奉康寿,重檐曲槛宇深邃。

西岸建有御膳房,庭径梧石接逶迤。

 御园寝宫居帝后,长春居士清弘历。

 

注释:

①长春仙馆,,初名莲花馆,始建于雍正年间。位于正大光明殿之西,茹古涵今之南。“鸣玉溪“为亭桥名称。

1733年,雍正赐弘历居住于此,雅号“长春居士“。

 

 

万方安和

万方安和卍字轩,四面临水台上建。

室室曲折殿宇接,铜铸凤凰亭顶站。

冬暖夏凉四季宜,择优居住四时选。

吉祥福瑞五谷丰,黎民和谐众康安。

 

注释:

万方安和,建于雍正初年。位于后湖西侧,东邻杏花春馆,西南湖外为山高水长。初称万字房。卍为佛教名词,象征吉祥福瑞。“卍”字形建筑,在历代皇家园林中,构思奇巧,绝无仅有,独树一帜。

 

 

山高水长

始建雍正初始年,地势平衍物象千。

恩德深厚长流水,山高水长喻风范。

骑马射箭八旗赛,节目烟花在此观。

盛大火戏元宵节,撩跤枪技赛表演。

注释:

山高水长,俗称“西园”或“西苑”,亦称“引见楼”。位于圆明园西南部一处空旷之地。建于雍正初年,乾隆亲赐名曰“山高水长”。毁于英法联军,现仅存遗迹。

 

 

曲院风荷

岳飞庙西湖西,长堤内外湖水碧。

夏天清风徐徐吹,荷香酒香四飘逸。

荷花映日别样红,接天莲叶无穷怡。

人倚花姿素面映,身心俱爽不饮醉。

 

注释:

   曲院风荷位于福海西岸,后湖东侧六个景区:素园、风园、曲院、岳湖、密林、郭庄古园。园中生长有: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

 

(3)福海景区

 

四宜书屋

山环水抱林木葱,错落穿插景各殊。

小院假山飞睇亭,四时潇洒穿松竹。

奇花异草香气郁,花风月雪四宜屋。

小巧玲珑书斋园,小房稳坐好读书。

 

注释:

四宜书屋,位于廓然大公东北面。是读书、写字的好地方。乾隆九年(1744年),御书《四宜书屋》: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居处之适也。冬有突厦,夏室寒些,骚人所艳,允矣兹室,君子攸宁。

 

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宏丽建,三座大亭形似山。

供奉佛像二千尊,宛若仙境如梦幻。

神鬼思想生于周,日益发展盛秦汉

如梦如幻入仙境,追求长生信佛仙。

 

注释

   方壶胜境,位于圆明园福海东北岸。建成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在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

 

澡身浴德

 澡身浴德两小岛,福海之水四面环。

 主体建筑澄虚榭,入水阶梯乘游船。

 狭长景观绿植带,鸳鸯戏水鱼跃翻。

 吉祥锣鼓连天响,端午龙舟如飞箭。

 

注释:

澡身浴德,亦称澄虚榭。位于福海的西南岸,曲院风荷的东侧。景区许多建筑建于乾隆二十九年。景区有:望瀛洲、溪月松风、深柳读书堂等建筑。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正殿悬,花屿兰皋挂外檐

流水音亭接游廊,临水敞厅临水面。

近水楼台先得月,两峰插云登高远。

蓼烟荷露苍茫茫,天光水光难分辨。

 

注释: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北岸,与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同名。花屿兰皋、流水音亭、临水敞厅、两峰插云、蓼烟荷露等均为景点名称。

 

 

蓬岛瑶台

人间仙境蓬莱岛,大量山石雕御刻。

每年端午龙舟赛,福海碧波速穿梭。

名葩绰约草葳蕤,仙家隐映水中阁。

天上画图悬日月,神洲三岛鹭泛波。

 

注释:

   蓬岛瑶台,建于雍正年间,时初蓬莱洲。位于福海中央,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曾建有:正殿、畅襟楼、神洲三岛、随安室、日日平安报好音等。

 

 

接秀山房

接秀山房福海东,巨湖澄碧西山秀。

 嘉庆御书观澜堂,镶嵌金银与珍珠。

供帝休息宝座床,三位皇帝喜居住。

 惨遭英法联军毁,目睹遗迹不忘辱。

 

注释:

①接秀山房,后称观澜堂,位于福海东岸南部,建于雍正年间。在此,俯首可欣赏巨湖澄碧,抬头可远望西山秀色。

②清朝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都喜欢在此居住。

 

 

别有洞天

建于清朝雍正年,环境幽雅园中园

 亭台错落秀清村道士曾在此炼丹

草木清淑尘嚣绝,延年益寿羽化仙。

 崖秀溪清离尘世,借助神权护皇权。

 

注释:

①别有洞天,位于福海东南隅山水间,有纳翠楼、水木清华之阁、时赏斋石舫等景点。建于雍正年间,时称秀清村。乾隆年间,更名为“别有洞天”。

②雍正信仰道教,并借助神道维护清政府的利益。

 

夹镜鸣琴

主建跨水一桥亭,桥东瀑布激石鸣。

湖山在望山水佳,水夹明镜落彩虹。

和风垂柳舟船动,浑然一体交织声。

人生高洁憧憬志,卓尔不凡魅无穷。

 

注释:

夹镜鸣琴景区,位于福海之南,为一座横跨水上的桥亭。诗意取自李白的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桥亭的一边,湖面开阔,水天一色;另一边,港湾幽雅,回转曲折。对比鲜明,气氛迥异。

 

 

涵虚朗鉴

 涵虚朗鉴福海东,夕阳金碧塔影横。

云霞卷舒远山烟,四方重檐贻兰亭。

 会心不远抱厦殿,万景天全惠如春。

千章层青一泓碧,远山烟岚同妙静

注释:

①涵虚朗鉴,亦称雷峰夕照位于福海东岸。

②贻兰亭、会心不远、抱夏殿、万景天全、惠如春等,均为本景区的景点。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临平湖,胸怀博大广包容。

 菱荷深处诗咏堂,景色齐聚水庭中。

 殿西御笔规月桥,叠石镶嵌延青洞。

 仙鹤栖息鹤棚内,周围布满不老松。

 

注释:

廓然大公,亦称双鹤斋。位于福海西岸。园中,山丘、叠石、林木、殿堂、山亭、游廊等等。景点丰富,互相衬托;水香拂拂,波光浩渺。诗咏堂、规月桥、延青洞,均是双鹤斋的建筑。

 

 

(4)北部景区

 

多稼如云

多稼如云观稼轩,四周开阔为稻田

南系荷池北为院,荷花莲蓬齐争艳。

清代君臣赏荷处,十亩池塘万柄莲。

日月如梭光阴逝,今日荷花品种繁。

 

注释:

   多稼如云,位于圆明园北面,周围为稻田,南面是荷花池,是欣赏荷花最佳之处。2007年,建立了荷花基地,收集有200个荷花品种。

 

鱼跃鸢飞

 水面中央独特立,犹如仙鹤站鸡群。

鱼跃于渊鸢飞天,万物本性各自珍。

川泳云飞物含理,四大皆空佛家韵。

 万物随性道家说,中庸之道儒家论。

 

注释:

①鱼跃鸢飞,建于雍正时期。位于圆明园北部,在多稼如云的东边,紧邻圆明园大北门。主体建筑建在水面中央,犹如鹤立鸡群。

②道家的万物随性,佛家的四大皆空,儒家的中庸之道,各有各的道理,无须强求一致。正如清高宗弘历诗曰:“心无尘常惺,境惬赏为美。川泳与云飞,物物含至理”。

 

 

北远山村

稻田遍布浓郁园,修于乾隆九年间。

没有任何美殿堂,建筑分布河两岸。

扶犁品尝耕作趣,农家小院养桑蚕。

牛背牧童吹村笛,盛世太平心坎欢。

 

注释:

   北远山村,又称课农轩,建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位于圆明园大北门内偏东。是皇帝在御园中修筑的农村景观,以示对农桑的关怀。光绪二十六年(1900)毁于战乱,此地逐渐成了真正的村落。

  

 

(5)西北景区

 

武陵春色

艺术意境园中园,建于一七二零年。

四面青山怀中抱,山外小河围绕环。

皇子弘历读书居,盛时山桃株上万。

乘舟沿溪奋而上,进入世外桃花源。

 

注释:

武陵春色,初名桃花坞。建于康熙末年,位于万方安和之北。当年,清代雍正曾作《桃花坞即景》一诗,描绘其景,抒发闲情:禁园宜雨复宜晴,别馆春深枕簟情。数片落花惊午梦,一声渔唱惹闲情。暂移榻向松间坐,恰听禽来竹里鸣。惟有东风知我意,满池新绿浪纹生。

 

月地云居

   月地云居皇祖祠,乾隆敬佛虔诚真。

 背山临流色翠松,风吹旛动红墙荫。

 殿内供奉三世佛,日月同辉仙意境。

 晨钟暮鼓地清净,阴阳融合满乾坤。

 

注释:

月地云居,初名“清净地”,佛家寺庙。位于圆明园西面,鸿慈永祜之南。三世佛,即代表过去的燃灯佛,代表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和代表未来的弥勒佛。

 

鸿慈永祜

乾隆八年安佑宫,五帝影像殿中悬。

规格最高体量大,石凿麒麟宫内站。

鸿慈永祜乾隆书,琉璃牌楼宫门南。

二龙戏珠龙云石,玉石华表刻龙蟠。

 

注释:

鸿慈永祜,又称“安佑宫”,位于圆明园西北隅,建成于乾隆八年(1743)。石麒麟和龙云石原物现分别放在北京大学主楼前和办公楼前。

 

汇芳书院

三面水池环境优,景色怡人书院型。

旁列虚亭石桥架,花卉丛秀奇石争。

草木菁菁集贤院,卷棚悬山院宫门。

抒藻轩内建戏台,读书看戏清乾隆。

 

注释:

汇芳书院,亦称眉月轩。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紫碧山房之南,鸿慈永祜之东。建成于乾隆七年(1742)。院内建筑有:抒藻轩、翠照轩、倬云楼、涵远斋、挹秀亭、秀云亭、随安室等。

 

日天琳宇

日天琳宇名佛楼,大型殿宇皇家寺

西楼供奉玉皇仙,东楼供奉云长

西部并排两佛楼,东面建有龙王宇。

楞严坛供悲忏经,佛像众多经文细。

 

注释:

日天琳宇,初名佛楼。雍正年间建成。位于武陵春色西北部。在雍、乾时期,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日或正月十五日上元节,都要举行大规模的宗教活动,皇帝亲自来此来磕头、上香。

 

 

澹泊宁静

建于清代雍正年,田字形房主体建。

一八六零英法烧,只存遗址众思念。

澹泊宁静武侯语,一代智者摇羽扇。

绿水如斯万千载,青山漫漫澹泊颜。

 

注释:   

   澹泊宁静,建于雍正年间位于圆明园西北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仅存遗址。该景点之名,取意于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语。

 

映水兰香

千畦油绿水稻田,鼻嗅其香胜于兰。

屋旁松竹随风晃,景色旖旎乐心田。

主要建筑多稼轩,建于清朝雍正年。

乾隆心喜胜良玉,提笔书写两对联。

 

注释:

映水兰香,东邻澹泊宁静,西邻武陵春色,南邻上下天光。

乾隆为多稼轩题写的两副对联: 风袅炉烟移昼漏  月临书幌正宵衣;

               厥惟艰哉 载芟载柞筹穑事  亦既勤止 曰旸曰雨验农时。

 

水木明瑟

主体建筑临溪建,水木明瑟丰乐轩。

泠泠瑟瑟流水响,引水入殿驱风扇。

凉爽洁净烟柳映,风轻林瑟鸟鸣欢。

炎热夏天帝避暑,清澈盈耳水潺潺。

 

注释:

   水木明瑟,初名“耕织轩”,俗称风扇房。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在映水兰香东北建于雍正时期,是中国皇家园林中模仿“泰西水法”,西方先进水利技术,水声造景的先例。主体建筑临溪而建,名曰丰乐轩。

 

濂溪乐处

面积最大园中园,湖面小溪绕大岛。

山水成片紧相连,团团围住山环绕。

小殿数楹荷花盛,凉暑清爽粉红娇。

烂漫摇曳香风吹,花中君子花神庙。

 

注释:

   濂溪乐处,又名慎修思永,建于雍正年间。位于圆明园北面,汇芳书院之东南。是圆明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其内有:汇万总春、烟云舒卷、水云居、香雪廊、临泉亭、荷香亭、花神庙得月等景色。

 

坐石临流

坐石临流规模大,东西南北五部分。

兰亭重檐三开间,抱朴草堂房舍平。

最大戏台同乐园,佛教建筑舍卫城

皇家宫市买卖街,皇帝偶逛扮游人。

 

注释:

坐石临流,建于雍正五年(1727年)前后。位于后湖东北。 由坐落于西北部的兰亭、西南部的抱朴草堂、东南部的同乐园、北部的舍卫城、及中部的买卖街,五部分组成。

 

西峰秀色

西峰秀色小庐山,山腰兰若云遮半。

四周环水一小岛,山有洞府称三仙。

遍布怪石五棵松,高水瀑布流山涧。

帝后来此观银河,春朝秋夜手把卷。

 

注释

西峰秀色,仿江西庐山而建,有“小庐山”之誉。位于圆明园北面,南为舍卫城,北为北远山村。圆明园内皇帝的主要寝宫之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664-1437843.html

上一篇:《诗咏照片》(45)布达佩斯之中心-英雄广场
下一篇:《诗咏照片》(46)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
收藏 IP: 123.116.3.*| 热度|

16 杨卫东 王从彦 刘进平 尤明庆 宁利中 高宏 杨正瓴 杨学祥 钟炳 孙南屏 崔锦华 孙颉 张晓良 刘炜 汪运山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