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中学退休的数学老师与清华购买的竹简真伪

已有 1276 次阅读 2024-6-11 22:02 |个人分类:清华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1   前几天看了几位博友与姚老师就清华简真伪的讨论。在博文《清华简·别卦》后面,姚老师说“你的这位何先生实在是一位外行”,“真是一个装腔作势、没有什么水平的人。劝你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读他的这些东西上面”。不过,

图片1.png

网上找到何焱林先生的文章,知道先生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数学系,中学数学老师,1996年退休之后研读《尚书》。从“两篇《金縢》之比较”中摘录少许内容,博友您做个判断。

巴九公的图书馆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5657130&cid=5 

2  清华简《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14支简,篇题写于末简背后;不过,“李学勤. 清华简九篇综述.文物, 2010(5): 51-57”也不用这14字篇题,大家都依着《尚书•金縢》说成简文《金縢》。第一段话内容相同,但文字有别。

屏幕截图 2024-06-11 172225.png

殷为地名、商为国名,先秦文献用例不同;《尚书》仅两例殷人自称“吾”,其余皆用“我”(计229见),剪贴如下。简文“武王、告周公”用词欠妥,何先生也有详细说明。 

屏幕截图 2024-06-11 120053.png

屏幕截图 2024-06-11 120131.png

3  黄怀信先生因无字残简碳14测年而相信清华简为真;逐句比对两个文本,认为简文晚出,且欠妥颇多,如“有遲”不可通。剪贴部分如下。 屏幕截图 2024-06-11 173917.png

黄怀信. 清华简《金縢》校读.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1(3):25-28

简文“管叔群兄弟”中“兄”应删,因为长兄伯邑考已过世,参与流言的都是“管叔之弟”,与管叔周公孰长无关。何先生对黄先生的文章有具体解读,如

屏幕截图 2024-06-10 164130.png

理由是:①“国”乃国都之意,如《周礼•考工记》”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 等等,流言于全邦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流言于国都即可制造混乱;②黄怀信先生及李学勤先生未注意到 《尚书•金縢》两见“邦人”、《逸周书》数(九)见“邦”字,并未避讳;③清华简《皇门》《祭公》整理说明也称“今文避汉高祖之讳而用‘国’,简文用‘邦’乃是祖本”,作伪者正是如此设想。又,清华简《祭公之顾命》21支简,篇题在末简背后,参照逸周书•祭公解》而称简文《祭公》。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225/12/5657130_355523323.shtml 

3BA14F48-4C7D-4990-9AA1-6D22A5673DC0.jpeg

4  何先生对两篇《金縢》中商与殷、我与吾、国与邦的辨析,颇见功力,似不能被称作“实在是一位外行”。此外,简文《金縢》不到400字,总有20处可议;空前绝后的14字篇题就是可疑。两年前读了房德邻先生文章,已觉得清华简《金縢》不真,难以理解黄怀信先生因两枚无字残简碳14测年就相信了拙劣的清华简为真。

房德邻. 清华简《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金縢)》是伪作.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3(6):41-51

黄怀信. 清华简《保训》篇的性质、时代及真伪. 历史文献研究, 2010(0):133-136

屏幕截图 2024-06-11 180635.png

附录:

西周初期只用“于”,而战国中期已经用“於”。简文《金縢》“于、於”各四见,如此混用不应该出现在西周的文献,出土明确的楚简也是罕见,只是清华简多见。部分用词也是可疑,如“就后”当然为“乃后、其后”之意,但检索“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zh全部文献,二字连文仅两例,且是空间而非时间之后。“曹础基. 庄子浅注. 中华书局,1982. P107”的注解:“就先,向前追逐。就后,向后退避”。现在有人以“就后”作“稍后”用,但只是口语。

《莊子•內篇•大宗師》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

《三國志•蜀書•郤正傳》不樂前以顧軒,不就後以慮輊;不鬻譽以干澤,不辭愆以忌絀。 

简文《金縢》“王不豫有遲”,固然如黄怀信先生所说不通,当为有疾不过,清华简《祭公之顾命》也见“我闻祖不豫有遲”,整理者引《廣雅·釋詁三》遲,久也”,以為“此言不久於世 ”,已有多人表示“对年长病人如此言语,不合情理”。逸周书•祭公解》为“我闻祖不豫有”,“有加”先秦两汉文献51见

“不豫”先秦两汉文献 80见,含义各别,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夫子若有不豫色然”,“不豫,太醫令丞將醫人,就進所宜藥”等。《尚书•金縢》“王有疾弗豫”,“弗豫”为孤例,想来是汉初伏生传书时保留的古字;这或与西周“不”通“丕”即“大”相关,多见于铜器铭文。

又及清华简《越公其事》第二章吴王言及“先王,先王”,全篇吴王自称有“吾,我,孤,余,孤余,不穀”,简文未见“夫差”之名;而越王有“王,越王,越王句践,句践,越公,君越公”六种称名,未能发现运用之规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5648-1437752.html

上一篇:清华简《算表》:专家忘了小学算术?
下一篇:判断“清华简之真伪”不难,只要清华大学愿意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24 宁利中 刘进平 杨正瓴 高宏 王从彦 郑永军 杨学祥 杨卫东 曾纪晴 李学宽 孙南屏 史晓雷 刘炜 代恒伟 周忠浩 徐明昆 葛及 张晓良 钟炳 杜占池 孙颉 陆仲绩 刘跃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