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3-IBM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努力揭开更多原子核的秘密

博文

从SU3-IBM到未来的SU3核结构工程

已有 486 次阅读 2024-5-16 17:24 |个人分类:我思故我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很多事情不清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搞明白。科学的魅力在于,只要我们找到了关键的一点,只要坚持下去,整个世界都将不一样。外尔的电磁场的规范对称的思想,启发了泡利、杨振宁先生等人,把这种想法移植到其他的相互作用上,但是理论上要求支配这类相互作用的传播子一定是没有质量的。很多人都放弃了,根本不相信会有一个答案。但是我们知道,最后的发展是电弱统一理论和质量产生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以及量子色动力学。

    最近,在核结构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验上发现,理论和实验之间的冲突正在变得越来越严重。Garrett、Wood等人的开创性工作,发现以前广泛认可的球形核声子激发模式并不存在,开启了核结构研究的新时代。这件事情,虽然听起来挺不可思议的,但是它的确发生了。虽然很多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依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在以前的博文中,我不止一次说起,这个工作是达到诺贝尔奖水平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实验给出了许多以前理论解释不了的新数据。我的工作,就是提出了SU3-IBM理论,并且把它和大量的新的实验数据,以及以前没有理解的数据结合在了一起。SU3-IBM的很多理论基础是以前的研究者一点点的做起来的,但是并没有和现实的核谱学研究有太多的联系。在这方面,意大利的Fortunato和辽宁师范大学的张宇教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SU3-IBM的提出,代表着核结构观念的转变。它的提出,意味着划清了核结构理论研究的老的方式,和新的方式之间的区别。这就好像旧量子论和新的量子力学之间的差别。当然,这是第一个模型,是从IBM上做出的新理论。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造以前的所有的模型。这样一来,未来会出现SU3核结构工程。这里边的关键是SU(3)对称性和刚性三轴转子。所以,先是SU3-IBM1,这是现在的理论,不区分质子和中子。如果和实验还有不足,就轮到下一步的SU3-IBM2,区分质子和中子。

    在壳模型方面,Bonatsos等人提出的proxy-SU(3)对称性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proxy-SU(3)壳模型。也可以把密度泛函结合起来,讨论微观基础。由于SU3-IBM给出了精细的谱学信息,所以它给出的基态将是引导密度泛函进一步发展的有力引导,对于理解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大价值。也可以把从头计算的方法融入到新的研究中。这些工作将会让我们彻底理解原子核的所有性质。

    当前的新研究,获得了一批研究者的支持,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也遭到了一批研究者的反对和嘲讽。重要的是,继续计算,用事实说话。如果你是对的,就没有必然考虑别人怎么想。

    做新的研究,总会出现各种问题,关键是做好自己。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434386.html

上一篇:如果不是自己亲自做了计算,我自己都会怀疑算的文章是照着实验数据做的假
下一篇:SU3-IBM是核结构领域代数方法的集大成者
收藏 IP: 111.25.143.*| 热度|

3 杨正瓴 高宏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