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记录过相关的观点,研究生首先应该有做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这也是多少先贤们多少年积累下来的人生经验。但是光记录当然还是不足够的,还得接下来进行深入思考,不断地对比不同时期的处理方式,这样才能够逐渐总结出一整套具有较高效率的、适用于自己的工作方式。
有一类学生十分努力、十分刻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但实际收效并不理想。总结起来的整体感觉就是没有实际进展,看起来做了很多内容,从体量上看起来一大堆,但是没有太多有用的内容,有一些做过的内容也经不起推敲。
事倍功半的事没有人会愿意一直干,但是很奇怪,我有时候有个感觉,有些人就是喜欢事倍功半地干事情,让自己的工作状态看起来很饱满,但是说到底,这其实也只是一种自欺欺人。在心理上暗示自己做了很多工作,给自己一些安慰,但实际上也给其他人带来了很多困扰和负担,没有人愿意反复指出同样的问题,看着之前被提出来的问题,在下个版本的内容里基本没变,也会对指导者造成很大的挫败感。
其实想要更好地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很简单,就是多多听指导者(这里的指导者不单指导师,可以是指在某一方面提供具体建议的人)的意见。我把这个过程主要分为三步:
一、记录建议:记录建议时,要注意全面,要体会建议的主旨,如果明白指导者最核心的关切,那样有一些细节就能够在操作时自己就能避免。如果当时就觉得有主要思路上的问题,可以及时提出,消除理解偏差;
二、思考建议:就着已有的工作进展,对指导者的建议反复地去体会、反复思考,如果思考后认为指导者说的对就执行。如果觉得不对,那就去好好核对已有信息并再多查资料,在这个基础上去反馈结果,再讨论。即使指导者在某些方面可能有疏漏,在认真思考建议后,在这一具体问题上,学生已经获得了相当的经验。
三、执行建议: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在了解到相当程度后,那就严格执行经过自己深入思考的建议,并仔细记录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备及时调整。也需要将执行完的结果与指导者分享。一大部分问题可能已经解决了,但是可能仍然有一些问题,这时再跟指导者讨论,这样能获得共同的提高,指导者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同时仍存在的问题或者新产生的问题,同样给指导者提高的机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