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165062189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1650621898

博文

在科学网撰文是我难忘的回忆 精选

已有 8502 次阅读 2024-1-12 18:31 |个人分类:读研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科学网撰文是我难忘的回忆

IMG_5070.jpeg

前几日,科学网编辑部公布了2023年的年度总结报告,并开展了年度十佳博文和优秀博文的评选。

尽管我未能出现在评选名单中,但每当我回味过去半年在科学网撰写博文的经历时,内心依旧热烈滚烫,而这必将成为我读研路上难忘的回忆。

(一)读研开端

IMG_4932.jpeg

科学网已上线有十余年之久,目前已成为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分享科研笔记与感悟、教学心得、科普、生活等内容的重要阵地。

通过科学网,我见证了不同老师和科研人员分享的经历与感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读研的“干货”。作为研一学生,我想可以将我初次发布博文的经历看作读研的开端,而这就像一道“隔板”,将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分隔开。

初次接触科学网,是通过我系M老师的“引流”。怀揣对读研生活的向往与迷茫,我打开了M老师的博客,M老师正如一位素未谋面的“公共导师”出现在我面前,通俗的笔法与满满的读研“干货”吸引了我,从求学之路、跨过人生的“门槛”到导生关系,从读研规划到科研技能,从组织行为学到时间管理,M老师以他求学与育人十余载经历为我们分享了研究生教育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在申报项目、频频获奖背后,很多功夫在于平时的点滴积累,而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M老师的影响下,我也开通了博客,待思绪上头之时,记录了自己的读研心得与感想。除了分管系内相关事务,鼓励系内老师积极申报思政项目外,M老师还鼓励同学们开通博客。

“你发表的博文被精选了”。

“你入选电子期刊”。

“……”。一次次的反馈让我又有了更新博文的动力。

(二)“开放世界”

IMG_5085.jpeg

这学期末,有一门开卷考的课程老师告诉我们:“我知道同学们很少有开卷考的经验,大家步入社会后更是一场开卷考”,我深以为然。

的确,人生就像一个开放世界,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开卷考”。看似开卷有了看“答案”的权力,实则相反。比如,如果你全部照着书本上原封不动的“抄”下来,得分低是必然的,因为缺少了个人对题目的思考以及对个人融入社会建设的分析论述。再如,对自身专业应用于实际应用缺少深入思考,以及自己能为这个领域做些什么、怎么做等方面的见解不够也会导致在开卷考中败下阵地。

本学期的课程已全部结束了,在没有课程的日子里,我反而感到缺少了一点“充实感”,随之取代的是日常的文献阅读、实验设计和操作。对我而言,这是一场“开卷考”,探索未知的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然而当我成功的设计出实验并得到一组数据后,又会获得短暂的成就感与信心,这或许是读研的乐趣之一。

当前阶段,我们正如处于一个开放的世界当中,许多事情需要亲身去探索,才会明白其中的“门门道道”。比如,在看完了大量文献并学习了实验方法后,或许一段时间内自己还没有厘清各个步骤的关系、目的与结果,即“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结果能反应什么结果、我能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等问题,而当有一天再回头去“复盘”,顿时恍然大悟,我相信这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又比如,有的“牛人”本科就发表了顶刊,早早规划好了未来道路,好似每一个人生选择都有“高人”指引,走的每一步都对自身职业或科研发展有正向作用,而也有的人走了很多“弯路”,才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虽然殊途同归,但中间耗费了过多不必要的精力……

撰写博文也像一个开放的世界,博主可以在自己的科研经历与感想等方面畅所欲言,将所思所想分享出来,供大家讨论与借鉴,这样的文章我认为是有价值和意义的。而如果写文章只是泛泛而谈,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也不会有过多价值和出彩的地方。

(三)不断“潜”行

IMG_4872.jpeg

“系统”是一个有趣的概念。研究生被困在论文、毕业与职业发展的系统里,大学教师被困在考核、申请项目、评职称的系统里,而象牙塔外的人们也困在各自的“系统”当中。

在我的理解当中,这些“系统”都可称之为“围城”。“外面”的人不懂围城内部的运行、利益关系与各类矛盾;“里面”的人在感慨围城内部中存在的各自矛盾之时也在牢牢维护着自身,时而庆幸亦或时而向往围城之外的另一个围城。

围城当中一个个小的围城组成了这个整体。而我的想法是,人生路上处处是围城,关键是看我们内心如何看待这件事,如何将矛盾顺利化解,把握好一个度,才会在这个围城当中平稳地生存下去。

研究生被困在了“系统”当中,考上研究生只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因此,研究生需要不断“潜”行,真真正正“沉”下来,解决一个又一个摆在面前的问题。比如,实验条件艰苦,那就克服困难,当成科研的一场历练,形成自己的科研体系后,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创造不凡的“战绩”;又如,实验方法或课题没人带,那就自己慢慢摸索,即使是重现前人的结果也是有益的;再如,相对于其他院校或科研院所,科研补助偏少,已毕业工作的同龄与生存成本上升的多重压力在身时,换一个角度想想自己得到了什么(比如相对宽松的个人时间、课题组会频率低等等),也就不那么耿耿于怀了。

未来,无论是在科研道路还是生活当中,都应不断“潜”行,把系统或围城中的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并分享,通过自我反思与经验借鉴,确保自己始终行驶在在科研与生活的正轨当中。也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佳作,能启发一个又一个学子在科研的路上少些迷茫与消极,多些自信与直面困难的勇气。

最后,很高兴在这一年中加入了科学网,成为这6377位新人之一,也很庆幸还有这么多的老师与科研人员的陪伴。祝愿科学网在新的一年里越办越好!

【本文图片均由博主本人提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66240-1417633.html


下一篇:感想 感动 感恩
收藏 IP: 202.120.235.*| 热度|

24 宁利中 尤明庆 胡新鹏 马臻 杨正瓴 许培扬 王涛 王启云 张学文 崔锦华 史晓雷 郑永军 冯兆东 黄永义 王安良 窦华书 夏向阳 武夷山 李东风 彭真明 胡泽春 孙颉 张亮生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3 1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