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霓的阅读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eny 既为馆员又为读者,将此一生。

博文

且为春风寄书香,奋进从阅读开始

已有 681 次阅读 2023-10-12 09:12 |个人分类:阅读随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元宇宙、ChatGPT的登临,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创新活力,也让许多人受到挑战甚至是恐慌,比如失业危机。是危机也是机遇,与时俱进,通过阅读赋能,启慧增智,突破局限,是改变命运最有效的方法。全国各地书香氛围日益浓厚,全民阅读蔚然成风,阅读的春天,跟三月的扬州一样旖旎宜人。从这些方面可以说,中国已经迈入阅读新时代。

奋进从阅读开始。毛姆说过,“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的痛苦和不幸。”古代守藏史老子、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从图书馆里走出来的文学大师沈从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数学家华罗庚都从事过图书馆管理员工作。”

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书籍和图书馆。他出生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藏有1万多册图书的书香世家,也是博尔赫斯家族第6代眼疾的传人。14岁的时候,他父亲近乎失明,举家迁往欧洲。自幼酷爱阅读的他,成了日内瓦市立图书馆和法国流动图书馆的读者。虽然因眼疾反复发作做过许多次手术,但是也没有阻止他阅读的激情,他浏览了许多世界名著,尽情享受着阅读的快乐。22岁的他,进入心目中的天堂——图书馆工作,由普通图书管理员到馆长,终生都从事图书馆工作,也是最虔诚的读者。他的心灵与智慧在书籍和图书馆的时空里不断完善与丰盈起来;同时他也从图书馆这个取之不尽的宝库中得到了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给他的想象带来无限的力量和广阔的空间。他的名篇如《小径分岔的花园》《通天塔图书馆》《环形废墟》《巴比伦彩票》等都是在担任图书馆助理馆员时完成的,有好几本书是他在目盲状态下创作的,而作品最终完成,都离不开他的母亲。当56岁的他当上了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日夜徜徉在80万卷的书海里。此后一年他双目完全失明,他无奈地形容自己的失明就像一个漫长的黄昏。他那80多岁高龄的老母亲担当起了秘书的角色,每天为儿子朗读、记录他的口头创作。直到100岁的时候才离开儿子,由博尔赫斯的红颜知己玛利亚·儿玉(2023年3月26日去世)接替重任。在18年的馆长任上,他与那些圆形回廊中密集而无限的图书结下了难解之缘。博尔赫斯写下了诗篇《关于天赐的书》:“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从青少年到成年、老年,从阅读爱好者到作家、图书馆管理员,再到国立图书馆馆长、学者、大文豪,博尔赫斯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书籍与图书馆,与之产生的情结陪伴着他,挥之不去。同时挥之不去的还有他的眼疾。从博尔赫斯对书籍和图书馆的偏爱来看,他的决心,他的坚毅,正是源于凝聚在他心中的深厚的情结。博尔赫斯一生读书写作,堪称得心应手,晚年双目失明,仍以口述的方式继续创作,成就惊人。人们称呼他为“作家中的作家”“作家的老师”,深切地表达了对他的敬慕。

我庆幸自己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将近10年。几乎每天,我都会阅读纸质书籍。刚开始,我总会选择文学类书籍,阅读的目的也很简单,无非是在闲暇之余满足我的文学爱好。那个时候我的岗位在敬文图书馆一楼流通阅读的服务窗口,随后在三楼社会科学图书阅览室工作。学生们眼里,我们馆员就是一名普通的“阿姨”。在同事眼中,我也只是一名被安置工作的家属。而我是一名全日制的研究生,曾经在深圳当过4年的报社记者,失落感油然而生。自从2007年进入高校工作后,我一直梦想成为一名走上讲台的大学老师。为此,我还树立过读博的目标。但因为身体和工作变动等原因,还有养育孩子占住很多精力,我放弃了读博计划,扎根在大学图书馆,专心致志地当一名普通的馆员。也是在敬文馆的书架上,我与博尔赫斯“相遇”,开始把阅读当做我的生活方式。

2019年11月我被调到馆办,负责宣传、财务、人事和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还有会议纪要等领导交代的事情。在3年多的管理工作中,我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开始深入图书馆学领域。从那个时候起,我的阅读兴趣开始多元化,也更多地阅读中外图情专业的经典著作。疫情期间,我几乎每天都在阅读中度过,在近两年我读过《夜晚的书斋》《爱上阅读》《阅读史》《阅读的力量》《百科全书》《中国阅读通史》《中国阅读文化史论》《人世间》《包法利夫人》等,有时候还会利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下载中外图情专业的学术前沿的论文钻研。我由一名靠阅读排解内心苦闷的幼稚的读者,逐渐走向具有阅读自觉的专业读者。在每一份闲暇时光中,我都会给阅读留出一点时间,独享通往古今中外的神秘之旅。我偏爱纸质图书,并且保持记笔记、写读书日记,有时候发在微信的朋友圈或者个人公众号,有时候记录在“为知笔记”里,更多的是记录在纸质日记本里。每读到与心灵发生交融、充满智慧的句子,我都会摘抄。

通过大量阅读,我认为阅读是需要方法指引的,既要有高度的自律,又要有持之以恒的目标,还要手、脑、心全面结合,而且要善于触类旁通,深阅读和浅阅读相互结合,对于中外经典名著必须精读,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行业的最新资讯也要及时泛读。北京大学研究馆员王波曾说过,读经典就像是直取足金,读杂书就像是沙里淘金,要少读杂书,多读经典和全集。我已经在典籍的海洋中迷失太久,终于开始迈向阅读有方的新征程。

博尔赫斯爱上阅读,与他有一位同样热爱书籍的母亲有着深切的联系。长篇小说《人世间》的作家梁晓声,曾有一个藏书的木箱子,里面收藏着他年轻时代读过的经典,这个装书的箱子,被梁晓声的母亲藏在了床底下。10多年后梁晓声发现箱子还在老家,但锁已经锈死了。他砸开锁后发现书已经酥化成一箱碎纸。因为与这个木箱子有很深的感情,他将这个木箱子编入他的小说情节中,在《人世间》也出现了。《人世间》里周家兄妹都是阅读爱好者。周母虽然不识字,也是三个孩子的阅读支持者。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与伦理学教授杰瑞·卡普兰曾在畅销书《人工智能时代》中指出,目前的人工智能还都是单项领域技能,而人的智能是综合能力。人工智能离全面达到或超过人类智能还差很远。在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元宇宙时代,阅读带给我们的不是体验,而是拯救,拯救被削平的思想和精神深度。元宇宙不会从根本上瓦解现实生活,书写和阅读依旧是通往人类精神世界、获得心灵自由和生命自由的重要方式。

每一位著名的作家,都拥有一部丰厚的阅读史。每一位大学教师,每一位母亲,都应该拥有一部高质量的阅读史。

作为一名图书馆馆员,要走出生活在大学校园边缘的精神困境,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发挥特长,多读书、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总有一日会实现梦想,为学校踏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做出应有的贡献。今天将开始踏上《博尔赫斯全集》的阅读之旅。我们一起出发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78660-1405603.html

上一篇:为图书馆而来
下一篇:书籍,是心灵的灯塔 ——从阅读推广的视角读《人世间》
收藏 IP: 112.4.21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8: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