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我在青岛游玩时突发灵感,由此打通了脑回路:找到了突破大型滑坡和大地震预测难题的抓手——锁固段,进而建立了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的雏形。自此开窍后,不仅我的科研潜能得以激发,而且我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由过去的盲动逐渐趋向于科学,并不时冒出些思想火花、悟出些科研心得等;若不及时记录下来,恐被遗忘,故我开始写私人日记。
然而,由于写私人日记比较随意——其逻辑性和系统性较为粗糙,难以大幅提升自己的科研和写作能力;再者,也不可能助力他人。于是,我萌生了在科学网开博的念头,并于2011年5月14日在科学网注册了“登高望远”博客。因为我的博客是开放的,且我想给他人留下好印象,这就要求我尽量提高博文逻辑严密性、证据无偏性与行文清晰性;久而久之,以这样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就会实现质的飞跃。
开博十余年来,通过从学海中汲取营养、从学习先贤中领悟创造之道、从与网友交流中弥补认知缺陷、从自己的深度思考中增强洞察力,我的博文质量日益增进,其中多篇博文被官方媒体、网友、微信群和公众号转载,且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得到了诸多网友赞同,这都鼓舞我笔耕不缀。
牛顿曾说:“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会如何看我,但对我自己而言,我仅仅是一个在海边嬉戏的顽童,为时不时发现一粒光滑的石子或一片可爱的贝壳而欢喜,可与此同时却对我面前的伟大真理海洋熟视无睹。”正如其所言,我们对自然界的众多奥秘知之甚少,已知的不过冰山一角,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停止探索的步伐,也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取得的一丁点成就而自满。面对自然,我们应永葆谦逊态度、务实态度和砥砺探索态度,以求认知更多客观真理。我的多篇博文反映了我团队在探索锁固型滑坡和大地震物理预测之路上的艰辛历程:即使研究方向正确,但若不经过从盲人摸象到纵览全局、从成功和失败交织到理出头绪、从科学性弱到科学性强的蜕变,理论绝不可能从雏形走向成形,这需要在科学精神指引下,通过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才能实现。该历程或是不可多得的科研“财富”,我已毫不保留分享之。
欲通过科学探索取得重要成就,明确科研目的、掌握正确科研方法、理性评价科研成果价值等至关重要;除此,要在探索之路上行稳致远,也需达观的科研生活态度和必要的基金项目支撑。为此,我发表了多篇博文予以阐述,其已在学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诚然,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靠奇思妙想和踏实求证,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在学海泛舟中,唯靠勤奋学习和不懈探索,才能求得“沧海一粟”。如果我觅到的“粟”,能给别人揭示自然奥秘些许启示,能给别人攻克科学难题些许帮助,我便深感欣慰。
长期以来,学界浮躁之风蔓延、功利心盛行、学术不端事件多发。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尤其需要有志之士弘扬正气而成为清流,静心攻坚克难而成为主流,开辟新领域而成为潮流。科学网博客为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交流平台,我们应珍惜和利用好这个平台,为正义呐喊,为原创鼓劲,为强国献策。
近几年,多位同行和朋友劝我:“你的不少博文富有营养,对别人的科研大有裨益,不妨系统整理其中的精华部分写成书,以更便于别人系统理解你的思想精髓和科研经验。“我能理解其善意,也感谢其建议;然而,总感觉需沉淀些时日,待时机成熟“遵旨”更好。目前,我认为时机已到,即学术思想已基本定型,科研经验总结已基本到位,且有较多时间梳理以前的博文。
囿于本人思维局限性和写作水平,本书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李倩倩博士悉心修订了全文,在此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