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地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博物

博文

蜗牛之能事·博物杂拌儿(35) 精选

已有 4759 次阅读 2007-12-29 17:34 |个人分类:虫行天下|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中药里的蜗牛并不是法式菜肴中的大家伙。那是一些生长在中国南北各地的小型品种,属腹足纲,柄眼目,巴蜗牛科。这些蜗牛的壳大约只有拇指盖大,以同型巴蜗牛和灰巴蜗牛最为常见。这些蜗牛有小毒,不堪食用。它们生活在潮湿的草丛中、乱石堆里、枯枝落叶下以及温室、菜窖、畜圈附近的阴暗潮湿、多腐殖质的环境中,适应性极广。当蜗牛大面积发生时常严重地危害蔬菜、棉麻、瓜果及粮食作物等,是地地道道的害虫。这些顶着房子过活的小家伙也是我们最早熟悉的小动物之一。北京民谣中唱的“水牛儿,水牛儿,先出了犄角后出头······”中的“水牛儿”指的就是它。小时侯没在雨后的破墙、树干上捡过“水牛儿”玩儿的人恐怕是很少的。苏东坡在诗中形象地写道:“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娱。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蜗牛用于中药有上千年的历史,首先见于南北朝时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当时用来治疗贼风、大肠脱肛、筋急和惊痫等。明代李时珍认为“蜗牛所主诸病,大抵取其解热、消毒之功耳”。这和今天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蜗牛味咸、性寒、有小毒,将其焙干、研末,与冰片等按一定比例制成散剂有清热解毒、消肿定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疮疡肿痛、脱肛等病证。由于蜗牛是传统的民间用药,其方剂多简单、易用,对一些外科小杂病有明显的疗效,特别适用于野外作业人员及缺医少药的贫困地区。(段煦/文 博物地理 - www.bowudili.cn -

瞧!这张卡通就画错了,蜗牛既然是柄眼目,它的眼就应该长在其柄(触角)上才对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8-13523.html

上一篇:牛奶!谁不会喝?·食疗(14)
下一篇:从文物保护到地质勘探·地理零拾(4)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