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能有太多“兴趣爱好”,你的兴趣爱好应该就只有治国理政,只有工作学习。
如果你沉迷于所谓兴趣爱好,所谓生活品位,就会玩物丧志,就会吸引来一大堆陪你玩的玩家弄臣,在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样就把正事荒废了。
所有的成就都是时间积累,要注意自己的时间管理和分配。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安全也不能一劳永逸地获得,而是需要不断地获取。
我们需要规避风险,但不能彻底消灭风险,要和风险共存,带着风险前进。
刘秀让皇太子不要了解军事,窦融不愿儿子有才能,都是一种“父亲的傲慢”,儿子得不到父亲最起码的尊重,他怎么会听父亲的话?
不能过度为子孙做主,不要认为自己能塑造自己的儿子。教导儿子,就把自己的智慧和本事传给他,没有学到父亲的智慧,却天生有自己人性的欲望,结局将适得其反。
儒家思想,一向鼓励人臣直谏,但人臣要直,也要有礼,有“人臣之礼”。
君王不是圣人,而且有生杀大权。激起他杀无罪之人,本身也是一种罪。用所谓“忠心”对君王进行道德绑架,成就自己的直谏美名,给君王带来杀忠臣的恶名。
历朝历代都有这种直谏杀身成名的人,历史的“判决”似乎总是对君王不利,但为人臣者也该扪心自问,自己真的是忠心的“纯臣”吗?
董宣一案,青史留名,刘秀说董宣是“硬脖子”“强项令”,历代也都称颂他不畏权贵,殊不知那只是他的性格而已。
他就是那种不怕天,不怕地,只要自己畅快的人。把他安排在这个位置上的上级,才是真正老谋深算的“硬脖子”。
洛阳是首都,满城都是皇亲国戚、三公九卿,多少权贵子弟,桀骜狂奴。选拔洛阳的县令,如果脖子稍微软一点,这京师就乱了套了。
汉武帝时代,正是文景之后,从高祖、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人民休养生息已经经历五世,财力有余,士马强盛。
所以,看见犀牛、玳瑁,就建立珠厓七郡;想到蒟酱(一种胡椒科植物做的酱)、竹杖,就开辟牂柯、越嶲;听说天马、葡萄,就打通大宛、安息,从此之后,远方珍奇异物,四面而至。
要通西域,近有龙堆,远有葱岭、申毒、悬度等险恶地势,淮南王刘安、杜钦、扬雄等人的议论,都认为这正是天地用来分界地域,隔绝内外的安排。
赏赐赠予,万里相送,师旅之费,不可胜计。结果国用不足,就垄断酒类专卖、食盐专卖、铁器专卖,又改换货币,铸百金币、皮币,税收之密,一车一船都要交税,马、牛、羊、猪、狗、鸡都要交租。民力用尽,财用枯竭,再加上凶年,寇盗并起,道路不通,就开始派出钦差使者,穿着绣衣,拿着斧钺,断斩于郡国,才镇压下去。所以,在汉武帝末年,才决定放弃轮台屯田,并下达哀痛罪己之诏。
俗世都称颂马援的“马革裹尸”,我们代入自己,知行合一,我要不要像他那样去做呢?如果我自己也会那样做,那就是真的、发自内心的称颂;如果我自己不会那样去做,而是鼓励、要求别人那样去做,那就是包藏祸心,把别人往火坑里推,该学习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马援坚持要走险恶的水路,是一种侥幸心理,是军事冒险。他为什么要冒险,他不想死在儿女身边,想要死在战场上,成就马革裹尸之名。
你老了无所谓,但是你还带着四万多年轻人啊!最后疫病死亡三分之二,也就是说,有两万多人被马援的侥幸害死。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代表国家,身当大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涉财产万千,人命关天,是非曲直,毁誉忠奸,能不戒慎恐惧吗?
每个人,都要怀有仁爱之心,多想想自己到底能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什么,不要成为自己征服欲的奴隶,一心只求刻石记功。
就像我们做企业,个个都想“做大”,然后又有老师教训说,不要想着“做大”,要想着“做强”。但是,从来没人说要“做好”。
多想想你到底能把什么事情做好,做大做强的事,留给命运和运气吧。
儒家思想,就是日用常行,在应事、接物、待人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有的领导宽,有的领导猛,人人都懂得要宽猛相济,但是很难有人能做到。
历史选择的结果,往往是宽猛交替,因为下一任总是看到上一任的问题,就会矫枉必过正,这也算一个历史规律。
中国也有人身依附的文化,总是说“谁是谁的人”,因为皇上离得太远,在下位的人要攀附权贵,或者为官得到权力,或者经商得到利益。在上位的人,对下面的人也有需求。
不市恩,掌握国家大权,则大公无私,没有私交朋友,家里不接待宾客,一切公务在办公室谈,所有来往谈话全部留有记录,这就是纯臣。
不市恩,也是在任何一个企业里,我们都需要遵循的原则。因为你举荐提拔他,并不是为了他回报你,而是认为他能为公司效力。
“百姓从行不从言。”马廖的一句话,说的正是儒家思想率先垂范的原理。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G. Tarde)最早对模仿进行研究,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一书。
下降律:社会下层人士具有模仿社会上层人士的倾向。
几何级数率: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增长,迅速蔓延。先内后外律: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先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
知善而不能用,知恶而不能去,这是人主最需要戒惧的。
慎独。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不知道的地方,在自己内心最深处,最细微处,戒慎恐惧,检点自己。
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始终能为对方着想。
王莽篡而伏诛,王闳及其家族都没事,更不用说其他人。
中国历史上“朋党”这个概念,大概就从窦宪一案开始。
窦笃、窦景、郭璜、邓叠等同案犯,诛杀他们是可以的。宋由以大臣身份与他们勾结,罢免就可以了。班固仗势横行,流放就行,都没有死罪。但是,将他们的宗族和宾客全都命名为一党,收捕拷问。则党祸就延之于后世。
君子以之穷治小人,小人也以之反咬君子,一党废,一党兴,法律就听任人情之报复,而君王也无法控制了。
孔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只有智慧最高的和最愚蠢的,这两种人,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一般人的立场和观点,都是会移动改变的。
如果君上因为奸邪横行而愤激,快意于诛戮满朝,以搏流俗之踊跃称快,反过来,也是自戕以戕国。
这是一个管理学的基本现象,就是无论你提出任何新的建议,都会遭到强烈反对。反对的原因很多
没判断
人性本能的惰性,不愿意走出舒适区
新的建议必然给大家带来新的工作任务
嫉妒
领导者如果不知道这些戏码,他就干不成任何事。
意志力薄弱的人,就算掌握着最高权力,他也会被下属欺负和胁迫,性格弱点是没得救的,别说干不成事,已经干成的事儿也会被人废掉。
一个方案通不过,往往和方案的好坏没有任何关系。
方案能够通过并推行,完全在于领导者的判断和意志力。
领导没有判断力,或者有判断,但是意志力不够,那任何方案都不会得到通过执行,组织只靠惯性前进,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也就走不动了。
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斗争,总是零和博弈,一家兴,必有一家亡,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和平共处的安全机制。所以,免祸就成了人生智慧,平安落地就是成功人士。
不服高人有罪,什么叫服?就是放弃自己的判断,对高人所说的话,不作判断,坚决执行。理解的就执行,不理解的,就在执行中学习,加深理解,绝不按自己的想法来办!
为什么呢?因为高人已经机关算尽,你也想算一算,但是,你还不知道机关在哪儿,别人告诉你了,你也听不懂,你就不要算!
学习的意义有两条:一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二是也有知而不能行的,不归你说了算的,也要学,学了,是为了免于愚蠢。
会议的关键在于“议程”,到底我们在讨论什么事,而很多人的发言,都是在重新设置议程,于是会议不仅冗长无效率,而且得不出结论,或得出错误结论。
皇帝对乳母之好,好到祸乱朝纲,对大臣的忠言,置之不理,这是个心理学问题。
乳母、宦官近侍们和他相依为命。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越了一般家庭。所以一朝得势,就共享富贵,纵情欢乐罢了。这是一种报复性反弹,和对自己童年的补偿,历史上多次重复。
每个人都走不出自己的童年,皇帝也是活在他的童年而已。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