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哲学的邀请(33)——此亦是行人
学术哲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学术中概念的界定往往是由概念界定者从自身角度出发来定义的。例如蚊子叮人,蚊子是掠食者。人吃鱼,相对于而言,“人”又是掠食者。那就看是从蚊子、人还是鱼的角度来进行定义了。当然,概念是否具有传递性,这又是一种需要考量的。例如掠食者的具体所指就因为概念界定者的角度不同而不具备传递性。例如蚊子是相对于人的掠食者,人是鱼的掠食者,而是掠食者的蚊子对于鱼而言,又不是掠食者。同样的概念,具有不同的作用实体,而在面对具体实体的时候,同一概念具有不同的作用域及适用域。
那么概念是否由此可以推断具有“本来性”和“非本来性”。“本来性”和“非本来性”又是由概念界定者的自身状态来决定的。一种是面对“概念”,丧失了自我认知、自我判断,不知道自己在概念中充当什么角色,拥有什么视角。另一种“本来性”,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从自身角度去审视概念,不是狭隘,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判断概念,拥有独立自我意识的去介入概念的认知与解读。
概念审视者与概念之间存在“独立性”和“相对独立性”。“独立性”是概念超脱于不同角色,而追求普遍性和共性,乃至于规律性。而“相对独立性”是指概念审视者和概念之间没有绝对的独立,而是相对的,这是因为概念的诠释是由概念审视者承载的,是由概念审视者难以摆脱自身情境的情况下,将自我认知嵌入概念而形成的侵入式解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