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骨——岩羊头骨化石(博物馆馆藏标本,北京周口店出土,晚更新世,距今约12000年)
中国考古界的两大发现:北京猿人和甲骨文的发现,都与一种中药——龙骨有着不解之缘。清光绪25年(公元1899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家王懿荣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的鹤年堂药铺买回一剂中药,无意间在一味叫龙骨的药材上发现了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殷商时期的文字——甲骨文。在北京西南郊的周口店有一座小山,因为山上出产中药龙骨,被称作“龙骨山”。山上所产龙骨通过药店传入社会,1903年,德国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施洛塞尔教授在研究龙骨时,发现其中一颗牙齿很像是人的第三臼齿,顺藤摸瓜,步步追寻,终于找到周口店,敲开了“北京人之家”的大门。
所谓龙骨,其实就是为远古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些几万到几十万年前的动物死后,尸体被土壤掩盖,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骨骼逐渐被碳酸钙等物质所置换,形成了坚硬的化石。中医将其入药,能镇静安神,尤擅长治疗惊狂烦躁、失眠多梦等精神疾病。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属于中医所说的“肝火上炎”导致的“肝阳上亢”,表现为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龙骨可用来平肝潜阳,治疗“阳亢”所带来的痛苦,还可降低因“阳亢”导致“中风”的危险。临床多与牡蛎、龟版、白芍、代赭石等配伍,如镇肝熄风汤。龙骨经煅烧炮制后,还有很好的固涩作用,无论是因肾虚不固导致的遗精、遗尿、尿频、白带增多,还是因表虚不固导致的盗汗、自汗,或是大肠不固导致的腹泻不止,以龙骨配伍入相应脏腑的中药都能治疗。唐代孙思邈被称为药王,在他所著的《千金翼方》中就有一则“龙骨粥”用来治疗遗精及妇女产后虚汗不止、自汗、盗汗等。煅龙骨还能外用,将其研成细末外敷,可治疗疮流黄水、久不愈合。另外,与乳香、没药、血竭合用,还可用作外伤止血。
中医认为,品质最好的龙骨是淡黄色,夹杂有五彩花纹的“五花龙骨”,它是古象的臼齿化石。其它大型哺乳动物的牙齿化石也能入药,称龙齿,功似龙骨能安神镇静,只是少了固涩、止血的作用。其它还有三趾马、披毛犀等动物化石也能当作龙骨。由此看来,无论龙骨还是龙齿,它们都是极其珍贵的地质资料,是解开生物进化之谜的金钥匙,古生物学家经常惋惜地说:很多有价值的化石都让中医入了药了。作为新一代的医药工作者,我们应该反思,许多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应该让它更加合理、科学地发挥作用,龙骨到了该退出中药舞台的时候了,它应该回到博物馆、古生物学家手中供人们研究,而医药工作者要做的是为它找到合适的代用品。(段煦 文/摄影 - www.bowudili.cn -)
五花龙骨(龙齿)——榆社剑齿象(博物馆馆藏标本,山西榆社出土,上新世,距今约300万年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