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一本好书《生物学是什么》,这是我的好朋友,上海科技大学生命学院的吴家睿教授编写的。我在他的朋友圈中看到了,就和吴教授讨要了一本他签名的书,认真学习了一遍。
说实在的,在生命学院教书,最难讲的一门课,就应该是普通生物学,或者生命科学导论这一类的课程了。普通生物学为什么难讲?不是因为老师们水平不行,不是老师们口才不好,也不是因为没有教材。而是因为这门课程讲浅了,就和中学的《生命科学》一样,没有了深度和新鲜感,学生们不爱听。讲深了,又太专业了,学生们的知识储备不足,听讲的时候,云里雾里的,根本找不到北。因此,不下功夫,就很难找到一个结合点:即介绍了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又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进展,通俗而不生涩,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积极思考,不拘泥于课本,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综合起来,普通生物学才能够变成,即不是科普,也不是讲座的一门有意思的课程。
读了吴家睿教授的《生物学是什么》一书,我终于知道了,生物学可以这样讲:从碳原子的化学性质开始,通过各种化学键协调的关系,探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展现生命的有序性。再从中心法则开始,讲解什么是基因,什么是遗传,遗传信息怎么发挥作用,基因组的结构,基因重组的意义,甚至提到了非编码RNA的功能、表观遗传学、表观遗传性状的传递等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其实是普通生物学最根本的问题,分类和演化。分类的目的是给万千的物种一个可以区分的名字。通过对生物物种的命名,就可以将各种生物归纳整理成系统。演化过去叫进化,是生命起源的问题,也是生命何去何从的问题。通过演化的分析,则可以找到各种生命之间的联系。绘制出了生命从简单到复杂的蓝图(作者称之为:生命之矢),而这个生命的蓝图则是遗传物质的变与不变,也就构成了生命的有序性。第四个问题则是谈生命的分工合作的事情。其实在真核细胞中,由于内膜系统的完善,将细胞分割成了各个功能专一的小的区域。这样的分隔所具有的生物学意义不仅仅是可以将能量用于更需要的生命过程,也是生命进化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除了细胞中的内膜系统,其实各种细胞组成的组织,组织再构成的器官,不也是这种功能分隔的放大版吗?还有细胞分化的问题。植物的细胞命运相对是宽泛的,任何细胞都可以发育成个体。而动物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却被功能化了。而这种功能化的基础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但是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特别是IPS细胞的研究进展,使得特化细胞的转分化为其他种类的细胞,也成了可能。因此,作者总结道:细胞命运的决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该书的最后一个部分是讲生命的复杂性的。即使是最小的支原体,它的复杂性就远远不是任何病毒能够比拟的。生命越高级,复杂程度就越高。作者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来引出这一章的内容。从组成生命网络的元件开始,叙述了生命之网的复杂性,以及相互之间分工合作的协同性。而这些复杂的网络,以及网络中各个成分的分工合作都是受基因的控制的。而控制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生物大分子的各种形式的化学修饰。生命的复杂性还源于各种偶然发生的不确定性。尽管DNA复制的机器是十分准确的,但是在复制过程中,仍然会有1/106的自发突变。二倍体生命在生殖过程中产生的遗传物质的交换、甚至各种病毒的感染都会带来新的遗传物质,更遑论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表观遗传学修饰给生命带来的影响了。因此,作者对研究生命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定性,特别是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困难性,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纵观全书,仅仅有13万字,却将生物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描述的一清二楚,对所有问题都用通俗的语言一带而过,既不拘泥于概念的描述,也不停留在具体细节的描述。非常具有启发性和可读性。
最后,衷心地期望,所有教授生命科学各专业的同仁,特别是教授普通生物学的老师们,能够认真阅读《生物学是什么》这本吴家睿教授称之为算不上教科书的科普读物,从中领略一下作者对生物学的深刻理解,让生物学的教学更加精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