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高中PBL项目所应具有的特征

已有 3427 次阅读 2021-1-25 10:17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中PBL项目所应具有的特征

王永晖


PBL项目是当前中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兴奋点,这个教学方法在西方国家已经实行和探索多年,所以也是一个旗帜了,成为国内教育改革队伍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和模仿跟进环节。


PBL是  Project based learning 的简称,最早也可以是 Problem based leaning, 但前者无疑含义更广,强调题目和题目之间要连成一个项目,这就是PBL项目制学习的第一个特征。


I.  知识呈现方式采用鱼骨式的寻龙探脉图。

寻龙探脉图无疑是中国特色的语言,其实就是鱼骨式结构,知识点连成的线就是鱼骨,中间一个大骨,两边是分刺,用寻龙图来命名无疑更高雅些。


这种知识结构布局,跟传统的教材组织形式是不一样的,更类似于论文写作的方式,一篇论文只有一个大定理,顶多两个(相辅相成),相当于龙头,其他定理,都是为了证明大定理龙头而服务的,处于龙脉鱼骨上某处。


如果某个定理,跟龙头无关,即在龙脉鱼骨的推理脉络上,找不出位置,那么就应该舍弃,这是论文的写法,不是什么都要写到论文里去的。


书本教材则不然,更多的呈现为网状结构,所以读书和读论文有很大的差别,是研究生阶段需要转换的意识。


当然,这种鱼骨式寻龙探脉方法,也可以用于传统的课程学习之中,只需要把传统教材,改编为几条大龙,把这几条大龙摸清楚,就相当于把整个知识范围弄明白了。


II. 实验部分要做深做透。

PBL项目,往往不是纸上谈兵,包含有一定的实验部分。传统的课程实验,因为课程时间有限,要做的实验数量又多,还有可能因为学校资源不足,所以每个实验可能就是走走形式,甚至凑凑数据,完全达不到科学上求真的级别和态度。


实际上,求真做深做透,这才是面对未来世界,我们最需要孩子们养成的一个态度。这个东西对不对,不光是要听课堂上老师讲,教材上写的,而是要自己动手做一做。


我们知道,动手做的时候,偏差因素太多,年轻人的手又不稳,很可能一个简单的实验,要耗费很多的时间。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那就是要充分赋予时间去做。实验部分,往往跟最终的高考成绩,挂钩不大,甚至根据目前现实来说,实际上是很小。尤其是简单的实验,书上都写的清清楚楚了,相关考试题也很容易答。但是,涉及到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时,我认为只要学生自己愿意坚持,学校就应该还是把这一实践过程,放为重中之重。


高中生阶段,其实就是重复走过前人之路的阶段,前人的一些研究,简化之后,对于高中生/中学生来说,相当于是个玩具,在玩玩具的过程,将未来做科研的这种精神和态度,传承下来。


国外已经有科学家,将此过程称作为“Toy-Model”。


那么,同学们在某个实验上做深做透,力求真实,势必不可能覆盖到所有实验。一个学期下来,可能也就完成一两个,顶多两三个实验。


这个时候,我们采用的就是"山型教育培养T型人才"的思路,知识很多像一座山,具体到每个学生,不可能爬完,只可能爬山中的某一条路径,即山字的某一个“竖”。


同学们爬的“竖”是不一样的,这样爬完了之后,进行展示的时候,课堂上呈现的就是多样化的内容,从而就可以把所求知识范围,尽可能的覆盖住了。或者说每个小组,覆盖住一个小领域,其中每个人在这个小山头,都各有特色的路径。


国外学校实行PBL项目时,其实也很容易搞成形式主义。有些学生特别努力,有些学生懒,一个作业由小组完成,结果努力的学生,跟懒学生得到的一样的成绩,也搞成大锅饭。


其实,即使是小组学习这种方法,也可以考虑在实践中要细化,不要搞成形式主义。我们在数学中怎么搞小组教学,已经写在这篇文章中

 “刷题”是什么意思?36106 次阅读

这里提另外两点。


一点是刚才讲过的,这个小组是用来覆盖住一个小领域的,但是同学们提交的作业还是要分开,每人的路径可以不同,在这个作业过程中,可以互相商量讨论,但是提交的作业还是要每人不同,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这种作业方式,适合班级的普通作业情况。


另一点,则是竞赛情况,班级中选出来的优秀同学组队,跟另外队伍进行竞赛时,才采取一个小组同一个作业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是有条件的,不是什么情况下都用的,否则效果势必不好,成为走形式。因为是竞赛,因为是选出来的优秀学生,所以大家都有责任心,也都有竞赛中的班级荣誉感,所以这个时候,才能采取众人合成一个作业的方法。


III. 展示部分要结合科普。

我们在创造力九大环节的教学理论中(后续在线讲座会讨论,请持续关注本博客通知以及“数觉大本营”公众号),将展示环节,算作其中的重要一环。


那么展示环节中,就不仅仅要展示自己实验中做过的部分,同时需要结合实验中做过的这个玩具模型(Toy-Model), 把它背后的科普,尽量的讲出来,展示出来,当然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小计算。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结合到高中生的一个重要任务,高中生阶段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考上一个好大学,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上大学之后,他要干什么,怎么干。


这些事,最好是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就开始准备,而不是上了大学之后。所以,PBL教学,对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意义,其实是在这里。


不结合科普的PBL,是意义大损的。


科普,不仅仅是介绍一个主题是什么,关键是要解释,这个主题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或者至少是对人类中某一部分人的意义,知道这个意义,学生们对于将来上大学要搞什么,就越来越有准备,而不是非常茫然。


这也无疑是家长们对未来新式学校的期望。因为绝大多数普通家长,是不具有这个能力的,即使部分家长,具有相关的专业能力,但是不是正好能对到孩子心上,也是未可知。所以这种事,真正是要靠学校来做。而不是高考报志愿时,由家长们瞎蒙。

批辨性思维 vs 批判性思维

里面指出的就是,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判断的是真假,更重要的是,判断的是一件事情是否有价值,价值大到何种级别。无疑,这才是我们进行人生战略时,所真正需要的能力。


延伸阅读:

PBL只是高中教学更大框架下的一个局部方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43-1268835.html

上一篇: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数觉大本营”开张了
下一篇:批辨性思维 vs 批判性思维 研读讨论征集
收藏 IP: 111.205.218.*| 热度|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