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创业成了几乎唯一可行的道路时,纵使面对99%失败的风险,也要抓住那1%成功的机遇。】
为什么要创业?
一项核心技术从提出到完善,需经历长时间的打磨,也需要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科学家一起合作,进行长期的开发。在当前大学的运行机制下,很难维持这样一支队伍。对于像笔者这样一无帽子,二无位置和资历的中年青椒来说,获取相关资源的可能性如果不是零的话,也是相当的小。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了这个阶段,原有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很难再推动经济往纵深发展。这个时候,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在各个核心技术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直接竞争,中国才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无论是国家、市场还是课题组本身,都有着迫切的资源整合需求。部分科研人员创业是一种水到渠成的选择。
笔者从2012年开始规划技术创业。2014年9月,得到宁波市“3315计划”及奉化区“凤麓英才”的大力支持,选择落户奉化,成立“宁波市星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星帆科技)”,围绕着超高精度图像定位及重建技术,开始了创业之路。
创业的目标
一般成立一家公司,如果能健康发展,持续盈利,那么目标也就达到了。笔者出来创业,则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把超高精度图像定位与重建技术应用到产品上,占领市场,实现公司健康发展;二、通过公司培养起来的工程技术研发队伍,与MBI实验室密切配合,让实用的图像定位技术达到微像素量级,促进该技术在科学发现及航天、军工领域的应用。这两个目标如果不能全部实现,便不能称创业为成功。
创业的经历
创业的过程,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不断落地的过程,技术需要落地,同样需要落地的是科研人员的思维方式!
先说说技术吧。对科研来说,实验室里得到技术成果可以拿来写论文,写专利或申请经费。这样的技术现在被市场和群众称为PPT技术或Demo技术,离市场化和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对这个阶段的技术过分吹嘘,过分依赖,并获得超常规的经费及人力资源配置,则会面临很大的风险,造成资源浪费。
一项新技术要真正走入市场,还要跨过技术实用化改造和产品整合这两大难关。所投入的精力,所面临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实验室阶段的研发。犹如在沼泽地前行,稍不注意,稍微松懈,便会陷进坑里,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力气。
拿我们提出的自适应图像稳定(Adaptive Image Stabilization, AIS)技术来说。在前后长达三年的实用化改造阶段,我们解决了性能问题,反复试验了近十几种算法及其组合,最终依靠提出的创新算法将处理速度提高超过200倍;部分解决了适用范围问题,可以自动排除动态目标的干扰;通过十几个版本的迭代,开发了底层不依赖任何第三方工具的C/C++库(参考下图)......。
AIS技术好不容易过了实用化改造这一关,目前也不得不暂停在产品整合阶段。一方面,高精度方面的推进依赖与镜头视场扭曲的测量与修正,这要等实验室相关课题的成果;另一方面,产品级开发需要培养一支技术能力更强的队伍,这要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多的资金。
科研人员在创业过程中,思维方式也有一个转变落地的过程。我们过去的开发往往是单向的。比如,国家给课题组一笔经费,课题组通过采购、合作+封闭开发的方式,研制出一套专用设备(如望远镜)。或者,课题组用一笔经费开发一个技术,一个产品,推向市场。这些过程都是单向的。
那么笔者在创业过程中,核心技术研发与市场产品开发之间是多层次双向互动的。比如说“超高精度图像定位及重建技术”,按精度分微像素级、毫像素级和像素级三个层次。除了微像素级技术主要应用于天文学研究外,另外两个层次的技术与市场密切相关,既可以从市场获取已有的技术与产品进行快速整合,又可以将一些非核心技术以授权的方式快速推向市场,帮助合作伙伴提升技术水平。各个层次之间也是良性互动的。比如,基于最高精度设计的镜头扭曲模型,可以应用到低精度产品上。而在开发低精度产品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原模型没有考虑到的现象,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核心技术的完善与发展。
在创业过程中,科研人员的思维方式也会由战术型向战略型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业人员很快就会意识到技术的产业化,是一项综合实力的竞争,单项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会起主导作用,好比两个兵团战斗,胜利与否取决于兵团的整体实力,而不是个别士兵的武功高低。
技术型企业创业初期,资金有限,研发团队规模与实力也有限,技术还没打磨完善,而竞争对手往往财大气粗,积累深厚。创业企业若是不知天高地厚,直接在正面战场跟对手竞争,结果只有死路一条。企业需要敏锐的发现市场竞争的薄弱环节,然后投入力量持续攻关,才能占领一片小小的根据地,并以此发展壮大。
创业的收获
创业五年来,再加上清华人事制度改革的支持,笔者初步建立了两支研发队伍。一支队伍以MBI实验室的师生为主,侧重于基础研究及核心技术研发;另一只队伍以星帆科技的工程师与技工为主,侧重于市场产品开发。
如果把“学研产”比作一条山中的隧道,那么这两支队伍相当于从山的两侧同时努力,力争打通隧道。MBI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团队要建立起全新的“超高精度图像定位及重建技术”的理论框架,然后依据实际的成像设备,搭建完整的物理模型,并给出从观测数据出发的到最终结果的算法流程。还需搭建实验系统,对理论、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而星帆科技的技术开发团队,则要综合机械、电子、软件等人才,设计、加工出实用化的自动化检测系统(产品),通过销售为整个团队提供部分的资金支持,也为MBI实验室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五年来,MBI实验室在“超高精度图像定位及重建技术”方面取得了如下成果:
1、基于Fredholm积分的通用视场扭曲模型;
2、通用的微像素级图像匹配算法;
3、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精确边缘提取算法;
4、自适应图像稳定(Adaptive Image Stabilization, AIS)技术。
星帆科技研发团队则围绕“高速、可靠、经济的微型轴检测系统”这一市场需求,前后开发了三代产品。第一代产品已经在工厂进行小规模试用,第二、三代产品也已设计加工完成,正在公司进行完整、严格的测试,这两代产品将参加2020年6月份的“第12届浙江(永康)机械展”和7月份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2020智能工厂展”,为后续发展打开了局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