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rq23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orq234

博文

对“后疫情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已有 4979 次阅读 2020-3-17 10: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作者:赵荣钦  杨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

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影响之大超乎想象,使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按下了暂停键,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也暴露了公共卫生体系、生态和民生等领域建设的诸多短板。在后疫情时代 如何尽快恢复生产秩序、构建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效率等必将成为政府关注的首要任务。我们一方面要面临着如何恢复重建经济秩序,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如何优化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

2019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黄河流域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对于黄河流域而言,尽管不是疫情的重灾区,但在后疫情时代,仍将面对诸多行业停摆,复工难,经济社会秩序亟待恢复的艰难局面。在这种局面下,黄河流域该如何保护,又该如何发展?借助本次疫情,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才是黄河流域未来长远发展最需要迫切解决的深层次问题?黄河流域各省份应该积极适应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将疫情防控与经济恢复、生态文明与民生建设相结合,探索一条后疫情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事实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提出是对黄河流域未来发展主基调的判断。任何区域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受区位条件、自然背景、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历史特色和现实条件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黄河流域有其特殊性,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决定了必然要在保护基础上发展,这是黄河流域资源环境约束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建议黄河流域在努力做好生产恢复的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发展,更要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人类应该更加敬畏自然。本次疫情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人类试图征服自然的努力总会得到自然界的报复。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密集,也是我国的疫情高发区之一。因此,人类必须摆正自身的位置,遵从自然之道。为避免未来再次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今后应该全面叫停野生动物交易,加强市场监管;加强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构筑生态安全和生命健康屏障。今后的发展应该是在充分尊重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基础上的发展,维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健康的平衡。

强化生态保护,优化国土空间格局。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生态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退化明显。因此,今后必须要破除唯“GDP”的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视角做好区域生态保护的顶层设计,构建流域内生态补偿的体制机制;加大对脆弱区的生态修复,加强黄河干支流污染治理,促进河流生命健康;优化人地关系和国土空间格局,科学布局三生空间,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黄河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特别是水资源已成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未来要进一步强化强化自然资源产权保护;加强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倡导绿色建筑技术,推动建筑能源革命。未来绿色、低碳理念应成为生产、生活、建设、办公和消费的基本遵循,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简约的社会风尚。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压力,维持人与自然的平衡,提升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二、要经济,更要民生——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公平

把着力改善民生摆在首位。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精细化的发展,特别是围绕民生切实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发展比单纯的经济增长更为重要。目前,黄河流域民生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因此,未来应开展涵盖医疗和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教育公平、收入分配、治污减霾等在内的一系列民生领域的改革,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使人民在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中有更多获得感。

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城乡之间不平衡的突出表现。黄河流域的诸多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比如资源布局、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文化设施、饮水质量、社会保障等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近期,各地农村硬核抗疫也暴露了农村在农业基础设施、医疗保障、物资供应、网络覆盖等方面的短板。因此,以本次疫情为契机,今后应着重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

加快农业产业化,助力农村扶贫攻坚。2020年要打赢扶贫攻坚战是中央确定的重大任务。黄河流域的下游平原、关中和河套平原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主产区,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本次疫情对农村粮食生产、农民外出打工、农业物资采购和农产品销售、农村产业复产等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应该坚持疫情防控和精准扶贫两手抓,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保障农耕物资供应,尽快恢复各项农业生产活动;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时,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长期战略,大力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并使其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三、要数量,更要质量——坚持创新驱动,内涵发展

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在黄河流域不同地区,应积极探索符合地域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比如中心城市,重点在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产业技术竞争力和城市发展质量;贫困地区要着力改善民生,以农业特色产业为带动形成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在产业配置方面,要从流域整体和区域自身定位的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避免资源浪费、贪大求全和重复建设,走精细化和集约化发展发展道路。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升级。本次疫情可能会带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比如网络购物、居家办公、远程采购等将会更加普及。因此,今后应顺应时代发展,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这样才能倒逼企业转型;同时应大力推行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以内涵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因此,应着力打造以历史文化遗迹、黄河水文化和乡土文化为一体的沿黄历史文化长廊,点线结合,大力繁荣文化事业,讲好黄河故事,以文化内涵建设为抓手打造文化品牌,提升黄河流域的知名度,助推文化旅游业大力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重点以主体功能为导向,发挥各地比较优势,走分工合理、优化发展的道路,优化区域和城乡空间治理结构,形成优势互补、高效协作、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回顾自去年9月份以来,“黄河热”背后,其实是口号多,行动少。切实从地方实际出发,解决黄河流域到底该如何“保护”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的却不多。从地方政府到企业、科研机构到学者围绕黄河流域大做文章,这里不乏“噱头”和面子工程。因此,借助本次疫情,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到底什么才是黄河流域未来发展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对黄河流域而言,要致力于通过抓保护、促民生、提内涵,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将重心放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发展上。发展和保护、经济和民生、数量和质量并不矛盾,我们要统筹考虑,协同推进。需要说明的是,对黄河上、中下游不同地区以及区域内部,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循序渐进,切忌一刀切,要体现差异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保护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也才能使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155012-1223929.html

上一篇:浅谈地理学与疫情防控的关系
下一篇:对区域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几点思考
收藏 IP: 125.47.24.*| 热度|

4 范振英 张庆费 信忠保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