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内容由【SME科技故事】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十年前的一天,你去市场买菜,掏出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付款,等待找赎。店家刚切过猪肉,鲜血淋淋的手擦了擦挥刀后额头渗出热汗,然后从腰包里摸出一张张破旧的零钱递给你。
你尊重劳动人民的辛劳,但是不知道这些汗涔涔的钞票游历过多少双难以想象的手。棉麻纤维间隙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养活了多少万只细菌,这其中一种,会不会给你带来致命传染病?
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这样的场景在许多发达地区已经几乎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特的仪式。
十年后的今天,假如你放弃便利的生鲜外卖服务,执意要亲自到市场买菜。你挑选好购买商品之后,掏出手机,把手机摄像头的位置对准一张方形怪符上,伴随着清脆的“滴”一声,交易完成了。没有钞票,没有病菌的传递,没有致命的传染病。
即使人们都知道钞票传播广泛、细菌遍布,但在还没有电子支付的年代,没有人会不爱这肮脏的财富。不过也只有金钱有此等魔力,如果换做价值更低的物件,这将引起全民恐慌,例如书籍。
20世纪之交,美国就曾发生过一场历时大约40年的图书馆大恐慌。当时的民众认为,图书馆里的书籍会传播结核病、天花、猩红热等传染病,甚至导致借阅者死亡。于是知识与生命被强行对立起来,而人们显然选择站在知识的对立面,保命要紧。
1895年,美国奥马哈州公共图书馆的一位图书馆管理员,杰西·艾伦因为患上结核病而死亡。这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在当时被视为不治之症。而即使到了现在,结核病的致死率也高达50%,只能通过接种卡介苗进行有效预防。
这起病例在当时受到广泛的关注,重点不是在于病情有多严重,而在于艾伦作为图书馆管理员的身份。
当时美国、英国等国家民众正被一种“图书馆恐慌”笼罩。在公共卫生恶劣的大环境下劣疾横生,恰好人们在图书馆的书籍中发现了芽孢杆菌等多种细菌的身影,加上合理联想,人们难免把哀怨的目光投向公共图书馆里的浩瀚书籍。
社会各界人士都能自由出入图书馆借阅书籍,这些人大多是社会底层买不起书的平民,他们生活条件艰苦,患上传染病的几率也更大,如此一来二去,传染病病菌将通过残破的书籍四处扩散,感染人群。
艾伦之死似乎恰好佐证了人们的猜测,而当时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一则声明更是官方承认了这种恐慌。声明中报道了艾伦去世的消息,并且表示,通过图书馆书籍传染疾病的可能性很大。这相当于官方劝阻人们借阅书籍,于是公众对于图书馆的恐慌进一步加深和扩散。
但是图书馆受感染的书籍真的能把病菌传染到接触的生物体身上吗?一位名叫威廉·雷尼克的古怪实验者做了一个验证试验。
他让40只豚鼠在受污染的书籍页面上进食、生活,一段时间后,40只豚鼠全部死去。这一惊悚的实验再次把民众的情绪推向恐慌的高潮。
直到1907年,美国修改了公共卫生法条例,禁止传染病患者借阅、出借或者归还图书馆书籍,否则将被罚款高达200美元。
同时,为了消除图书馆大恐慌,各地区也开始对携带病菌的书籍进行大规模消毒。一时间兴起了许多奇思妙想的化学消毒法:英国谢菲尔德把书籍放在烤箱中,和碳酸晶体一同加热保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用甲醇溶液消毒;美国纽约用蒸汽消毒书籍……
而一些地区甚至采用极端地把污染严重的书籍直接焚烧,这是堪比“焚书坑儒”的文化摧毁。
直到1914年,大规模的消毒书籍运动之后,人们的恐慌情绪才终于消散。图书馆恢复为知识的殿堂,而不再是致病病菌的培养皿。
在人们知识水平和求知欲还相对低下的20世纪初,会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的人还算极少数,这尚且能产生如此激烈的民众恐慌。而人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纸币,又会是多么惨烈的感染状况?
2014年,纽约大学一项“肮脏的钱”计划把纸币上肉眼看不见的病菌数据,赤裸裸地展示在人们眼前。研究者提取美元钞票上的生物DNA,进行基因组测序,以此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结果显示,大约有一半是来自人类的DNA,而除此之外,则是令人惊骇的约3000种细菌,以及匪夷所思的各种物质。几乎80%的美元上还发现有少量的可卡因和海洛因,这显然是吸毒者惯用纸币当做吸管,吸食毒品时残留下来的痕迹。其中甚至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白犀等生物的DNA。
其中,纸币上细菌密布,受到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甚至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类抗生素也无法抵抗的超级细菌感染。其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是引起痤疮的异类微生物,皮肤病细菌次之。而最可怕的,则是超级细菌。
仅仅在2013年一年,美国就有23000人因感染抗生素耐药细菌而死亡。虽然难以把罪状完全归在纸币上,但流传广泛的纸币必然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交易传播过程中,人们曾经流行用手沾上口水数钱的恶习,这时病菌悄然溜进体内,开始作妖作恶,诱发疾病甚至死亡。也就是说,你的钱包成了一个便携式的培养皿,纸币上养育着每平方厘米多达31个菌落。
人们其实早就意识到纸币交易中带来的病菌传播。20世纪初麻风病盛行,日本、菲律宾、巴西等国家先是划分了特定的麻风隔离区,避免麻风分支杆菌在人群中扩散。他们还发行了一种特制的麻风币,具有一定的面值,相当于普通钱币的代价币使用。这也是为了避免病菌通过钱币传播到正常人群体中。
直到20世纪中叶,人们找到了麻风病的治疗手段,医学控制了麻风病的传染性,当年盛行的麻风币经过彻底消毒,如今已经成为收藏家的限量珍品。
据研究,美元和人民币算得上是最肮脏的钱币了。其中美元是流传最广的纸币;而我国人口众多,更新周期比美国更长,也让人民币的流通量高于美国。而另一个重要原因,要归咎于这两种钱币的材质。
以美元钞票为例,纸币由75%的棉和25%的亚麻材质粗糙混合制成。这对于微生物来说,可谓是一个柔软舒适的生存环境。纤维结构造成的多间隙表面,让微生物得以大量容身于此。人民币也同样是由棉和亚麻材质混合而成。
1988年1月12日,澳大利亚的国庆日当天,澳大利亚印刷了全世界第一批塑料纸币。当时印刷塑料纸币主要是为了增强防伪技术,澳大利亚花了将近20年时间研究出塑料薄膜上涂覆特殊涂层、多种高新技术结合印刷形成的防伪效果,使得全国假币量逐年下降。
而另一个附加的效果,则是比起传统的棉麻纸币,能保持更洁净的表面,容纳更少的微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塑料式无纤维、无空隙结构,表面经过涂层后不吸水、不吸油也不粘尘,所以微生物附着的数量大大减少。
塑料钞票的作用显而易见,于是许多国家开始进行钞票材质类型的变更。从2013年开始,加拿大也逐渐用塑料纸币取代传统纸币。英国从2016年也开始转变钞票类型。去年两会期间,我国央行副行长也透露出发行塑料钞票的前景。
虽然目前人民币还没有赶上塑料钞票的热潮,但放眼生活中的各大场景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几乎不再使用现金钞票。
而电子支付时代的来临,让人们不必再触碰到任何钞票,岂不是比纸钞材质的过渡来得更加直接?不过,手机屏幕又真的干净到让人安心吗?
Joseph Hayes. When the PublicFeared That Library Books Could Spread Deadly Diseases. Smithsonian,2019.08.23.
Leezel Tanglao. Dirty money: Yourcash is home to thousands of bacteria. CBS News, 2014.04.24.
Dina Fine Maron. Dirty Money.Scientific American, 2017.01.0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