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ngmyc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ilingmycin

博文

也谈“没有科研的教授”是不是好教授 精选

已有 9598 次阅读 2019-8-17 09:30 |个人分类:个人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日来,由于部分高校打破常规,“破格”提拔了一小批没有科研业绩,同时又常年安心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于是乎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关于大学教授要不要有科研,要不要做好科研,很多人也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科研做得不怎么好(其实是相当不好,申报国基好多年都拿不到,发篇三区四区论文都要狂发红包嘚瑟,所以只能没事在网上胡说八道)的地方院校教师,我也想凑个热闹,谈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观点。

    1.做好科研是不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

    很多人认为答案是肯定的。理由呢,很简单,一个不站在学科前沿的高校教师,一个长期不关注学科发展的高校教师,怎么可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呢?粗看起来这个理由显然是无可辩驳的,因为这句话说的太正确、太有道理了。但是作为一个三流学校的教师,我所看到的现实显然又不仅仅如此,理论与现实有反差,导向和现状有冲突,这大概可以算作当前很多高校的一大特色吧。

    不可否认的是,科研做的好的教师,在专业领域确实有着更好的境界,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扎实的专业素养。但是在现实中,因为科研对高校教师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科研做的好,往小了说可以拿科研奖励补贴家用,往大了说拿到各种头衔绝对是名利双收终生无忧;做得不好,不光职称和收入上不去,严重点的卷铺盖走人都有可能。在此背景下,到底能有多少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那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了。根据我的观察,随着职称的不断提升,大部分教师投入教学的时间会逐步缩短(至少我们这边是这样的,科研做的顶级的学术牛人,不能说不上课,但是课时肯定是偏少的。如果再当个一官半职,那就几乎不上课或者只完成学校的最低要求。而且近年来,由于青年教师的竞争日益激烈,他们也开始逐步要走上这条路了)。

    随着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有了,但是都投入了科研,而教学,只是一个天天期盼着“雨露均沾”的冷宫妃子。

    我以前曾经在一篇博文中说过,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上课热情。说穿了,教学是个良心工程,只要不迟到不早退不犯政治错误,学校基本上也不会找你的麻烦,至于中间你到底投入了多少精力,其实跟你最后拿到的报酬没有半毛钱关系。这么多年的工作生涯中能够,我见过上课就放视频最后花点时间点评的,见过对着课本原文朗读到下课的(不过好像中间碰到重要的概念会多读一遍),见过以教学改革之名让学生上台讲课的(这种改革我是嗤之以鼻的,所谓翻转课堂这种东西,偶一为之可以,但是从头翻到尾,自己不上课的,绝对是扯蛋,至少在我们这种师资和生源都不太好的高校绝对是扯蛋),也见过认真备课到深夜的,但是从收入、职称晋升等方面来说,这些人好像都没啥区别。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搞得花里胡啥的教学改革,十有八九都是扯蛋,基本的上课都做不到了,还去要求大家有创新搞改革,其实是越改越乱。各种教学竞赛其实对整体教学也没啥帮助,因为大家缺乏的不是能力,只要认真对待,教学肯定能比现在上一个台阶,问题是大家不愿意认真啊,有这个功夫,写篇论文不是更好么。

    能力的提升不能为教学所用,那有没有能力其实对教学也就无所谓了。所以,从上述角度出发,搞好科研并不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至少在我们这种地方院校来说,能够踏踏实实的将精力投入教学,才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

 

    2.如何提高大家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在目前的高校晋升体系下,如果不从事科研工作,或者科研工作做的不好,对于重点高校来说,教师有可能下岗或者调岗,毕竟“非升即走”已经成了很多高校提升科研水平的有效手段。在地方院校或者低水平高校,虽然暂时没有这个压力,但是基本上也可以确定他的职称会终身固定在讲师一档。这不仅意味着他的收入在学校会处于几乎最低一档,而且在很多学校事务中几乎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最终变成一个高校隐形人。

    如果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看不到希望,他必然会逐渐的开始失去耐心和责任心,指望着每个人都有异常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求索取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还要求他能够保持高昂的教学热情,显然是强人所难了。

    一方面是人才帽子满天飞,各种待遇水涨船高,一方面是教学工作无人问津,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鸡肋(其实连鸡肋都算不上,鸡肋至少还弃之可惜,很多高校教师巴不得最好不要上课),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待遇问题。高校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科研奖励(没办法,国家的导向就是如此,双一流什么的各种工程,哪个不是科研导向),一方面又不停的强调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这就是当前扭曲的现实。

    因此,在当前的环境下,有一部分基本不从事科研工作,专心教学的高校教师,其实对于稳定高校的教学环境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这一点对于水平不高的地方院校尤为突出。强行要求所有教师都是科研能手显然是不现实的,能安心于教学工作,把基础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

    在我看来,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之一,是采取“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模式。可以考虑在现有的高校职称体系外,给这些科研做的不怎么样,但是又能安心教学的教师,独立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职称体系,比如助教、讲师、高级讲师、资深讲师,然后在待遇方面能够达到或者接近同级别职称的水平。这个序列考评的模式淡化科研能力,重点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如何考察是另一个话题)。选择进入这个序列的教师,不能享受与科研相关的待遇或资格,比如指导研究生等,但是在申报教改课题、教学成果奖等方面可以适当的给予照顾(君不见,现在高校的教改课题和教学成果奖,相当大一部分给了那些几乎不从事教学工作的行政人员或科研能手)。这样,一方面保障了安心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待遇,同时职称的晋升也可以带给他们相当的职业荣誉感。

 

    一家之言,大家听后尽可以一笑置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659185-1193968.html

上一篇:从翟天临博士事件看发型的重要性
下一篇:毕业季的一点感慨
收藏 IP: 117.166.99.*| 热度|

35 郑永军 刁承泰 李明阳 肖慈珣 代恒伟 杨继平 王安良 刘建兴 王从彦 杜学领 宋威 郭栋梁 马红孺 黄永义 王贵金 程帅 蔡宁 吕洪波 王林平 韩玉芬 璩存勇 季丹 周忠浩 彭美勋 迟延崑 农绍庄 左宋林 姬扬 夏炎 姚伟 李建涛 胡新露 吴志诚 庄乃亮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