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赵洪钧:方药指迷-解表真诠

已有 1797 次阅读 2019-8-6 17:38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方药指迷, 解表真诠, 赵洪钧 |文章来源:转载

外感初起恰当治疗很重要,误治会加重病情,变证多端,很难收拾。又,解表涉及重大理论问题,故我把解表方药作为本书第二章。

第一节  理论要点

 问:大作《医学中西结合录》中说:“没有专门的解表药,也没有专门的解表方。表证也没有特定的治法”。为什么本章名为“解表真诠”呢?这是否意味着您改变了看法呢?

答:我仍然认为:“没有专门的解表药,也没有专门的解表方。表证也没有特定的治法”。本章标题,是为了照顾大家的习惯而且方便查找教科书等对照。为加深诸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下面再扼要重复一下旧作的核心内容。

解表问题涉及重大理论,传统影响根深蒂固,故比较复杂。这里只说要点。

我的看法是:没有专门的解表药,也没有专门的解表方。表证也没有特定的治法。传统上说的治病八法中,至少汗、温、清、补、和五法都可以治表证。至于用什么法,遣什么药,基于对表证的进一步辨证。

问:那么,为什么很久以来就有解表药和解表方呢?

答:解表药和解表方来自表证概念。表证和解表之说始自《伤寒论》,故有关理论源远流长。

然而,即便保存表证概念,也不能说有专门的解表药和解表方。

由于读者习惯于旧说,看到上面这几句话必然不解,甚至以为是咄咄怪事。

中药学各论开头就是众多的解表药,方剂学各论开头就是众多的解表方,怎么会没有专门的解表药和解表方呢!

为此,进一步说明如下:

假如认为有专门的解表药和解表方。那么,言下之意就是:这些药和方只能用于解表;不能用于非表证;此外的方和药不能解表。情况显然不是这样。

比如,桂枝汤这个中医第一方,在仲景书中就同时用于太阴病和妊妇不能食等。方中的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应用范围之广,更是医家共知的。

再如,今方剂教材说麻黄细辛附子汤可以解表。那么,为什么细辛和附子不属于解表药呢?

再如,再造散的前两味药是黄芪、人参,其中还有附子、川芎等,为什么解表药中没有人参、黄芪和川芎呢?

读者可能拿温病方法支持旧说,实际上也站不住脚。

比如,李时珍称连翘为“疮家圣药”,今中药教材把它和金银花一起归入清热解毒药,为什么重用二者的银翘散成了“辛凉解表方”呢?

再如,桑叶味甘苦,为什么桑菊饮也是“辛凉解表方”呢!

其实,生活常识也告诉我们,没有专门的解表方药。

比如,喝一大碗热面条儿,再温覆取汗也治伤寒初起,如何认识这个解表药或解表方呢?莫非热面条儿的功用不是疗饥、补充热量而是解表吗?那样,没有表证时,不是不能吃面条儿了吗!

今中药教材把解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读者可能拿古人认为,表证需要发散的看法为旧说辩护。然而,如果表证需要的就是发散,桂枝汤中为什么还要用芍药、大枣和甘草就无理可说,且不说桂枝辛甘发散之说是否无可怀疑。

更难解释的是:《伤寒论》中同时用桂枝汤治太阴病。张仲景还用桂枝汤治妊妇不能食、口渴等,而且是仲景治妇人妊娠病的第一方,见《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如果说辛温药的发散作用有经验基础的话——这种认识基于吃生姜等辛辣食物时多见出汗——辛凉药的发散作用只能是想象的。实际上,桑菊、银翘等也没有什么辛味。

尤其说不通的是:假如表证最需要发散,就不应该有再造散和麻黄细辛附子汤这种扶正(按:准确地说,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扶阳解表法)解表方。

如此说来,到底怎样治表证呢?

很简单,就是要进一步辨明寒热虚实。

证属寒,用温法,代表方如桂枝汤、九味羌活饮等;证属热,用凉法(即小清热法),代表方如桑菊饮、银翘散、小柴胡汤等;证属中气虚因而表虚,用补中益气法,代表方如桂枝汤、补中益气汤等;证属阳虚,用扶阳法,代表方如麻黄细辛附子汤等;证属气虚,用扶正(即补益)法,代表方如再造散等;证属实,用汗法(即攻法),代表方如麻黄汤等。

总之,只有表证的诊断不能据以施治,只有再辨出寒热虚实(有时也要辨阴阳)才能定出治则。治则不能变,遣药组方有多种选择。所以,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之外,前人还创立了不少解表方。从理论上讲,可以成百上千。

最后,表证是什么意思呢?

按伤寒理论就是邪在表。这个表包括皮毛,也包括头颈、躯干、四肢。按温病理论,是邪在肺(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再通过肺合皮毛联系到卫。

问:西医能够接受中医的表证概念吗?或者说,可否中西医结合地说明表证呢?

答:西医可以勉强接受表证概念。比如,各种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最多见的感冒和流感,初发病时,病原体就在身体的表浅处。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意思就是疾病还没有波及内脏——特别是肺。而绝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其中的传染病,起病多类似上感。

总之,中西医结合理解表证,就是热病初起,疾病还很轻浅,病原体或外邪,还没有侵袭到内脏时的反应状态。

之所以有众多解表方,是因为古人创制这些方剂时用于伤寒初起——那时叫解表。后人勉强把此说搬到温病,并且把其中的君药或出现机率较高的药说成解表药。

问:麻黄汤不是比较峻烈吗?为什么它也用于伤寒初起呢?

答:麻黄汤确实比较峻烈,如果说有解表方,此方可以勉强算一个(桂枝汤不属于汗法)。不过,把此方看作发汗法可能更好。旧作《伤寒论新解》中有“麻黄汤新解”,旧作《中西医结合二十讲》中有“中药药理学应说清中医特色”。两文都详细阐述了麻黄汤和麻黄药理,大家可以参看。下面讲麻黄和麻黄汤时还会交代有关理论。

重要理论问题不妨多重复、强调。下面先交代几句要点。

麻黄汤中的麻黄确实比较峻烈,但麻黄汤证是正气未夺而邪气盛(寒重)。这时用麻黄汤,就是大力鼓舞未夺的正气与邪气激战,力争一战而解决问题。按仲景法,麻黄汤一般不可一用再用,不过,自西医角度看,麻黄并非很峻烈。加之麻黄汤中还有桂枝、甘草扶助正气,发汗后表实不解,连续使用此方的情况也不是很少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293-1192697.html

上一篇:《范式变迁——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的分野与交汇》札记(99)
下一篇:[转载]陈堂明:回娘家——聂华苓夫妇访汉散记
收藏 IP: 113.98.23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