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世界杯冠军法国队实际上是一支讲法语的非洲联队

已有 4732 次阅读 2018-7-27 08:09 |个人分类:读史方舆|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世界杯冠军, 法国, 非洲联队, 黑人, 竞技体育

 

在米卢帅队东征日韩世界杯期间,国足虽然一球未入,但留下了一直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足球队,为未来十年储备了人才。虽然屡次冲击过世界杯的带头大哥——郝海东、范志毅、马明宇、于根伟、宿茂臻等已经壮心不已,但出生在七十年代中后期的孙继海、申思、祁宏等人已经日渐成熟,以“健力宝”三李、“辽小虎”肇俊哲、北京队邵佳一等为代表的青年军经过大赛磨砺都在迅速成长,米卢还火线从飞翔在潘帕斯草原、号称超白金一代的国青队紧急征调了安琦、杜威、曲波三员小将。随后荷兰世青赛,中国足球小将的表现更让人惊艳,以三战全胜的成绩出线,1/8决赛一球惜败于德国,这种进攻能力和取胜欲望,一直是国足所缺乏的。这让人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04年主场作战的国足取得了阔别多年的亚洲亚军,而且绝杀中国的日本队虽然实力更强一些,但其制胜入球确实有上帝之手的嫌疑。

但是,04年以后,不论是联赛还是国家队,中国足球却从巅峰奇迹般陨落,国青升级为国奥后,在北京奥运会仅攻入一球,但这也是国足成年队在洲际赛场的首粒入球。

国足迅速坠落为亚洲二流球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青年队一如既往的伤仲永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足坛深层次的各种矛盾——足协与俱乐部之间、俱乐部与球员间、俱乐部与国足间,国家队教练与足协、球员间,一次全面爆发。国足能以大比分输给泰国队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球员消极比赛。市场化当中的负面效应——假球、黑哨等等也都在腐蚀着中国足球的集体。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亚洲足球在进步,特别是西亚小国球队(不仅仅是足球)都在大规模征招非洲|雇佣军。十几年前,虽然一直对欧洲打法的伊朗队没有什么办法,但中国对大部分西亚球队,包括世界杯常客沙特队,优势明显;而现在每次比赛也都要如履薄冰(当然中沙最近一次在正式比赛中交手也是1:0被中国队绝杀)。非洲球员的特点是个人素质出色,但自由散漫,球队整体技战术水平不高 ;由于语音和历史渊源,很多非洲球员在法国联赛踢球;今年的世界杯冠军法国队,实际上也被称为是讲法语的非洲队。

 

153179395531f6a0a29818e1b7.jpg

北非属于阿拉伯足球的一部分,不论是迦太基雄鹰——突尼斯,阿特拉斯雄狮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还是尼罗河法老——埃及大概都相当欧洲二流国家队的水平,当然他们和地中海东岸国家一样可能更喜欢强调自己的欧洲-地中海国家色彩,而不愿意与黑非洲为伍。当然,仅仅是欧洲二流的希腊队,也曾凭借严格的防守反击,获得过欧洲杯冠军。

黑非洲足球以西非洲为代表,这里有非洲雄鹰——尼日利亚、非洲雄狮——喀麦隆、非洲幼狮——塞内加尔,以及加纳队,不乏历次世界杯的黑马球队,在世少、世青以及奥运赛场上的成绩可能还更好一些,成年队成绩相对差一些除了和球队整体技战术水平有限外,也可能和大量优秀球员去前宗主国踢球有关。

中南非足球的代表除了南非外,还有昙花一现的刚果(金,扎伊尔),以及堪称“非洲中国队”的赞比亚,赞比亚足球队的实力不容小觑,但大赛成绩一直不太好,打非洲杯也经常小组出现不了,一次也没有冲出非洲,赞比亚最近世界杯的黄金一代球员,在94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因飞机失事几乎全部罹难,这是国际足坛最为悲剧的事件之一,堪比都灵队和曼联队空难。

非洲竞技运动水平最高、耐力项目举世无双的东非国家,在非洲也属于足球的后进地区,其国家队水平大概比南亚、东南亚足球高不了多少。

 

竞技体育的美洲军团,也有很多黑人。美国的篮球、田径都是以黑人运动员为主。甚至奥运女子体操的冠军球队,也有很多黑妞。

由于黄种人的体质特征,很多运动项目中中国队根本不具备优势,这不是通过后天的刻苦训练可以客服的。姚明去NBA打球以后,经过刻苦锻炼,身体强壮了不少,在大鲨鱼奥尼尔退役后,一度接近全联盟最好的中锋,但过重的运动负荷使他伤病不断。伤病也是刘翔黄金时期持续不长的根本原因。还有为中国女排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功勋球员、教练——郎平,退役之际满身伤病已经是半残之躯。相比之下,对抗能力更强的黑人运动员,运动生命则要长一些。

但是,中国社会应该没有准备好让黑人运动员代表中国队出现在田径场、三大球的运动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123843.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5119-1126125.html

上一篇:放开二胎并不是因为新生儿太少
下一篇:未来中国有没有必要继续和亚非几十亿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里竞争
收藏 IP: 101.17.1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