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3年初的几则摘抄笔记
武夷山
歌德:生平有些或许算是好的东西是不可言传的,而可以言传的东西又未必值得费力去传。
转引自 邓加荣记孙冶方的文章“咬定青山不放松”,《文汇报》,1983.1.28
博主今注:歌德这样的“逻辑”在别处也可见到。例如,欧麦尔一世攻占亚历山大后,被问及如何处置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他说,“如果这些书与古兰经一致,那就是多余的了,可以烧掉;如果与古兰经不一致,那就是有害的了,必须烧掉”。
读苏联波利索夫斯基著、陈汉章翻译的《未来的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时作以下摘抄。
P38 英费尔德说:他(指爱因斯坦)把自己的需要限制到最低限度,就是要力求扩大自己的独立性,扩大自己的自由。须知我们是上百万件东西的奴隶。
P55 多样化之作为事实和多样化之作为感觉并不符合。前者属于逻辑信息,后者属于美学信息。
P64 标准猛烈地反抗个性化的追求。于是人的心里就增长起对标准的憎恨。他已经忘掉了标准赐给他的一切恩惠:把贵重的东西变成便宜的,把稀有的东西变成人人可得的。
P103 尼尔斯.玻尔在1961年访问莫斯科期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所作录音报告:对立面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的。(博主当时的批注:并协原理!)
P111 乔治. 克劳茨在“词的力量”一书中说:有用性的范畴是与目的范畴密切相关的。
P116 风格,这就是符号系统。
P156 技术的奇迹是短暂的,艺术的奇迹是永恒的。
读勒·柯布西埃著、吴景祥译的《走向新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只摘抄了其中一句话:
奉行一种宗教而并不真心信仰他的人,是一个可怜虫,是可悲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