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林即至圣林,南距曲阜明故城北城门1.5千米,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埋葬孔子长孙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孙已至七十八代,从春秋至今,全无间断,前后延续使用了近2500年,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久、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群,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人造园林。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林内有植物数百种,各种树木10万多株。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保护外,林内尚有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3600多块,保存着宋、明、清各代石人、石马、石羊、石狮、望柱、供桌和神道坊等石仪近千件,还建有门、坊、享殿、碑亭等六十余座明清建筑。据网上资料介绍,孔林占地面积3000亩,周围垣墙高3米,厚1.5米,长7.3公里。我不知道这些数据出自何处,但是从天地图上测量孔林投影面积为1.49平方千米,合2235亩,误差应该在10%以内;从谷歌地球上测量其围墙长度为5747米,误差应该在10米以内。
在三孔景点中,我最想去的是孔林,因为孔庙和孔府网上游记、照片很多,大体上能知道什么模样,而涉及孔林的却很少,有也基本上就是从孔林大门到孔子墓这一段,所以孔林总体上什么样子不得而知。也许大多数人游完孔庙和孔府后有些疲劳,对孔林只是到此一游,也许是有些人觉得除了孔子墓,其他的不过是一些普通坟头,没什么可拍照的。我想去孔林,当然不是冲着那些坟头去的,而是想看看那个“林”。在我的想象中,孔林应该是翠柏森森,树下是整齐的坟墓,就像现代公墓的样子。亲眼见到孔林后,发现实际情况与想象的大不一样,原来孔林中大部分树木并不是常绿的松柏,而是落叶树木,落叶后的树木也比想象中的要高大、稀疏很多,大多数坟头也不是排列整齐,而是散乱无序。有图有真相,且随俺去孔林里转一番吧。需要说明的是,林下光线较暗,很多照片都拍糊了。
在我去之前6天即2016年11月17日的孔林卫星图像,可以看到孔林中间林木茂密处大多为已经变色的落叶树木。
2016年11月23日14点43分,通过检票口进入孔林景区,神道继续向北延伸。
孔林游览示意图。按照路边指示牌,先向西找寻孔子墓,一位野导游跟在身后不停地恳求请她做导游。
向西100米,北面是一座石拱桥,桥南有一座石坊,模样和孔庙金声玉振坊、太和元气坊一样,为三间四柱三楼冲天柱式石坊,坊柱八角形,前后石抱鼓夹抱,柱顶各有一圆雕石兽,明间额枋楷书“洙水桥”三字,传为严嵩所书。网上说坊额南面署清雍正十年,北面署明嘉靖二年衍圣公孔闻韶立,两面不一样。传说雍正年间陈世倌、张体仁奉旨监修孔林,二人贪污修缮款后怕无法交差,就让石匠把石坊上明嘉靖的年号凿去,改成“清雍正十年”的字样,但石匠只改了南面的,没改北面的,雍正驾临也没发现。我对这传说很是怀疑,即使不看年号,对新建石坊和已建209年的旧坊,雍正一眼会分辨不出来?
过石坊,北面桥下是一条不算宽的河道,从桥上向西看,水面上有一层水绵,河道南岸坡上还能看到前一天下的尚未化完的雪,此河即洙水河。据记载,孔子死后葬于曲阜城北洙水旁,后人便将流经孔子墓前的此河称为洙水。有传说此地原本无河,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为破坏孔子墓风水,派人掘了这条河,将孔子墓和阙里故宅隔断,如此反而成就了孔林绝佳风水。据考证,古洙水河道早已湮没,现在的洙水实际是曲阜鲁国古城的护城河。
那位野导游跟在身后仍喋喋不休,说:“一江春水向东流,但是圣人墓前水倒流,没有导游你什么也不知道。”我觉得实在是烦人,就对她说:“曲阜东面、北面是山,西面是平原,地形东高西低,曲阜的哪条河不是向西流?你还是别浪费时间了。”她这才悻悻而退。
从桥上向东看,远处的桥是神道北头的平桥。
桥北面是一座高台,高台之上有一道绿瓦三楹的大门,叫“挡墓门”。前面两边立有好几块石碑。
过挡墓门,北面即是孔子墓甬道,甬道两边是高大的古柏,还有四对巨型石雕:华表、文豹、甪端、翁仲,用以守墓。
甬道尽头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5间,黄瓦歇山顶,前后廊式木架,檐下用重昂五踩斗栱。
从享殿门口向南看甬道,翁仲、甪端、文豹、华表排列两旁,甬道南头是挡墓门。
远代诸墓望祭之坛,为祭祀孔氏远代各支宗亲及孔氏无嗣诸墓的地方。
享殿北面还是一段甬道,两边仍是高大的古柏,不过没有石雕。
在甬道东,南面是纪念子贡手植楷树的两座方亭。
用铁架支撑的高大古柏。
传说中的子贡手植楷树,康熙年间被雷击焚毁。
向北,甬道东面分别是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谒墓时的三座驻跸亭。
甬道北头西面是孔子之孙孔伋墓。
孔伋墓北面就是孔子墓和孔鲤墓。
孔鲤墓紧挨在孔子墓东,稍偏南一点儿,加上南面的孔伋墓,形成所谓的“携子抱孙”格局。
孔鲤墓西为孔子墓,文革时被挖开,除了黄土,什么也没有。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文革时被砸成了一百多块。
在孔子墓西南是子贡庐墓处,《史记》记载,孔子殁后,弟子皆建庐守墓,服丧三年,只有子贡思慕情深,又独自守墓三年。明代重建三室,立碑以志纪念。
从子贡庐墓处向北看孔子墓。
向东北看孔鲤墓。
孔子墓和孔鲤墓。
沿甬道向回走,来到孔伋墓前。孔伋墓前也有一对翁仲,原在享殿前,系宋宣和年间雕刻,清雍正年间重修孔林时,嫌其体小不够壮观,与甬道的望柱、文豹、甪端等其他石雕也不协调,便重新雕刻了一对高大的,将原来的移至孔伋墓前。
到甬道南头,北面是一块空地,空地北面就是孔伋墓。
从西到东五张照片合成的全景。
从东面的小门出来,向南看,地下落满了麻栎树叶,树下竖立几通墓碑。
麻栎树叶在地上铺了厚厚一层。
向北看孔子墓园围墙,准备沿围墙绕行一圈。
向西过享殿门前,围墙斜向西北。
沿围墙西北行约100米,围墙折向北,西面高大的麻栎树。
稀疏的林间是挤挤挨挨的坟头。
北行50米,围墙又折向东。
围墙北一株枯树桩。
倒在地上的枯树桩上的红色菌类。
因为背阴,所以还有雪。
在孔子墓园围墙外东北方是中兴祖孔仁玉墓,墓前石像生为华表、石虎、石羊、石马。
孔仁玉墓周边。
向南是一条青砖铺道,铺道上长满了青苔,非常湿滑。走到南头向北看。
回到享殿门口,再向南出挡墓门,来到洙水桥北。此时是15点16分,离我预定向回走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沿着景区开辟的游道转一圈应该够了。
于是过洙水桥向西,准备顺时针转一圈。
从游道向南看,南面不远就是孔林南围墙。照片右边靠近围墙处有一群人在拿着锨镢刨土,还有一位穿孝服的,这应该是孝子点墓穴。
很快就到了洙水河西面的平桥。
从桥上向西看,水平如镜,高大的麻栎树倒映水中。
向东看,远处就是挡墓门南的洙水桥。
过桥向南看洙水岸边的大树,有的大部枯死,有的已全部枯死。
沿路继续向西,向东回望,视野中大多是落叶树木。
游道北面,稀疏的落叶树夹杂着常绿的小柏树。
孔林中的游道。
孔子61代孙墓碑。
继续向西,游道北面,大部分是麻栎树。
枯树桩。
游道向北转,游道边的“节义同归”碑。
孔子69代孙孔则安墓碑。
孔子55代孙墓碑。
一株古树干,顶端有卫矛科植物红色的假种皮,我初始以为是一株老丝棉木,后来才发现是扶芳藤附生其上。
这株老树也是有扶芳藤附生其上。
向西北看,还是麻栎居多。
有的树叶还未落,在阳光照耀下,金黄灿烂。
继续向北,游道边倒是有不少柏树,不过树龄都不大。
孔子56代孙孔士言墓碑。
在孔林西部的这一片都是明代墓葬。
有一株枯树上爬满了扶芳藤,好像又获得了新生。
孔子54代孙衍圣公孔思晦墓碑,谥号文肃。
继续向北,游道两边墓碑林立,从风化程度看,年代也比较久了。
精美的石碑和石像生。
稀疏的树林。
枯树上仍有附生的扶芳藤,是不是人工栽植的?
楷树即黄连木,树梢还有果穗。
游道已经向东弯去,两边大部分还是麻栗。
游道边的桧柏向路上弯曲,我觉得有些奇怪,后来发现是有人用绳子一头拴上砖头,一头系住树顶,将树拉弯了。
民国十三年孔珍宇墓碑。
继续向东。
在孔子64代孙衍圣公孔尚贤墓前的神道处,游道向北拐了一个弯,将神道上的华表隔离了开来。
北面的神道。
墓碑。
在孔尚贤墓的东邻是孔子65代孙衍圣公孔衍植的神道。
又一株被拉弯的桧柏。
景区电动观光车。
高大的树木,上面还有不少鸟窝。
路边还有被拉弯的桧柏。
北面墓前有一株树干很粗的枯树。
游道继续向东,拍糊了。
这是一株栾树。
麻栎树叶已干,却还有很多未落。
1974年的墓碑。
到了一条岔路口,有路向南直通孔林大门。
路口的指示牌。
一株老侧柏,两枝中间树桩已开裂。
沿游道向东不远,路北是于氏坊,是孔子七十二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与其妻于氏之墓。据说于氏原是清乾隆皇帝的女儿,后认汉族大臣、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以于家的名义嫁到孔府,死后孔府为其立了这座“鸾音褒德”牌坊。
路北有一株老紫藤。
继续向东,地下有不少青干的国槐树叶。
路北地上有一截卧倒在地的枯树干,可以看到扶芳藤的气生根已经钻入树皮中。
前端扶芳藤枝条上的叶子还有些未落,已经变红,拍糊了。
向南有一条土路。
高高的麻栎树。
游览示意图提示已到孔尚任墓。
孔尚任墓,又拍糊了。
这个香炉有些像后放上去的。
15点56分到达孔林东北方,可以见到有不少毛白杨。
游道开始向南拐,离东墙很近。
稍往南,路东是一片刺槐林。
再向南是侧柏林。
这一片是清墓群,树木大多是侧柏。
这是孔子70代孙、衍圣公孔广棨的墓碑。
这段游道就是建在了神道上。
神道前的儒宗在念石坊。
从南面向北看儒宗在念石坊。
儒宗在念石坊东南是孔子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墓。
墓前的神道两边的石像生和华表刻于1990年。
2005年的墓碑。
沿游道向西南,路边的黄连木。
2001年的墓碑。
一株枯树干,好像是国槐。
斜阳已开始西沉。
稀疏的大树和枯死的树干。
路边的大树。
黄连木落下的果穗。
光线不好,拍不清楚。
向东北回望游道,路南面是孔林文物管理处。
游道开始向西。
向东回望,远处还有人在捡枯树枝,不知是否用来烧火的。
还是大树和枯树。
继续向前。
看到南面围墙了。
又一截粗大的枯树干。
继续向西,快到孔林入口了。
16点16分到达洙水河东平桥南面就是至圣林门楼。15点16分从洙水桥开始,顺时针沿着孔林游道转了一圈,行程4.86千米,用时正好1小时。
时间差不多了,于是向南准备出至圣林门楼,这是路东的石碑。
出孔林,向南到北城门,沿钟楼街南行,出万仞宫墙到静轩中路公交站点是17点10分。
坐2路公交车到曲阜东站是17点24分,离发车时间还有1小时03分。结果从西安始发的G1856次列车因为陕西、河南降大雪限速运行,晚点一个半小时多,回到家时已经晚上十点半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6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