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做梦记不住,不亦悲乎?----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49)

已有 2835 次阅读 2017-1-7 07:42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做梦记不住,不亦悲乎?----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49)

武夷山

 

对魏东平“100与20的差别”的评论“ 

    这位教授是有心人,能定量反映诚信问题。我们这里缺乏这样的思路和做法。
博主回复:确实是有心人。 

 

对汤薇“古体记昨日一梦”的评论: 

梦而能忆,如本加息。
我梦无痕,毋乃白痴?

 

对“悟:生命需要留白”的评论: 

    我在“无之为用与情报服务”中(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5145.html)也谈了留白。
博主回复:拜读了,武老师写的更有现实意义啊

 

我对伍加“夏时制的利与弊”的评论: 

    我是这样批评夏时制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068.html
博主回复:武先生:
已拜读了大作,写得很好。
夏时制多(对)个人、家庭来说,真是劳民伤财。但它对于单位、公司来说,可能会略有节约。总的来看,还是得不偿失。

 

对黄庆“低端还是高端”的评论: 

    浙江既出学人又出生意人,奇哉! 

 

对刘华杰“在英格兰看鸟”的评论: 

    那么多人喜欢观鸟,所以出诺奖;我们那么多人喜欢看宫廷戏,所以勾心斗角世界一流。
博主回复:我觉得媒体有责任。老百姓喜欢看什么,相当程度上要“看”供给什么。我就不信,中国人都喜欢看宫廷戏,而不喜欢博物题材?关键是广电部门领导的脑子有问题。

(博主2016年11月21日再记:刘华杰教授早在2010年就有“供给侧”思想。) 

 

对李泳“百家讲坛的底线”的评论: 

    无论对音乐的爱好还是对科学的爱好,都需要慢慢熏。以目前的收视率为唯一准绳,科学就上不了百家讲坛了。
博主回复:我喜欢音乐却不识谱,正希望电视讲坛能普及一下,那也是最合适的熏陶方式。央视赚钱够多了,如果不考虑收视率,节目会好得多。 

 

对吕乃基“壮丽的死胡同?”的评论: 

    死胡同的比喻可以继续用,不过在新的时势下,人们可以将死胡同的顶端打通,甚至推倒原来挡道的房屋。用成王败寇的方式来论证终究是不行的,因为成只是暂时的成,而且在为今后的败埋伏笔。
博主回复:赞同。人类的知识不是线性、单线,而是网络、非线性。此时不通未必永远不通,而此时通畅未必一直如此,持开放立场有助于自身的发展。不过,这样的思考并不妨碍探讨此时或彼时,通或不通的原因即彼此关系 

 

对马雷《鹤立鸡群”的故事》的评论: 

    才父才女。才父比财富好。

 

对李泳《煞风景的“那些事儿”》的评论: 

    毛泽东大概认为“雪上留脚印”煞风景,所以他踏雪观赏之后,踩着原来的脚印返回,不愿意产生新的脚印。
博主回复:主席果然与众不同,一般都以为踏雪寻梅很雅呢。不知道老人家沿原脚印返回是什么样子,如果在他的电影里增加这个细节,一定很有趣。 

 

对吕喆《人才”与“人力资源”》的评论: 

    歪改一句诗:巧将地名来编派,随机应变信如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025996.html

上一篇:iTunes下载量最大的有声书100种(非小说类)
下一篇:再次提醒:到ISSI 2017武汉大会提交论文稿的截止时间还剩三个月
收藏 IP: 219.142.243.*| 热度|

3 钟炳 李颖业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