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ZC

博文

2016年帕金森病10大研究进展

已有 4870 次阅读 2017-1-1 15:25 |个人分类: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style, color, justify, 帕金森病

2016年帕金森病10大研究进展


1. 肠道菌群也与PD进展相关

      近年来,肠道菌群引起了大家的注意。P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一项比较普遍的临床表现。该项研究的发现是:第一、经典的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短链脂肪酸信号通路激活小胶质细胞,而小胶质细胞迁移到大脑后可以引起运动障碍和神经变性;第二、如果肠道没有微生物(即Germ free),那么就没有短链脂肪酸信号途径的激活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也就没有显著的大脑病理生理改变;第三、如果把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分离出来,移植到PD小鼠模型肠道,可以加剧PD小鼠的病理改变。因此,这篇文章证明了肠道微生物可以对帕金森病的病理过程进行修饰。即使肠道微生物并非起始原因,那也必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使我们对PD的认识加深了不少。

Sampson et al. Gut Microbiota Regulate Motor Deficits and Neuroinflammation in a Model ofParkinson's Disease. Cell. 2016 Dec 1;167(6):1469-1480.e12.


2. Science揭示α-synuclein扩散驱动关键蛋白LAG3

      α-synuclein蛋白异常沉积被认为在P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其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假说就是错误折叠的α-synuclein纤维中的α-synuclein可以在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从而从一个环路扩散到另一个环路,引起了大脑中神经网络的α-synuclein传递和随之而来的神经弥漫性变性。本项研究的工作就是发现了LAG3对于α-synuclein的扩散是必需的,缺少LAG3,则α-synuclein的扩散和神经变性将被终止。

Mao et al. Pathological α-synuclein transmission initiated by binding 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 Science. 2016 Sep 30;353(6307).


3. PD基因VPS35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机制被揭示

      VPS35是引起常染色体显性PD的重要基因。本研究发现了突变VPS35可能通过与DLP1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线粒体分裂过程,因此促进了我们对于VPS35导致PD的分子机制的认识。

Wang et al. Parkinson's disease-associated mutant VPS35 caus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by recycling DLP1 complexes. Nat Med. 2016 Jan;22(1):54-63.


4. 线粒体功能异常是散发性PD和家族性PD的共同特征

      目前发现的与家族性PD相关的基因,如Pink1、Parkin等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被发现与线粒体自噬相关,而这第一项研究进一步在细胞和分子病理上进一步揭示了线粒体自噬的异常机制。第二项研究发现了PINK1和Parkin抑制线粒体抗原提呈过程。因此,两项研究对于我们认识线粒体功能异常在PD中的生物学作用和对疾病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Hsieh et al.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Miro Degradation and Mitophagy Is a Shared Feature in Familial and Sporadic Parkinson's Disease.Cell Stem Cell. 2016 Dec 1;19(6):709-724.

Matheoud et al. Parkinson's Disease-Related Proteins PINK1 and Parkin Repress Mitochondrial Antigen Presentation. Cell. 2016 Jul 14;166(2):314-27.

 


5. 研究人员开发吸入性左旋多巴治疗PD关期症状

      PD一直以来的治疗药物都是口服,当然也有通过肠道凝胶给药的方式,但是通过吸入药物治疗恐怕并不多见,这项研究在临床前动物实验和患者中都试验了吸入性左旋多巴对于PD的治疗,的确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Lipp et al.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assessment of inhaled levodopa for OFF episodes inParkinson's disease. Sci Transl Med. 2016 Oct 12;8(360):360ra136.

6. 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PD疗效可能长达20多年

      这一项发表于PNAs的研究长期追踪随访了一位进行了干细胞移植治疗的PD患者,发现了移植了24年之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纤维支配还能够得到维持。这说明了干细胞治疗PD可能可以产生长久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Li et al. Extensive graft-derived dopaminergic innervation is maintained 24 years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the degenerating parkinsonian brai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6 Jun 7;113(23):6544-9.

7. 药理遗传学促进PD的细胞移植治疗疗效

      DREADD方法在神经生物学中应用非常广泛。以下两项研究使用了DREADD技术用于调控移植后神经元的活性,从而可进一步促进移植后改善PD动物模型行为学缺陷的效果,毋庸置疑这对于促进PD细胞移植治疗的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Chen et al. Chemical Control of Grafted Human PSC-Derived Neurons in a Mouse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Cell Stem Cell. 2016 Jun 2;18(6):817-26.

Aldrin-Kirk et al. DREADD Modulation of Transplanted DA Neurons Reveals a Novel Parkinsonian Dyskinesia Mechanism Mediated by the Serotonin 5-HT6 Receptor. Neuron. 2016 Jun 1;90(5):955-68.

8. 丘脑纹状体环路异常可能与PD的运动障碍相关

      这项研究揭示了丘脑和纹状体之间的纤维投射可能参与了PD运动障碍的发生过程,这更新了我们对于丘脑在PD运动障碍中的作用的认识。以往我们可能认为丘脑只是作为基底节环路的传出部分,但是这一项研究告诉我们丘脑也是基底节直接和间接通路的传入端。因此,这项研究对于我们认识PD和基底节环路的组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Parker et al. Pathway-Specific Remodeling of Thalamostriatal Synapses in Parkinsonian Mice. Neuron. 2016 Feb 17;89(4):734-40.

9. 研究发现新的早发性PD基因DNAJC6

     这项研究的意义就是发现了一个引起早发性PD的基因DNAJC6,因此,使得PD的致病基因谱增加了新的成员。

Olgiati et al. DNAJC6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Early-Onset Parkinson's Disease. Ann Neurol. 2016 Feb;79(2):244-56.

10. 近红外光可能有助于治疗PD

     这项研究似乎看上去有些搞怪,但是确实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毕竟他们在猴子模型上做的实验,有效的话可能在人类身上也会有效的。这可能会给我们提供另一种治疗PD的有效方法。


Darlot et al. Near-infrared light is neuroprotective in a monkey model of Parkinson disease. Ann Neurol. 2016 Jan;79(1):59-7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61795-1024719.html

上一篇:帕金森病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
下一篇:对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患者睡眠障碍评估的推荐
收藏 IP: 140.207.2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