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单位年会。平常很少接触的一些同事轮番站在演讲台上表达自己的的观点,突然发现周边真的是卧虎藏龙,潜伏着一堆牛人。特别是哪些平常非常低调的人,言语之间跳动着大智慧啊。一个研究机构除了紧巴巴地跟着前沿,着眼宏大的场面,也应该增强内部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大舞台给每个平凡的人发声。我们需要确信一点,大清国的牛逼人材多着呢。
2. 一些中国科学家讲报告,总是把文章赤裸裸地罗列在PPT上,让人感觉实在low不住。 作为一个科学家,难道就不能就事论事,好好讲科学故事吗?难道讲好故事,有碍于那几篇SCI论文展示吗?讲报告,请注重故事性、逻辑、研究方法和结果展示,以及PPT艺术性和报告的趣味性。发表的结果固然重要,但你把它像参考引文一样跟在下面,用标准的方式注明名就可以了嘛。把科学交流整成纯粹的论文展示,这是腐国科学现阶段最糟心,最“流行”的一个现状吧。
3. 现在搞生态之人,或多或少都要扯东拉西,和气候变化挂点勾。一是好拿钱,二是显B格,与国际保持一致。美国人忽悠着中国签订了一些列条约,中国也推出了N多措施,关停了一大批工厂。哦,现在倒好,川普说不干了。甚至说气候变化是中国人整出来遏制美国发展的。你娘的,耍了中国一圈。年会间谈及此事,有研究气候变化的专家说,气候变化就是老美先忽悠出来的策略,想要遏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绝对不是中国人搞出来的。我问:“现在川普不干了?中国咋办?”这就好比两个人做投资,我都投入那么多了,合作伙伴突然不干了,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太大。咱们不能简单的说,中国要做个负责任的大国这么简单,现在轮到我遏制你了。 外交是需要策略的,搞研究需要为国家服务。气候变化这个议题上,科学本质无国界,但科学的价值有国界。
4. 外国科学家来中国作报告,涉及到生僻术语,动植物拉丁名等,常常翻译成中文,很在意听众是否能够听得明白。中国科学家到好,学术能力“相当了不得”,往往故弄玄虚,“刻意”把很多术语和科属拉丁名摆在那里,显得高深莫测。听众一头雾水不说,有时连报告人自己都糊涂了,讲着讲着竟分不清谁是谁了,令人啼笑皆非。这么个搞法,水平高低且不说,摆明了不了解科学交流为何物啊。希望读了此文之人,以后讲座一定注明中文,至少中英文对照,以免“对牛谈琴”,相互浪费时间。
5. 中国科学家有个有趣的现象,快到退休的时候,真心话、大实话一串一串的,言语之间充满了社会和人文关怀。反正老子要退休了,谁怕谁。呵呵。更有趣的是,快退休和已退休的老科学家,对科普兴趣大增,很多人非常乐于做科普工作,我想这对中国科学文化建设或科普事业来说也是件大好事。科学家早两年退休或许还有助于科普文化建设,对大大说的“两翼齐飞”大大滴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