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f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博文

我遇到的那些耿直的作者们

已有 4391 次阅读 2016-12-13 11:45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编辑, 作者

上周五下午,我对着电脑屏幕,笑了又笑,完全不顾忌屏幕那一头的老师是否会恼羞成怒。

因为实在是太好笑了!

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读过契科夫的文章《凡卡》没有?

鞋店的小学徒凡卡给爷爷写信,哀求他来把自己带回去,凡卡在信中讲述了自己所遭受的种种虐待,不时提起乡下幸福美好的生活。提心吊胆地将信写完,凡卡带着美好的心情进入梦乡。但遗憾的是,凡卡在最后没有写清楚收件人的地址,只写了:乡下 爷爷收,又补充了爷爷的名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这样的信件,爷爷是根本不可能收到的。

今天,有个老师问我,10月份给我发回来的合同收到了没有?

我正沉浸喜悦放松之中,今年出版任务虽没完成,但是能出的书也都完成了所有的流程,就等着拿样书了。一猛子听到老师问我10月份寄出的合同收没收到,我瞬间懵了,赶紧把选题有关的文件拿下来翻找,没找到!

我一下子从欢快的云端跌落到了地上,还是脸朝地!

鉴于以前真丢过合同,我好担心这次又丢了,给老师发过去一张可怜巴巴的表情。

老师很体谅地说,要不再给你发一次?

我赶紧连连点头,这自然是好啊!我求之不得,不好意思开口啊!

老师问我,这次我寄给你本人吧?

沃特?上次您不是寄给我本人的吗?您寄给谁的?

老师发给我一个图片,快递单上赫然印着:科学出版社!

瞬间,我想到了小凡卡写得那封信,并且还没写上我的名字,如果写了我的名字,科学出版社比乡下的范围小多了,我一定能收到的。

我实在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还发了一连串的“哈哈”过去,还发过去一行字:果然是傻博士啊!太耿直了!说一就是一,丁绝不会成为卯。

老师说他是拜托师弟去寄的,我乐,这就不是一个傻博士的故事了,变成两个傻博士,并且我认为,这个锅不应该由师弟去背啊!师兄让寄“科学出版社”,那可不就是寄给科学出版社么?程序已经设定是直接执行,并没有“if……else“的设定啊!

科学家的思维实在是太方了!这样耿直的作者,在我的编辑生涯中已经能够遇到很多很多次,每次哈哈大笑之余,就想起古人造词果然厉害——书呆子,书读多了,变呆了!

老师以为合同是跟出版社签的,直接寄回出版社就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处理,其实对于出版社而言,责任编辑是图书的具体负责人,图书从选题策划、签订合同、交稿编辑直到最后出版,都是由固定编辑负责,出版社对图书的管理是建立在对责任编辑的管理上的。

曾经有一次因为书稿修改比较着急,我希望作者在修改作者样时能够用我们的编辑符号修改,这样我就不需要重新誊抄一遍到校对稿上。

有时候,作者在作者样稿上修改特别多,编辑再一一誊抄,不仅耗费精力,还耗费时间。有的一本稿子要抄一个多星期也抄不完,让人感觉生生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如果作者能在修改时规范地改,编辑就不需要多一道工序,耽误出版时间。

作者表示一定配合我的工作,我也在稿子上做了一些修改示范,心想这次一定省事儿,心里美滋滋的。

收到稿子的时候,我被作者的认真感动哭了!

作者按照我的示范修改了,但是又怕编辑看不懂,在旁边大段地批注。

于是,书稿上修改的地方多了很多文字,比如,某一段从哪到哪改成什么什么,哪些公式图表怎么改,这样一来,我还是得重新抄写一遍,这种不需要的文字太多的稿子是不能给排版人员的,会让他们产生困扰,平添更多错误。

还有一次,为了让稿件修改更明白无误,又能节省来回快递的时间,我把我修改的稿件都拍照发给老师,让老师看我改的地方对不对,有没有遗漏,没有遗漏就可以抓紧走下一个流程了。

老师打电话给我,问我公式里只写一个“正”字,排版的能看懂吗?难道不应该写某某字母应该是正体么?问我哪个地方他想这样修改,为什么我写在稿子上似乎没有写得那么多?难道不应该写得明白无误,才算科学么?

我苦笑,要是编辑都得这样修改稿件,估计稿件的空白处是不够用的,编辑要累死,排版人员还有可能认错呢!

我啼笑皆非地跟老师说,不要在我们的修改符号上纠结,您只需要确认我们的修改是否正确,是否没有遗漏就可以了,老师将信将疑地“哦”,但是下一个问题他还是会问你这样写行吗?我也只好呵呵了。

果然是隔行如隔山!就算是看上去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稿件的编辑修改,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则,这套规则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科学可行,只是作者们不了解而已。

图书的编辑修改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套用出版社格式模板就可以了,编辑也必须遵守严谨的修改规范,在长期的斗争中也摸索出一套行而有效的修改技巧,这些技巧和窍门从编辑到排版到校对,都是认可并且通行的,只要有这个符号,流程中的所有人都明白什么意思,有点像医生处方的龙飞凤舞,病人不认识,但是医生、护士、药房都明白。耿直的科学家们一丝不苟习惯了,完全不能理解。

回顾这些年遇到的这些耿直到呆萌的科学家,深深觉得跟他们打交道累也不累。

不累是因为他们讲科学,规则讲清楚,他们就会按照规则去做,很少会遇到社会上商场如战场的事情,累是因为他们太讲究科学了,忘记科学也是有领域之分的,有时候会方正到古板。

前天有个帖子是评选《中国最美的书》的25个最美的理由,其中没有我们出版社的书。这个是很自然的事情,我想要是评选《中国最方的书》,肯定一大半都是我们出版社的书,因为我们的作者是所有作者中最方的。

我很喜欢作者们的耿直呆萌,不用特别花心思进行斗争,对错的规则简单明了,如果编辑改错了,作者再改回去,如果编辑改对了,作者就会感谢编辑的细心。

现在就坐等那个老师给我发新合同了,因为我去传达室翻找一遍也没找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8488-1015522.html

上一篇:那些河流,从《诗经》奔涌至今
下一篇:那些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古诗,你注意到了吗?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13 李颖业 姬扬 王启云 岳雷 章雨旭 李土荣 武夷山 zhouwangpu fnfeifei momowu xlsd biofans huangsh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0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