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瑟琦智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dmresearch

博文

长三角地区授权学位点都有哪些变化?

已有 5904 次阅读 2016-11-5 10:1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水平。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做了怎样的学位点调整?这些调整又反映出什么?本文对长三角地区高校的学位点调整情况作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一、长三角地区学位点调整情况

此次长三角地区学位点调整中,共撤销了105个授权学位点(其中博士一级8个,博士二级6个;硕士一级36个,硕士二级41个;专业硕士14个),新增了42个授权学位点(其中博士一级6个,硕士一级23个,专业硕士23个)。

除了专业硕士学位点撤销数和增列数基本持平外,总体上撤销量远多于增列量。总计净减少博士点8个(2个一级、6个二级),硕士点54个(13个一级、41个二级)。由于主动调整的学位点“额度”仍保留在原高校,高校可以根据后续的发展情况灵活规划学科发展,适时增列计划发展的学科。

二、主要学位点变动情况

博士点方面:

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撤销的博士点主要集中工学(水利工程、软件工程、城乡规划学等7学科)、理学(第四纪地质学3学科)门类,增加的学科集中在工学(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技术等3学科)门类。理学和经济学门类的博士学位点处于“净减少”行列,法学学科的博士点增列了两个。详见图1。

长三角地区博士点变动情况最直观的就是减少了2个统计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东南、浙大),增加了2个法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东南、上财)。增列法学博士学位点毫无疑问有助于高层次法律人才的培养,加之长三角地区高度的国际化水平,特别有利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满足国家对外开放的需要。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数据统计和分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学的高端
人才似乎也需要加强培养。

硕士点方面:

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撤销的硕士点主要集中在工学(发酵工程、化工、轻工技术与工程等23学科)、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系统分析与集成等21学科)以及法学(中共党史等11学科)门类,增加的学科集中在工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8学科)、法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学科)和管理学(公共管理等3学科)门类。

除了和博士点的工学、法学、管理学三个学科门类一样有增加的学科之外,长三角地区的硕士点在经济学(2个)、医学(2个)、艺术(2个)、文学(1个)4个门类上都有增加的学科。而在理学、农学、哲学、历史学4个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点处于“净减少”行列,尤其是理学门类,净减少了21个学科。详见图2。

   此外,浙江大学撤销了城乡规划学和交通运输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而浙江工业大学和苏州大学又各自增设了上述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形成了“边撤边增”的现象。高校的自主办学与地区的统筹发展之间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协调。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硕士专业学位与社会需求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该类学位授权点的增减数量虽然基本一致,但内容却相差很大。此次撤销的都是工程类学科(工业工程、物流工程、项目管理等14个),增列了光学工程等6个工程学科以及市场需求比较大的金融、会计、法律、应用心理等7个热门学科。具体变动情况件图3。


三、整体情况

长三角地区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最主要的变动在于撤销了大量的理学门类学科学位点(没有增列)。985高校因为资源丰富,在调整博士学位授权点方面力度较大,撤销的14个博士点中,985高校占了11个(78.6%)。

硕士学位授权点只有理学、农学、哲学、历史学4个学科只减不增,高校在自主调整时也会考虑学科的社会需求度;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对金融、会计、法律、心理学的需求较多,因此高校也会相应的增加这些学科的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

此外,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各高校学位点调整的对比可以发现,整个地区甚至是同一省市的不同高校对某一学科持“裁撤”和“增列”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例如浙江大学撤销了城乡规划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而浙江工业大学有增列了该学科,既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体现,也是区域统筹急需整合的反映,究竟何去何从,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以上数据为人工整理,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作者:于鲁江,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规划专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03646-1012836.html

上一篇:各学科排名谁最抢眼——观察U.S. News排名
下一篇:《大学的理想》
收藏 IP: 180.170.211.*| 热度|

6 张端鸿 张南希 武夷山 马军 黄永义 zhang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