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f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博文

年过四十而见恶,慎矣

已有 5535 次阅读 2016-9-30 15:5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图书定价

昨天一个朋友忿忿地抱怨,朋友圈里总有几个中二病群友,是真正的中二,已经人到中年,但是似乎还保持着20岁以前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式,双商感人,令人难堪。

忍了几次,朋友终于忍无可忍,从群里败退了出去。

我忍不住笑,你以为他们能变成什么样子啊?如果没有一直保持进步或者学习,很多人的思想在十几岁也就定型了,不可能有更大的改变!

可不是这样么?

一个人没有成年的时候,他的思想和阅历大部分都是来自父母、老师和书本,成年之后,由于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风景,遇见更多的人和事,阅读更多的书籍,也许思想就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三观和行为准则。但是不免有一部分人,离开师长,走出学校,他的学习也停顿了,不就是会保持原来的样子么?

这其实就像得了侏儒症的人一样,虽然一样的年岁在增长,可是因为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个子却不再长了。有些人虽然身体看起来无异于常人,可是思想也像停滞了,不再成长,可不就是保持了青春,也保持了当时的二。

成年之后,每一天内在努力的成长,都是宛如新生,不是身体上的,而是思想上的,折射出来就表现在容貌、语言和行动上;而一旦你的内力停止向上,那思想也将会停滞,同样也会表现在容貌言行上。

前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着叶璇手撕金星的视频。

叶璇上《金星秀》,金星力劝叶璇早日生娃,并传分享自己养三个孩子的育儿经,叶璇反驳金星,说得你好像生过一样!场面尴尬,但是金星四两拨千斤,她说,我把自己生出来了!

我不由得为金星击节赞叹,回答得真的太妙了!

成年的我们,那个人不需要经过凤凰涅槃一样的重生,才可以脱离原来的桎梏,达到新的高度。

林肯说,一个人要为自己四十岁以后的容貌负责。

这句话很简单,但是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

幼年时的小朋友因为其懵懂稚气总是很可爱的,青少年又由于其青春活力而光芒四射,基本上,这个时期人的相貌不会脱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个窠臼,父母给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而成年人,却不再躲在父母羽翼下被严实保护,而是必须经历社会这所大熔炉的锻炼,社会上所有的真善美、假丑恶都会在他的心灵上投射出印迹,所谓相由心生,这些或好或坏的印迹会自然而然地在他的脸上反映出来。

所以,有的人越活越有精神,由内而外焕发出活力,虽然五官没有改变,气质却脱了稚气,变得成熟而可爱,而有的人却慢慢长歪了,完全没有了小时候的聪慧灵气,变得庸碌无趣。

其实,人到了中年,他的行为和思维与他的学历背景已经没有很大的关系,影响他更多的是他自己看待这个社会的角度,如果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于他而言,活到一百岁看问题的方式和二十岁时又有什么区别呢?

子曰:年过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到了四十岁还遭人厌恶,那么这个人这一生算完了。

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据史料记载,那时候人均寿命只是40岁左右,所以孔子说一个人到了40岁还遭人厌恶,基本上就没什么指望改好了。

确实,即使到了现在,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5岁左右,40岁只能算人到中年,但是如果还和中二少年一样,其实也蛮令人难堪的。

孔子又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

可是,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内省外学,又如何能在已经定型的年龄闻道呢?

这真是一件无解的难题。

对于朋友的抱怨,我只能深表同情,亦有同感,既然道不同,就不相为谋好了,退群不失为一种处理方式。

既然到了四十岁,你还是不能做到喜欢某个朋友,估计也像孔子说的一样,其终也已,也不需要非要当做朋友了。

微信,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既然不喜欢,就换一种好了。

不过与朋友的对话,也让我悚然一惊。我也是人到中年了,我也不喜欢一些人 ,估计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我,我要好好想想,别人不喜欢哪些地方,真的不好的,是不是尽力改改,朝闻道也好,每一天改一点也行。

慎思,明辨,笃行,什么年纪都不能忘记啊!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8488-1005995.html

上一篇:那些河流,从《诗经》奔涌至今
下一篇:用评诺奖的方式评出版基金
收藏 IP: 106.121.0.*| 热度|

27 王启云 戴德昌 王嘉文 周健 张文军 冯兆东 苏德辰 刘立 郑永军 汤茂林 马军 武夷山 李颖业 徐晓 蒋永华 徐令予 张红光 黄仁勇 蔡小宁 张士宏 momowu zhouwangpu aihuaw fnfeifei xlianggg xiyouxiyou dreamworl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2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