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中国大学慕课_《作物育种学(双语)》_福建农林大学_第十期于2024年2月26日开课啦
热度 1 张立武 2024-3-24 16:00
中国大学MOOC(慕课) 作物育种学(双语)(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FAFU-1206705829)第十期开课啦! 欢迎大家点击“立即参加 ” ,一起学习,多提宝贵建议!该课程第十期开课时间为2024年2月26日,结课预期时间为2024年6月30日。每周更新,按课程计划发布5个左右短视频。 &nb ...
75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经典融智学》第八章:融智学海任遨游
邹晓辉 2024-3-24 15:19
融智学海任遨游 高中生们怀着跨学科思维的创新精神勇敢地踏上融智学的学习之旅 目录 一、引言(诗歌和散文) 二、正文(高中生融智学学习要点解析) (一)哲学与科学基础奠定融智学地位 (二)人文与理工跨界融合成重要特征 (三)STEAM教育作前期过渡的必要 ...
41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学生的礼物(3)---桃李天下
热度 1 汪运山 2024-3-24 13:52
木心说:“……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学生送的摆件(图1),好看,精美有样子,我懂了! 从前慢,现在的人走的快,灵魂有没有留在后面? 在尘世的喧嚣中, 以知足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也是 “言知之易,行之难。”“桃李天下”这礼物,师者介可用,我喜欢! ...
1510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热力学吉布斯函数判据的正确表述形式
余高奇 2024-3-24 11:52
本文拟结合熵增原理,探究热力学吉布斯函数判据的正确表述形式,供参考. 熵增原理 如果将发生热力学过程的封闭系统与其环境共同构成一新的隔离系统;熵增原理可表述为:隔离系统的熵 变永不减小,参见如下式(1)所示: d S Iso = d S ...
867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命的意味(七)
李天煜 2024-3-24 07:42
智慧生命第二种,也是第二层的意味是:展现,其既是第一种意味的发展和提高,也部分包含了第一种意味。智慧生命既可以只停留在对第一种意味上的探索上,当然在有意愿和能力时把其提升至对第二层意味上的探索上,可能会有新的感觉和风景等着你去感受和欣赏,也可能会有新收获。 展现是对个人人体机能能力的全方位的开发运 ...
67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力学自发性与熵增原理
余高奇 2024-3-23 20:08
本文拟结合熵增原理,探究热力学自发性的物理本质,供参考. 熵增原理 如果将发生热力学过程的封闭系统,与其环境构成一新的隔离系统;则熵增原理可表述为隔离系统的熵变 永不减小,参见如下式(1)所示: d S Iso =d S Clo +d ...
9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分享/备忘:成绩录入流程
李毅伟 2024-3-23 19:06
一、登录系统包括两个步骤:1. 从学校主页点击统一门户,然后输入登录信息。2. 登录后选择 教务系统。 二、登记成绩:从页面上选择 成绩录入,进入后浏览概况;如果没有特别要设置的内容 (如平时成绩比例),点击页面下方的 确定,即可进入成绩录入状态:看清楚学生的姓名,逐个填写成绩。 提示 ...
40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生命的意味(六)
李天煜 2024-3-23 08:43
智慧生命的创生,使生命的意味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智慧生命自我意识极为发达的特点使其能够自我反思之外,主要是区分了自我和周围世界,产生了主体意识,即我是独立、不同于周围其他事物的一个生命个体,不管是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其他智慧生命个体,都是外在于我的,或说是独立在外的。由此可以得到智慧的意味之一,也是最基 ...
7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人之病札记77
陈立群 2024-3-22 22:57
“ 动力学与控制基础 ”已经讲了一周。基本上按计划进行,完成了引论、非惯性系和变质量。矢量动力学专题应该能在第 4 次课结束,甚至能有些提前。 虽然只有 5 位学生,听课情况尚好。第一次课后有位学生给我提个意见希望我说话慢些。另外有学生要 PPT 。欢迎学生明确提出要求,虽然这并不意 ...
10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经典融智学》第六讲:一把神奇的钥匙(清华大学雨课堂融智学讲席直播回放音频)
邹晓辉 2024-3-22 18:46
《经典融智学》第六讲 一把神奇的钥匙 一把神奇的钥匙 对一个崭新的学问体系从小学生视域起步,是最省劲且最高效的 目录 一、引言 融智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二、正文 (一)智慧和力量的结合 (二)更加聪明并且勇敢 (三)更加优秀而且 ...
4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0 2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