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2月23日写了科学网博文《五谈智能+X的基本要素和实施路径---论文/专利/生产实践的协同增效》,被科学网选为了置顶精选博文,网页链接如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553-1220022.html
至今,课题组的任何同学都不能返校。我进出住宅小区、校园都要测体温,因此近期也就没有到实验室去。索性继续在家梳理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再写一篇随笔并群发课题组同学们和相关朋友,和大家一起看清方向,进而脚踏实地向前进。
在2020年2月20日我写的科学网博文《四谈智能+X的基本要素和实施路径---以智能制造为例》里,以阿基米德之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阐述了智能制造的基本要素、框架结构、逻辑关系和实施路径,其中在最后一段特别指出“没有这些精通传统制造业的人才,如何落地分布式、多物理量、准确可靠、实时在线的低成本工业监测技术?如何做好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制造过程模拟仿真?其实,我认为这才是阿基米德在寻找的支点啊”,网页链接如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9553&do=blog&id=1219499
如上所述,反思我们课题组多年的智能检测和健康评估技术研究的经验教训,我认为这里面真正的牛鼻子就是:表贴/内植的、空间分布式、固体应力应变温度/流体种类及浓度温度等多种物理量、准确可靠、实时在线、低成本的工业监测技术。这个牛鼻子技术就基本上把纷繁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的一些重要信息实时在线地量化在我们眼前了。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我们人类社会积累的宝贵知识,更加精确合理地建立数学模型;进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和存储能力,开展数值模拟仿真,从而获得更多种类物理量的全空间分布、全时间演变的量化信息;一旦有了这种高质量的大数据,通过训练使得人工智能技术满足所需的预测能力、预测精度和预测速度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至今,我们课题组已在多个产业方向上开展了相关的智能检测技术研究,也在2020年1月14日的“2020 山东大学---威海 产学研对接暨助力文登高质量发展合作大会”上正式发布了七个智能检测实施案例:1、橡胶/光纤光栅分布式压触传感器;2、复合材料封装的基片式光纤光栅传感器;3、大型压滤机使役在线监测;4、电子封装用树脂的固化成型在线监测;5、大型风电叶片模具制造和使役的光纤光栅在线监测及健康评估;6、复合材料结构雷击过程的光纤光栅在线监测和雷击防护;7、气敏高分子膜/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气体在线监测。每个案例被做成了一张PPT,简介了基本过程、应用领域和价值、我们自己的相关实测数据。可见网页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9553&do=blog&id=1214331
今后,我们课题组除了继续深化上述几个产业方向的智能检测和健康评估技术、力争这些先进技术更加成熟和适用之外,还将在骨水泥、太阳能电池、车用新能源电池等产业方向探索应用智能检测和健康评估技术。其中,就骨水泥来说,我最近几个月阅读了一批文献,也和省千佛山医院、齐鲁医院骨科的大夫们做了多次交流讨论,尤其和省千佛山医院的几位大夫做了多次的技术细节面谈,认为针对现有成熟的医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体系,有必要开展安全且有效的骨缝注入工艺按需设计、包括球囊和固定钛钉及输注器在内的医用器械的多样化有效性优化设计和按需优选,技术路线则是通过实时在线监测技术和传统的医学成像技术,再结合骨水泥在骨多孔介质内的浸渍填充和聚合反应成型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技术,使得信息---物理系统的数据孪生、映射和增值能力大幅度增强,从而使得骨水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案的明确快速可选性显著增强,在老龄化社会里必然愈加重要的骨伤治疗方面发挥“智能在线监测、传统医学成像、计算机模拟仿真、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虽为老材料但是新工艺”的协同增效作用。至于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智能检测和健康评估,我春节后刚刚针对该技术需求写出了书面的技术研发方案,认为我们能在优化太阳能电池组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大幅度降低硅电池片的损伤破坏方面提供直接的使役应力应变和温度在线监测数据,充分发挥我们课题组精通的真空辅助三明治结构制造技术优势、分布式光纤传感传输器的按需内植技术优势、复杂三明治结构使役状态及逐步累积损伤过程的有限元模拟技术优势。
最后,用我在科学网置顶精选博文《五谈智能+X的基本要素和实施路径---论文/专利/生产实践的协同增效》的评论区里我对博友周老师的回复做一总结吧:
“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在深入、系统地分析总结之后,凝练其中的关键、核心和共性科学问题,也是可以申请各类基金项目的,当然也可以在国际一流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推动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同时自然而然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有为即有位。
在当下经济活动中,不要相信任何人的私德,尤其涉及重大的经济利益时。重视专利,形成严密的专利群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并适当地举起法律武器维权,如高通公司那样,是高校院所人员从事生产实践过程中要重视的事。这不是去算计他人,而实际情况是高校院所人员通常要被他人算计,除非这个高校院所人员没有太大的经济利用价值。依靠知识产权法律震慑和维权,也许是成本最低的自保之路。因此,专利绝对不是仅仅用作年底计算科研绩效的所谓成果,更是从事产业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的法律护身符和通行证。
因此,我们的多年切身体会是,论文、专利、生产实践是协同增效的,长远看缺一不可”。
这也权作我的科学网博文《春节假期前的工作总结》的内容注解、《五谈智能+X的基本要素和实施路径---论文/专利/生产实践的协同增效》的自身案例吧。其网页链接是: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9553&do=blog&id=1214855
亲爱的博友,关于这里所谈的“牵着牛鼻子走”,您的意见是什么呢?欢迎批评指正!
相关专题:论文与评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贾玉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9553-122034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