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健
刺激迷走神经
2025-8-17 14:51
阅读:673

    迷走神经(vagus nerveVN)是行程最长的一对颅神经,从延髓发出,分布广泛,涉及心血管、呼吸、胃肠道、免疫、内分泌系统。vagus一词来自拉丁语,有“wandering”(漫游、流浪、迷路)之意。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是一种神经调控技术,用于临床已30多年,最初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随着疗效和安全性被证实以及对其机制的认识深入,VNS也逐步被用于其他疾病,如难治性抑郁症、慢性意识障碍、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肥胖、慢性心衰、风湿免疫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偏头痛、耳鸣等。

除了药物难治性癫痫,临床研究显示VNS有一定疗效的其他疾病有:

1 难治性抑郁症

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足量足疗程不同机制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自2005年美国FDA批准VNS作为18岁以上经至少4种足量足疗程抗抑郁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或复发TRD的长期辅助治疗方法,迄今全球已有2000余例TRD患者接受了VNS治疗。2017年一项来自美国Aaronson报道,49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VNS的抑郁症患者,5年累积有效率达67.6%,缓解率达43.3%,均优于只接受常规治疗的301例患者,后者5年累积有效率为40.9%,缓解率为25.7%。加拿大2016年成人重度抑郁症管理临床指南推荐VNS为成年人重度抑郁症的三线紧急治疗方法。2020McAllister-Williams等报道的一项纳入156例双向抑郁患者、为期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97例接受VNS联合常规治疗者5年有效率63%MADRS降低幅度50%),起效时间中位数13.7月,59例只接受常规治疗者有效率39%,起效时间中位数42.1月,并且,VNS联合常规治疗组的自杀倾向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只接受常规治疗组。同年,Bottomley的系统综述总结了22项临床研究(包括两项RCT),结果显示VNS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对重度TRD病人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其有效率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提升。

2 慢性意识障碍

按照《慢性意识障碍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定义,慢性意识障碍是指意识丧失超过28天的意识障碍,包括植物状态和微意识状态。植物状态是指保持有脑干基本反射及睡眠-觉醒周期,有自发睁眼或刺激睁眼,但无意识内容的状态。微意识状态是指严重脑损伤后患者出现不连续和波动性的明确意识征象。2017年,法国学者Corazzol等报道1例颅脑创伤后植物状态15年的患者经植入式VNS治疗6个月后由植物状态恢复至微意识状态,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评分由5分提高至10分,头皮脑电图上θ波段显著增强,PET显示丘脑代谢增强、额顶枕叶和基底节区激活。同一年,我国学者Yu报道1例心肺复苏后意识障碍50余日的73岁女性患者接受双侧非植入式耳VNS治疗4周后由植物状态恢复至微意识状态,《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评分由6分提高至13分。之后,多项临床研究证实,VNS(植入式和非植入式)可有效改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状态。2023年,VNS被列入慢性意识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3 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

上肢尤其手的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后遗症,也是康复治疗的难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据报告,约80%的急性卒中病人会遗留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近年,DawsonKimberley等团队分别证实了VNS(植入式)联合上肢强化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所致上肢运动障碍,其中,Dawson2016年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VNS联合康复训练组的FMA-UE评分(国际上最常用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步幅度是单纯康复训练组同期的2-3倍。2018年,Kimberley报道一项纳入17名单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病史4月至5年)的随机、假刺激对照、全盲研究结果显示,VNS治疗6周,治疗结束后第1天,VNS组的FMA-UE评分均值提高了7.6分,对照组提高了5.3分;治疗结束90天后,VNS联合康复训练FMA-UE评分均值提高了9.5分,有效率(FMA-UE评分提高6分)为88%对照组提高了3.8分,有效率33%Dawson团队2021年发表在LANCET的一项纳入108例单侧缺血性卒中后中度至重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卒中病史至少9个月)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VNS治疗6周,治疗结束后第1天,VNS组的FMA-UE评分均值提高了5分,对照组提高了2.4分;治疗结束90天后,按照FMA-UE评分,VNS联合康复训练组临床有效率为47%(“临床有效”的定义为FMA-UE评分提高6分,有研究表明,FMA-UE提高5.25分的变化与手臂功能的显著改善相关),单纯康复训练组的临床有效率24%。同年,美国FDA批准VNS(植入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致中度至重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2023年,FranciscoJesse DawsonKimberley等报道1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VNS治疗随访2年和3年的结果,研究方法同前,与随访1年时FMA-UE评分均值相比,随访2年时提高2.9分,随访3年时,提高4.7分,随访123年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3%64.3%85.7%,提示,VNS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所致中度至重度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具有持续性,有效率可能随时间而渐增。

2024年美国医生Cummins报告一例67岁男性左侧大脑半球出血患者接受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后遗留右侧肢体无力,右上肢肌力1/5级,右下肢1/5-3/5级,出院后接受常规康复治疗3年,尽管每周仍坚持3次康复治疗,肢体功能的康复到达平台期,右肩外展肌力达到3/5级,伸腕和握手1/5级,手外展肌力0/5级,右下肢近端肌力5/5级、远端肌力1/5级,FMA-UE(上肢66分)评为16分。之后,予以左侧植入式VNS联合康复训练6周后,FMA-UE评分提升至30分,提高了14分(被动关节运动从5/24分提升至11/24分),提示VNS对出血性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价值。

4 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一种急危重症。难治性SERSE)是指静脉应用至少两种合理选择的足量抗癫痫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仍不能终止的SE。超级难治性SESRSE)是指应用麻醉药治疗至少24小时仍持续发作或反复发作,或药物减停后复发的SE,院内死亡率可高达24.1%2019Dibue-Adjei综述38例紧急植入VNS治疗RSE/SRSE的个案报告和病例总结,结果显示,74%28/38)的RSE/SRSE可被终止,总有效率可达82%31/38)。2023意大利Furlanis7例儿童SRSE急性期植入VNSSE缓解率达71.4%Mehboob等报道154岁新发SRSE,治疗6周无效,遂植入VN刺激器,术后快速上调参数,第4天电流强度达到2.0mA3周后SE终止。简而言之,尽管仍有争议,但这些证据提示,VNS可以作为一项紧急措施用于RSESRSE的治疗。

5 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通常起病隐袭,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甚至影响正常生活。AD的诊治和预后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国内外神经医学领域一直都在积极探索AD的有效治疗方法。已有研究显示了植入性VNS治疗AD的良好前景。2002年,瑞典Sjögren团队招募了10AD患者,植入左侧VNS2周后启动,初始参数设定为电流强度0.25mA,脉宽500µs,频率20Hz,刺激时间30s,间隔时间5min,治疗3个月后,基于ADAS-Cog(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子量表)评价,有效率可达70%;基于MMSE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core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评价,有效率可达90%;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保持稳定,不良反应轻微而短暂。2006年,该团队又招募了7AD患者。他们对这17名患者随访至少1年,7名患者的ADAS-Cog评分未继续下降,甚至有所提升,而12名患者的MMSE评分未继续下降或有所改善。这两项研究提示植入性VNS能够延缓AD进展,改善患者症状。

6 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证实VNS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2011Ferrari报道1项纳入32例心功能-Ⅳ级慢性心衰患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经右侧植入式VNS治疗6个月,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测试、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期容积、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疗效可维持1年。2014年发表的一项纳入60例心功能-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40%、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在50-80mm之间、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试验(ANTHEM-HF)结果显示,接受左侧或右侧植入式VNS治疗6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平均增加56米,77%的患者心功能分级改善。2015年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NECTAR-HF)纳入96例心功能-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35%、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55mm、按照欧洲心衰指南接受药物治疗至少30天的慢性心衰患者,结果显示,植入式VNS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问卷、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SF-36评分。2021Nearing等报告25例心衰患者、随访36个月的研究结果显示,植入式VNS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分级,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该组患者入选时,心功能级者占68%,心功能级占32%VNS治疗36个月后,达到心功能级占72%,心功能级占28%

7 偏头痛

偏头痛是癫痫的一种常见的共患病,在应用VNS治疗难治性癫痫或难治性抑郁症的过程中,人们发现VNS可以减轻患者偏头痛症状、减少头痛发作次数。2014年和2016年的两项临床研究证实VNS(非植入式)可以治疗发作性丛集性头痛、预防慢性丛集性头痛,但关于其预防偏头痛的作用尚无一致结果。2017FDA批准VNS用于治疗成年人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

8 风湿免疫疾病

VNS最早在2011年被用于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14例难治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女性患者经植入式VNS治疗3个月,5例有效;治疗11个月,有效者增至7例。之后,VNS也被用于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多肌痛等疾病。2023年发表的一篇综述回顾了165例接受VNS治疗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结果显示,植入式VNS用于治疗甲氨蝶呤治疗失败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症状缓解率达70%-71.4%;非植入式耳VNS短期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以及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

9 帕金森病

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评价VNS(非植入式)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虽然未能证实VNS对震颤、僵硬、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的疗效,但发现VNS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障碍,如步长、步幅、步速、步态灵活性等。2025年初Abouelmagd的综述总结了共纳入217例患者的10项临床研究(包括8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VNS(非植入式)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冻结步态。

10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指个体经历创伤性威胁性事件后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常表现创伤性事件的侵入(闪回、噩梦)、对事件相关人和物回避、消极情绪、过度警觉、惊恐反应、睡眠障碍等,影像社交与认知。2023年美国Choudhary等将15PTSD患者随机分为2组,8例接受颈部经皮VNS治疗,7例入假刺激对照组,结果显示,VNS(非植入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和生活质量。睡眠障碍是PTSD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PTSD治疗的一个难题。2024年澳大利亚Bottari等报道13例有睡眠障碍的退伍军人PTSD,经VNS治疗后,睡眠深度和稳定性显著改善。

11 肥胖

2007Pardo等在应用VNS(植入式)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研究中发现,1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经VNS治疗1年时,体重平均下降7kgBMI也成比例地下降。之后,有2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VNS治疗组的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显著高于假刺激对照组。2015年,VNSFDA批准用于病态肥胖症的治疗。

12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简称孤独症,与自闭症同义,是一组复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病因未名,症状多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估计,全球患病率在1%左右。癫痫是ASD的一种常见共患病。2022年我国学者Wu报道10例接受VNS(植入式)治疗的难治性癫痫儿童的随访1年和2年的结果,随访2年与随访1年相比,孤独症行为检查表(Autistic Behavior Checklist, ABC)评分均值从56.6降至48.6,其中2例从“孤独症”(ABC评分≧67)转为“疑似孤独症”(ABC评分≧53),提示VNS可以改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且与癫痫发作的变化无关。

13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2016年,BonazSinniger等报告7例轻至中度回肠结肠CD患者(确诊至少3月余)接受植入式VNS治疗6个月,按照CD活动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CDAI),5例改善,其中4例达到临床缓解;按照CD内镜下严重程度评分(Crohns disease endoscopic index of severity, CDEIS),5CDEIS7者达到内镜下缓解(CDEIS<6)。2019年,SinnigerBonaz等报道9例中度活动期CD患者经植入式VNS治疗1年,5例达到临床缓解,6例达到内镜下缓解。2023DHaens等报道1项欧洲四国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纳入17例生物制剂难治性中至重度活动期CD患者,接受植入式VNS治疗16周后,CD活动指数(CDAI)显著降低,11例(11/15)的CD简易内镜评分(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rohns DiseaseSES-CD)显著改善,内镜下黏膜炎症减轻,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下降,粪便钙卫蛋白显著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14其他

VNS还被尝试用于治疗焦虑症、慢性耳鸣、自身免疫性疾病、吞咽障碍、睡眠障碍、嗜睡症,虽例数有限,多已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略

转自https://www.brainmed.com/case/detail-ugc?id=14947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吕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90505-149802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