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序茅
不是所有的金雕都有机会翱翔蓝天(下) 精选
2013-8-21 19:04
阅读:15551
标签:离巢、鹰猎、金雕

不是所有的金雕都有机会翱翔蓝天(下)


架鹰捕猎 马鸣拍摄

风雨之中  终现真情

5月中旬,当我们再次到来的时候,上次见到的金雕卵已经孵化成功,小金雕已经出壳。刚出壳的雏鸟还没有长羽毛,白绒绒的像一团棉花,甚是惹人喜爱。它们要2个月之后才长能羽翼丰满。

小金雕出壳以后,大自然便将它的大部分生杀移交给了人类,这个时期小金雕能否顺利长大,基本上取决于人类的干扰程度。

人类对金雕成长的干扰首先是破坏森林和过度放牧。人类所到之处,所有的动物都要回避,除非想死或者想主动接受改造(被驯化)。这其中当然包括金雕赖以生存的食物,如旱獭、黄鼠、松鸡以及北山羊、泡子的幼崽等。不过6号巢附近的情况要好的多,虽然有牧民放牧,但草场还留有空隙,没有被家畜占满。

其次,开矿修路使得动物的生境隔离,出现破碎化,降低了物种多样性。金雕对人类是非常敏感的,因而总是把巢建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轰轰烈烈的进行,天堑变成了通途,金雕不得不和道路延伸的速度进行赛跑。

再次,旅游、探险。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似乎没有人到不了的地方,传统的旅游娱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猎奇心理勾勒出一个声音在人们脑海中呼喊着,到深山来吧,那里有神秘的世界。据乌龙别克讲,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小温泉的旅游旺季,仅仅前年七月他家就接待了数百名游客。旅游、探险家们的到来不仅干扰了金雕的生活,更可恶的是有些人竟然顺手牵羊,带走了小金雕。

别真套山金额阿拉套山里气候多变,六七月份更是如此。时而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时而狂风暴雨,不时还给你来点惊喜—下点冰雹。

这个时期的小金雕羽毛还没有长全,最怕淋雨。小雨它们还可以躲躲,大雨可怎么办呢?我们冒雨观察着,镜头的视野在风雨中变得模糊起来,但视线还算清晰。巢顶上突出的岩石已经无法为小金雕遮挡暴雨,寒冷、潮湿、恐惧不断袭来,小金雕只好将身体蜷缩成一团,勉力支撑着。天空中不时的雷声,将原本微弱的呼喊声也淹没了。这时我们所有的人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小金雕的父母去哪里了?

事实再试证明金雕飞行的速度超过人的思维。是的,小金雕的父母回来了,冒着风雨回到了巢中。看到亲鸟,小金雕似乎忘却了还在下雨,忘却了身上的潮湿与恐惧,不再蜷缩,而是站起来迎了上去,依偎在亲鸟身旁。亲鸟展开翅膀,两米多长的翼展将小金雕紧紧遮住。

不一会雨停了,而我们的视线却模糊了。

鹰猎节 马鸣拍摄

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

转眼间80多天过去了,八月初,小金雕离巢的日子到了。这个时期,小金雕除了吃饭和睡觉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练习飞行。练飞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练习扇翅膀。刚开始,小金雕一次只能扇三五下,幅度很小;往后次数不断增加,到了快出巢的时候,小家伙一次能扇三四十下,持续二三分钟左右。

第二阶段是挥翅跳跃,先是张开翅膀往前跑,进而练习挥翅膀跳跃。从一小步开始,渐渐地增加距离,最后能从巢的一端跳到另一端,跨度两米左右。

第三阶段是单腿站立。这个动作看似和飞行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对小金雕练习降落至关重要,对日后捕猎也大有帮助。一开始,小家伙只能在巢中的树枝上摇摇晃晃站几秒,后来时间不断延长,最后能单腿立于巢外缘十几分钟。

再往后的练习就不分阶段了,所有的动作每天都要交替练习。练飞的时候不仅辛苦还很危险,一不小心掉到巢外面,后果不堪设想。

未出巢穴 王气已显 西瑞拍摄

小金雕在努力练习飞行的本领,亲鸟也在为能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食物而忙碌着。这个时期由于小金雕的活动量大,食物需求量自然也大。据我们观察,金雕爸妈平均每天要喂数次,食物主要是长尾黄鼠和旱獭。

按道理来说,只要小金雕的食物充足,顺利离巢似乎不是什么问题。如果这么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人类的杀手锏—捕鹰和驯鹰活动——才刚刚准备出手。我们有幸采访到当地曾经有训雕经验的牧民哈斯木,他给我们讲述了驯雕(或熬雕)的过程:抓到小金雕后把放在一间单独的空房间,然后房间用大的灯泡,500W的或是1000W的白炽灯,金雕的脚拴在木棒上,站不成也卧不成。刚开始小金雕会不时地动一动,一旦因为太累不动了,驯雕人就会晃动棒子吓唬它,让它继续动,24小时不让小金雕休息开着。就这样最多一周的时间,小金雕就被驯服了。如果是成年雕过程更长。

驯鹰的历史可追溯几千年,早在元朝忽必烈时代,驯雕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了。此时即将出巢的小金雕正是驯鹰的最佳时期。庆幸的是,如今的牧民不会去抓小金雕的。斯木,告诉我们,以前训雕是没有意识到金雕给草原带来的经济利益,一只金雕平均每年能捕捉上几百只黄鼠及其他有害动物,如果没有金雕,草场早就被鼠类或旱獭给毁掉了。

至此,没有了人类的干扰,小金雕能否顺利飞上蓝天又该大自然说话了。如果出巢前后是阴天的话,最好还是在家呆着,出去也是送死。可大自然似乎有意眷顾这只小家伙,这几天一直是晴天。

出巢的时候到了,这一天,小金雕看上去似乎和往常没什么不同,只是扇翅膀的动作、幅度稍微大了点。中午时分,金雕妈妈飞了过来,没有回巢也没带食物,而是落到了巢对面的山坡上。突然,金雕妈妈展开了翅膀,不过没有飞。对面巢中的小金雕似乎领略到了妈妈的意图,先是排便(鸟类飞行前为减轻重量),后站到巢外缘的岩石上朝向妈妈,往前伸了伸脖子,展翅,蹬地,扇翅,起飞!小金雕顺利离巢。

 

苦练本领  翱翔蓝天

离巢后,小金雕才开始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时候大自然和人类的权利已经用个差不多了,这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决定着将来的命运。金雕爸妈除了继续照顾孩子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它生存的本领。离巢后的小金雕在爸妈的带领下,先要熟悉一下周边的环境,之后便开始学习生存的本领。

准备起飞  西瑞拍摄

第一课,学习飞行的技巧。小金雕虽然能飞离巢穴,但距离掌握空中的飞行技巧还很遥远。它首先要学的是如何利用气流的浮力盘旋,如何在空中调节身体,如何掌握飞行速度和方向。小金雕在妈妈的带领下,一遍一遍练习着。当初步掌握这些技巧后,小金雕开始学习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本领—俯冲,俯冲不仅难学,还非常危险,尤其是捕捉猎物时用到的低空俯冲,掌握不好平衡极易撞上地面。俯冲需要利用自身下降的重力,调整身体,保持平衡。掌握了这项技术后小金雕空中飞行技术基本学完,接下来就是实战了。

第二课,捕猎,捕猎是真正的实战。金雕妈妈给孩子上的第一堂实战课是—空中投食。小金雕离巢后,还不会捕猎,这个时段仍需爸妈来喂食。所不同的是这次金雕妈妈没有把食物直接扔到小金雕的身边,而是仍在了它附近的山坡上,还有就是猎物只是被抓伤没死。饥饿的小金雕看到食物扔过来了,急切的挥着翅膀冲了过去,此时的长尾黄鼠,虽然身负重伤,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不能失去求生的欲望,逃跑成了最后的希望。到嘴的东西岂能让它溜走,小金雕扇翅腾空而起,向前一跃,猛的抓住了逃跑中的黄鼠,虽然不是真正的实战,但毕竟完成了自己第一次捕猎。之后,小金雕还要学习如何,在高空盘旋时发现猎物,而后快速俯冲。

翱翔蓝天 西瑞拍摄

大约用了一个月,小金雕基本掌握了飞行和捕猎的技巧。接下来就是远走高飞,寻找自己的领地,开始自己新的生活了。

至此,小金雕才能真正的去翱翔蓝天,从第一枚卵产下,到出壳,到离巢,到第一次捕猎,它经历了重重磨难,经历自然界和人类的的双重考验,克服了学习阶段的种种困难。此时,它可以自由的翱翔,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限制它了。它是幸运的,它受到了自然界和人类的眷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金雕都能翱翔。

(原文发表与大自然2012年第四期,本博主为原作者,此文略有改动)

相关专题:博物之旅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序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90233-71868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